略论毕摩鼻祖魏勒邛部
作者 ​立克达曲 2021-12-14
原出处:彝学研究网

摘要:父系氏族初期,魏勒邛部在继承母系氏族雏形的原始宗教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前人的宗教文化,取其精华,祛其糟粕,创建独特的祭祖仪式,编撰毕摩经典,规定毕摩戒律,崇尚黑色。规范作毕程序,发明毕摩法器,特别是发明铜铃,提高毕摩神威。邛部创建的原始宗教,在当时诸部落的原始宗教中脱颖而出,日趋强盛,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宗教。后来,信仰邛部创建原始宗教的古彝人,由于具有共同的宗教文化、心理及精神,都是黑族,诺苏,成为彝族,至少是自称为“诺苏”的彝族。 
关键词:魏勒丘部;创建;祭祖仪式;彝族

image.png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凉山,每位毕摩都藏有祖传的经典,其中就有赞颂毕祖类经书,翻开每卷发黄的经书中,都载有邛部的名字,歌颂他创建以祭祖为主的彝族原始宗教,撰写毕摩经典,规范祭祀程序,发明毕摩法器,都称他为毕摩的鼻祖,而且是自己祖先的始祖。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古至今,彝族始终通用祖先发明的语言,使用祖先创造的文字,穿戴祖先设计的衣服,信仰祖先创建的宗教,造就了深厚而独特的彝族文化,创造了以三星堆为中心的长江文明,留下了《彝族源流》、《勒俄特依》、《玛牧特依》、《查姆》、《西南彝志》、《指路经》等卷帙浩繁的彝族文献,这些文化不仅成为彝民族自身的灵魂与精神支柱,而且对中华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核心,是彝族的灵魂与根基。它是彝族人民在一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为适应和改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是广大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凝结着彝族人民的心灵,是镶嵌在彝族文化中的一颗瑰宝。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据现存彝族文献及毕摩口碑,毕摩萌芽于母系氏族初期,形成于母系氏族后期,规范于父系氏族,发达于唐宋,衰落于清初。期间,出了许多著名的毕摩,先秦时的昊毕实楚、体毕乍姆、魏勒邛部、阿度罗普等,唐宋以来有阿苏拉者、阿格颂主、阿克俄窝等。经过这些毕摩大师们的不断努力,使彝族原始宗教经过沧桑巨变后,依然如初鲜活,促使毕摩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其中,魏勒丘部在母系氏族时期,人们信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的原始宗教理念的基础上,按照当时人们已进入父系氏族,信仰祖先崇拜,从而创建祭祖仪式,编撰祭祀文献,发明毕摩法器,规范作毕程序,收纳毕摩学徒,毕摩文化世袭传承。为此,魏勒邛部便成为彝族毕摩的鼻祖。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魏勒邛部创建、规范彝族原始宗教

魏勒邛部是石尔俄特的孙子,居木的父亲。1约公元前3015年,魏勒丘部出生在云南昭通一带的兹兹普乌。根据彝族父子连名谱,魏勒丘部到作者儿子有201代,每代按25年推算,已有5025年,即魏勒丘部时代离今有5025年,公元前3015年的人物,属于三皇五帝之前的部落首领。魏勒丘部出生地在兹兹普乌,2根据《颂毕祖·魏勒丘部·神铃的起源》中,“魏勒丘部世,要找神铜铃,人间神铜铃,宇宙上方坠,坠了又要坠,坠到妥鲁博乌(堂狼山顶),又坠到兹兹普乌方,安孜德勒圣地上,魏勒邛部祭,魏勒邛部得。”“妥鲁博”即为洛尼白,又叫洛尼山,现名为堂狼山,在云南巧家县境内,“兹兹普乌”,在云南昭通一带,说明魏勒丘部生活在今云南昭通一带。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彝人中,魏勒邛部是一位著名的摩(臣),同时也是一代毕摩宗师。魏勒丘部时期,人类已进入文明时代,同时已进入阶级社会,形成以“兹(君)、摩(臣)、毕(师)”三位一体的统治阶级。根据毕摩经书《颂毕祖·毕摩的起源》载:“作毕按邛部毕,判案按邛部规”,魏勒邛部是一位著名的摩。“摩(臣)”是古代彝族社会中的一种职业,与毕摩同源,两者不同在于,前者为司仪、记史及传史,后者为司祭。“摩(臣)”通文字,精礼仪,智足谋深,能言善辩,地位次于君长,是摩叩(臣)组成人员,又与第三位的毕摩联系密切。随着彝族地方政权在政治舞台上消失,摩也随之消失,其典籍并入毕摩文献之中。后来的毕摩便是“毕(师)”与“摩(臣)”的合称。3魏勒邛部就是著名的摩(臣)和毕(师)的合称,即为著名的毕摩,是规范彝族祭祀仪式的创始人,成为(以自称为诺苏的彝族为主)毕摩的鼻祖。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创建祭祖送灵仪式,规范祭祀程序

父系社会初期,人类“不仅知其母,而且识其父”, 同时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人的作用日益显著,已经有了对于动物的驯养和植物的栽培,逐步形成了人和动物的对立、人高于动物的观念,从而对于自己的已故的直系祖先产生了无限眷恋, 人们希望自己祖先的灵魂能在“天界”安息,也象生前一样庇佑本氏族的成员。由此,古代原始宗教从自然崇、图腾崇拜上升为人文崇拜,即祖先崇拜。在祖先崇拜的强烈要求下,彝族先民们,从母女连名制的基础上,新增父子连名制,记载并记住自己祖先的名字,彝族谱系从此开端,并传承至今。同时,为了安息祖灵,强烈要求祭祀祖先,让已死去的祖先的灵魂,回到先祖居住的地方,与先祖的灵魂们一起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同时,又要已故祖先的灵魂们象生前一样保佑其子孙,让其后代们五谷丰登,人丁兴旺。这就需要祭祖送灵,让祖先灵魂顺利回到慕靡普沽,4与祖先团聚。否则,灵魂漫游在人鬼之间,祸害子孙。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灵魂观,是彝族原始宗教的“灵魂”,祖先崇拜的具体体现。在彝人观念中,人与灵魂是同时存在的,胎儿已是人了,其灵魂已存在,灵魂是人们生存和活动的操纵者和主宰者。灵魂是不朽的,人死后,只是其躯体终结,离开人世,而其灵魂便脱离人体而存在,不会因其附体主人的死亡而消失,这就是彝族的灵魂不朽观。但是,人健在时,其灵魂附体,其中,由于诸因素,时有离体,而一旦离体,人便做恶梦、生病,长久不归,便会死亡,如云南彝文古籍《祖神源流》载:“万物有灵魂,无魂不会生,人生魂来附,人死魂先去”。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灵魂,凉山彝语称影郎,附体的魂称为“影”,其语义含有“形象”、“影子”、“控制”等之意;离体的魂称为“郎”,有“轻浮”、“飘荡”、“游离”等之意。“影”附体时,身体健康,反应敏捷,离体时,“影”就成为“郎”,到处飘游,人就常做恶梦,四支无力,精神萎靡,生病,如果,“郎”长久飘游,永久不归,“郎”就进入祖界,人就死亡。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健在时,只有一个影,但一旦去世,这个影就一分为三,形成三个“郎”,分别为郎格,意为愚昧,郎格守焚地;郎居,意为普通,郎居飞上天;郎银,意为聪慧,郎银归祖先居住地,此为死后超度的郎。毕摩经典载: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ꃰ 人类死以后,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ꒌꀜꂽꃴꆹ 魂飞天上去,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ꆠꐧꃅꈌꒉ 普魂飞空中,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ꆠꇰꐗꉸꐎ 愚魂守焚地,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ꆠꑳꆀꋦꈻ 慧魂归祖地。 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此,人们强烈要求祖先崇拜的历史背景下,魏勒邛部创建、规范祭祀宗教仪式,以达古彝人的心里要求。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邛部之前,有许多部落首领及其毕摩们进行超度仪式,但各毕各规,仪式简单,内容残缺不齐,无专门经书,程序不规范。驱魔咒鬼时,不用木钩钩死神,不用木杈叉病魔,不用木矛戳妖邪。不会背诵折鬼经,不会折叠鬼扦枝。作毕不会吹奏白银笛,不会弹奏金口弦。到魏勒邛部时,改革前人鄙习,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进行改革创新,规范祭祖仪式。据彝文典籍载: 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ꀘꁧꀘꀿ 毕摩起源是,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ꏂꋧꏂ 史姿史得创。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ꐧꆀꈲ 祭祖仪式是,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ꌅꅪꏂꌋꁧ 兹林史色创。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ꆀꃅ 上界超度是,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ꉘꀘꏁꊤ 昊毕实楚创。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ꆀꃅꍞꉃꆏ 下界超度是,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ꄜꀘꎔꃅꁧ 提毕乍姆创。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ꍞꉃꃀꎵꆏ 超度送灵是,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ꐈꀮꀊꇐꁧ 丘布阿罗创。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ꒌꎹꆠꎹꆹ   赎魂招魂是,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ꀊꌠꆿꋒꁧ   阿苏拉者创。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诅敌咒敌是,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ꀋ 阿格说主创。5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祭祖程序上,仪式之前必行卜,运用各种占筮术,精通卜术占筮书。选用净草垫神座,伐取樱柏作神枝。杀牲先用血祭神,剖牲先用烧肉祭神座,煮肉先用香茶祭祀护法神。驱魔咒鬼时,运用木钩钩死神,使用木杈叉病魔,运用木矛戮妖邪。口中背诵折鬼经,手持鬼签折鬼魂。举行仪式中,吹奏白银笛,弹奏金口弦。砍伐杉树作神树,铜银神枝杈神座。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祭祖仪式中,神枝杈座内容已丰富,程序已规范。现根据祭祖经典,简绘祭祖 “直古”(ꍞꉅ)图如下: (略)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维勒邛部改革发展后的祭祖宗教制度,是当时人们心灵的高度 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体现,符合当时人们的愿望,安慰人们的心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受到广大彝族先民的拥护和接受,并沿袭至今,彝谚道:“父欠子为娶媳搭桥,子欠父为超度送灵”)。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祭祖宗教仪式,是万物有灵观和祖先崇拜的具体体现。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撰写毕摩经典,规定毕摩戒律

魏勒邛部之前,尼能、实勺、格俄、慕靡等原始部落首领都相继作过毕摩,但因其仪式规则、程序、内容等残缺不齐,无必备的经典和法器。到邛部时,在先祖宗教的基础上,规范宗教仪式,根据仪式内容,撰写毕摩经典。毕摩典籍载,“魏勒邛部世,创制经书纸,纸上藏学识,使用笔墨水,墨水显知识,”(古代彝族写书,一般不写署名及时间)。从中可以窥视,其已撰写彝文经典,以规范祭祀制度及程序。同时规定宗教戒律,给毕摩制定有关规章,崇尚黑色(物),祭祀时“不宰黑色牛,不吃黑牛肉,不吃污秽肉,不穿实勺服,要穿毕摩服”。为此,毕摩规章严,好运长久在,美誉传千秋。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经典《颂毕祖·邛部》载,维勒邛部创建彝族原始宗教、规定毕摩戒律叙述如下: 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ꎙꇔꎙꇁꃅ 传去又传来,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ꎙꇁꐈꀮ 传达丘布毕,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ꐈꀮꑍꊏꀘ 丘布毕二十,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ꃪꊃꐈꌋꎴ 好运长久在,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ꎔꊃꇐꈌꌅ 美誉长久传;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ꐈꀮꃰꊿ 邛部人类世,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ꐈꀮꄷꌧꋬ 聪明智慧高,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ꐈꀮꄷꉪꑷ 心灵手也巧,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ꐈꀮꃰꊿꍂ 邛部人类世,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ꌕꈎꁌꑳꃅ 三年尊祖礼,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ꉘꆈꂿꂸ 不宰黑色牛,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ꌕꆪꀘꑳꃅ 三月规毕礼,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ꇌꆈꒃꂸꉾ 不剖黑牛尸,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ꉘꆈꑆꂸꈈ 不垫黑牛皮, 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ꇌꆈꉾꂸꋠ 不食黑牛肉,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ꈬꈎꇗꑳꃅ 九年为子孙,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ꉘꆈꒉꂸꏅ 不喝黑牛汤,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ꇌꆈꌦꂸꅝ 不饮黑牛血。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ꐈꀮꃰꊿ  邛部人类世,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ꌕꆪꀘꑳꃅ 三月为毕礼,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ꉛꍅꉾꂸꋠ 忌食河鱼肉,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ꃢꑽꈚꑽꆹ 不要错穿衣,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ꏃꎹꃢꂸ  忌穿实勺衣,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ꑛꑽꆀꑽꆹ 不要滥食肉,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ꃢꃀꎖꑽꉾꂸꋠ 不食污秽母猪肉,6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ꃬꂵꏿꑽꉾꂸ 不食污秽母鸡肉,7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ꍍꋚꆹ 忌食污秽物,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ꍍꒉꆹꂸ  忌食污秽汤。8 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维勒邛部在创新宗教仪式程序的同时,规范彝族习俗,崇拜黑色,当时的宗教行为,是彝族尚黑的开端。彝族尚黑的原因主要是西南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二是邛部创建的原始宗教中尊黑、崇黑的因素,其中原始宗教的尚黑是所处的自然环境而自成。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尚黑是彝族的一种哲学观。彝族先民认为,世界及其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二元”性,即具有“雌雄”观和“黑白”观,“天为雄”、“天为白”,“地为雌”、“地为黑”,毕摩诵经道:(告诉天白公、地黑母之神),就是这个哲理。“二元”是一个整体,有黑就有白,有雌就有雄,谁都不能离开谁,否则就不能发展。彝族黑白宗教文化中,曾有二个代表人物,那就是著名的昊毕实楚和提毕乍姆二大毕摩派系,二个都是希慕遮第十六代孙,慕靡部落的十大毕摩之二,《颂毕祖·毕摩的起源》载: 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ꎙꇁꂿꃋꀘ  传到慕靡毕,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ꂿꃋꌺꊰ 慕靡分十子,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ꂿꃋꌺꊰ 慕靡毕十子,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ꉘꏅꊤ 昊实楚,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ꄜꎔꃅꊂ  提乍姆二名毕。 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昊”为天,昊实楚又称为“吐实楚”,即白实楚,兴土葬,其图腾标志为鹰;“提”为地,提毕乍姆又称“诺乍姆”,即黑乍姆,兴起火葬,图腾标志为虎。后来,提毕乍姆派系占主导地位,魏勒邛部创建的原始宗教是在提毕乍姆派系的基础上所立而成,现彝族尚黑、崇虎、火葬,由提毕乍姆而起。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自称为尼、诺苏,“尼”、“诺”都是黑的意思,即为“黑族之人”,自己的发源地称为黑土地,现彝族发祥地云南省称为依诺省,“依诺”意为黑水,即云南省称之为“黑水省”,祖先发祥地的水称为黑水河,金沙江、雅砻江称之为诺依,“诺依”意为黑水,这些都与彝族原始宗教息息相关。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发明毕摩法器,发挥毕摩神威

毕摩法器是毕摩的武器,作毕过程中不可缺少,具有特殊的功能,充当“人、神及鬼之间的媒介物”,不仅提高毕摩形象,而且发挥毕摩神威,“人间铮铮响,神间振耳目”,具有神密的力量。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的法器主要有法冒,彝语称“毕摩尔布”;神扇,称“棋克”;经书,称“特依”;神铃,称“毕具”;签筒,称“吾土”;法网,称“黑阔”等。据《颂毕祖·邛部》载,邛部所发明创造毕摩法器: 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ꐈꀮꄷꌧꋬ 聪明智慧高,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ꐈꀮꄷꉪꑷ 心灵手也巧,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ꎺꋦꁧꑑ 路过柏林间,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ꎺꃼꄲꒃꀵ 背负杉签筒,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ꇱꄓꃰꁌ 背筒精力旺,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ꏲꋦꁧꑎ 路过铜矿山,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ꃅꐚꏲꒃ 制作铜铃持;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ꈑꋦꁧꑎꈴ  路过青冈林,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ꈑꆨꃱꒃꅑ  背负青冈筒,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ꀑꑊꒊꌋ 脸上笑眯眯,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ꆳꋦꁧ 路过樱树间,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ꆳꏿꈍꒃꌌ 背负樱神扇,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ꇇꆹꈩꄉꀕ 持扇腕更灵,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ꂷꋦꁧꑑ 路过竹林间,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ꂷꆷꃼ 手搓神竹签,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ꌩꋦꁧꑎꈴ 路过树林间,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ꌩꁵꄿꒃꊨ 制作树签筒,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ꉭꁵꄿꒃ 制作竹签筒,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ꐎꐪꆮ 吹起白银笛,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ꏂꉸꉹꒃ 奏演金口弦,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ꐎꋒꀕꒃ 架设金银桥,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ꏂꋒꀕꒃ 走过金银桥,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ꄯꒉꐎꒃꈠ 创制经书纸,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ꂷꋶꆈꒃꌬ 使用笔墨水,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ꅉꃢꏂꒃꁒ 猪胛骨来卜。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ꑷꁱꏂꒃ 鸡腿骨来卜,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ꉅꑭꑌꏜ 净草垫神座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ꃬꑭꑌꌦ 牲血先祭神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ꀘꈌꑌꋪꉃ 毕咒鬼签经,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ꀘꇇꑌꋪꐔ 毕折鬼签魂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ꂽꈻꑌꂽꇁ 祈福福即至,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ꐚꏷꑌꐚꐰ 禳灾祸即除,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ꆅꉁꑌꆅꌒ 治病病即愈。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ꍞꉃꂿꃋ 祝吉祥于天,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ꆅꉁꋧꃅꄉ 咒病症于地。 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使用这些法器后,不仅提高毕摩形象,而且祈福福即至,禳灾祸即除。驱鬼鬼即散,治病病即愈。祭祖送灵归祖界,驱逐妖魔回鬼域,驱鬼治病保众生,禳灾除祸保平安。经书法具自此传,前世毕摩见,后世毕摩闻;前人争相学,后人永继承;人类繁衍遍天下,邛部美名传千秋。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上各法器中,铜铃极为神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说明魏勒邛部时代,彝族先民已进入青铜时代,青铜铸造技术高超。根据《颂毕祖·神铃的起源》述,神铃从天而掉,“坠到土鲁白”,“坠”为“开创”之意,“土鲁白”是彝语,又叫妥鲁白、罗尼山、妥鲁山、螳螂白子、洛尼山等,是现在巧家县的堂狼山。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金属的古代文明民族之一,至迟到笃慕(居木)时即使用金属。9铜是人类最先使用的金属。公元前5000多年以前,以维勒丘布为代表的彝族先祖们生活在云南巧家县堂狼山(妥鲁博)、兹兹普乌一带,生息繁衍,形成“六祖”及其分支,而且开采丰富的铜矿资源,掌握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成就了古代灿烂的青铜文明,从而使华夏版图上众多的族群向文明时代飞跃。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邛部发明神铃后,其它有些宗教派别也学之,使用神铃。后来,随着古丝绸之路,神铃(青铜)文明传到世界各地,以用在各种严肃的场合,如西方法官判案时使用铜铃等。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研究,巧家堂狼山的古代先民开采堂狼山的铜矿料运往成都,铸造了三星堆青铜文明,运往殷商创造商王朝青铜文明,运往古滇国,创造了古滇青铜文明,其白铜在公元前三至二世纪即经南方丝绸之路运往中亚大夏,典籍记载,堂狼山的白铜早于西方15个世纪以上。巧家堂狼山也就当之无愧成为中国青铜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青铜之路之源,在中国青铜文明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考古发现彝族铜铃诸多,这些铜铃,戴着神秘的面纱,却承载着彝族历史文化的信息,宗教含义明显,从神(铜)铃内涵来看,可透视彝族的起源和历史活动区域,彝族发源于西南,反复迁徙于广袤的西南区域。从云贵发掘青铜铃、三星堆青铜铃、四川美姑县收藏的阿苏拉则法铃,大小凉山传承的青铜铃,连接了彝族同古邛都国、古蜀国、古滇国、古夜郎国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关系。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宗教观念中,神(铜)铃为从天而降之物,是威力无比的法宝,代表着宗教的神威和族权的象征。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招收学徒,毕摩世袭

邛部创建原始宗教后,文化空前发展,文明空前灿烂,信仰空前虔诚,民族空前凝聚。为此,有许多学徒们向以邛部为代表的毕摩大师们学习毕摩文化,在新老毕摩们的共同学习、研究中,民族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从此,毕摩有文献,作毕有程序,毕摩有世袭,经沧海桑田,毕摩文化传承至今,永远年青,凝聚着每一个彝人的心。《颂毕祖·邛部》载: 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ꂸꒃꇮꐥꀕ 有无不学匠?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ꂸꒃꇮꂸꐥ 没有不学匠,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ꂸꒃꇮꐥꆏ 如有不学匠,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ꐯꈍꉾꈍꏸ 铜铁炼不出,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ꂸꒃꀘꐤꀕ 有无不学毕?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ꂸꒃꀘꂸꐥ 没有不学毕,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ꂸꒃꀘꐥꆏ 如有不学毕,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ꃼꄲꆩꃰꏶ 签筒撞法笠。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ꃰꇍꐈꀮꍂ 魏勒邛部世,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ꀘꃅꑌꄚꒃ 学毕按此学,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ꃀꃅꑌꄚꍬ 断案按此法,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ꀘꆳꑌꋌꂿ 前世毕摩见,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ꀘꏀꑌꋌꈨ 后世毕摩闻。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ꀘꋊꑌꄚꒆ 毕世照此学,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ꐈꀮꎵꑴ  邛部传千秋。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ꀘꃅꐈꀮꋦ 毕祖邛部存 ,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ꃀꃅꐈꀮꎞ 断案邛部灵。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ꐧꈤꆺꀕꏛ 人类起源早,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ꀘꈤꆺꀕ  毕摩起源晚,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ꆀꃅꀘꌺꒉ 彝区毕摩尊,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ꀘꋊꀋꊉ  毕摩历史渊。10 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毕摩文化形成彝民族

宗教是古代社会区分民族界限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在原始社会,宗教的起源早于民族的形成。彝族的原始宗教也不例外,它早于彝民族的形成。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是在共同地域条件下形成的,建立在共同经济生活基础上,使用共同语言,具有共同文化的社会人群共同体。文化塑造了民族并成为区分民族的重要标志。一种特定民族文化的形成,都是以宗教为其核心或基础的,民族文化的演化过程,也总是同宗教的发展密切相关,或者以宗教的变迁为线索。孙中山论形成民族的五个要素:“血统、宗教、生活、语言、风俗习惯”。11其中宗教文化是基础,是民族具有共同心理和凝聚力的轴心,形成民族的核心。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发源于元谋一带,以金沙江流域为中心,不断迁徙于西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历史上曾融合或同化了其它许多部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民族,其文化具有多元(源)性和复杂性,正如汉族、美利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坚民族的形成一样,因为使用共同文化而形成一个民族整体。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以部落血缘为开端,以毕摩文化为基础而逐渐形成的。彝族是一个重视血统的民族,有着严格的父子连名制,有共同的血缘是群体认同的一个因素,但是,彝民族的形成最终以文化决定,正如儒家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主要文化,形成汉民族的基础一样。古彝人在历史上虽有共同的血缘,然其后代因信仰不同的文化,从而形成不同的民族,反之,无血缘关系的部落或民族,因信仰同一种文化,有共同的信仰、心理及精神,最终形成同一种民族。因此,血缘体只是依附于文化体,不是形成彝族的主要因素。彝族人都认为自己是魏勒邛部的子孙,并信仰其创建的原始宗教,具有共同的文化和心理,正如汉人都认为自己是黄帝的后代,或是炎黄子孙一样,这是文化上的用语,而不是遗传上的意义。12即自己虽然与炎帝或黄帝没有血缘关系,但已接受儒家文化,或信仰道教文化,从而形成汉族。孔子区分“华夷”的标准:“行周礼者为华夏,拒斥周礼者为夷狄。”这样的民族观对民族属性的判断不是种族的,而是文化的。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000多年前,魏勒邛部创建毕摩原始宗教时,那时尚未形成现代彝族,只能说是古夷(彝)人,邛部只是邛人的部落首领(族称)。后来,邛部部落不断强大,融合其它部落,把其创建的宗教文化,同化被融化的部落。与此同时,有些外部落的人也融入邛部部落,经过长期共处,信仰邛部创建的宗教,成为彝民族。因为,信仰邛部创建的原始宗教的人的文化背景相同,祭祀、祭祖,尚黑,成为“黑族人”,成为“诺苏”。这些“黑族人”便形成彝族。毕摩经典称: 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ꆀꀊꃅꌠꋦ 祭祖才繁衍,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ꆀꀊꃅꌠꎝ 祭祖才强盛,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ꉪꀿꐈꀮꀿ 我父邛部族,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ꉪꃀꐈꀮꃀ 我母邛部裔。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ꉪꌺꐈꀮꌺ 我子邛部子,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ꉪꇗꐈꀮꇗ 我孙邛部孙。13 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说明信仰邛部部创建的原始宗教的人就能“繁衍”和“强盛”,“繁衍”指繁衍成彝族,从而强盛,否则,如果不祭祖,不信仰邛部创建的原始宗教,就不能“繁衍”和“强盛”,就演化成其它民族。同时,信仰者认为,自己是邛部的后裔,成为至少是自称为“诺苏”的彝族。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此,彝民族的形成,是以崇拜魏勒邛部为始祖,信仰其创建、规范的原始宗教,使用共同的语言文字,规范同样的风俗习惯而形成。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上所述,邛部在代表当时广大人们意愿的情况下,创建、规范祭祖仪式,规范祭祀程序,撰写宗教经书,规定毕摩戒律,发明毕摩法器,形成独特的原始宗教,即毕摩文化,其内容涵盖了彝族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天文、哲学、地理、历史、法律、建筑、谱系、民俗、伦理道德等,成为彝族毕摩的鼻祖。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信仰邛部创建的毕摩原始宗教的人,具有共同的心理和文化,逐步形成信仰、语言、文字、习俗等相同的彝族,从而邛部不仅成为毕摩鼻祖,而且成为彝族的始祖。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文化的形成,从古到今,始终安慰着彝族人民的心灵,成为彝族人民的精神支柱,牢牢地凝聚着彝族人民的心理,把今散居于中国西南滇、川、黔、桂四省区的彝族紧紧地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团结力。每个彝人,从来到这个世界到离开这个世界,都按照毕摩文化走完一生。也正是这个毕摩文化为标识,使彝族区别于其它民族。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虽然,现世界经济一体化,各民族交流频繁,地域的隔阂不复存在,经济生活融为一体,弱势的彝族文化被强势文化同化的可能,但毕摩文化作为彝族文化的核心,能使彝族维持自身的存在,犹如西方的犹太人,坚信彝族以毕摩文化为中心,永远立足于西南这片祖先世代居住的土地上,不断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KG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释:
(1) 冯元慰、曲别石美编,《勒俄特衣·石尔俄特》,第67页,西南民族学院印刷厂。
(2)《彝族克智·洪水泛滥》,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第497页。
(3) 王继超、王荣辉著,《彝族创世诗·知识神和人》,四川民族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第57页。
(4) 慕靡普沽,“慕靡”是慕靡时代的部落首领,“普沽”,居住地中央。慕靡普沽即为祖先发祥地“滇”一带的中央。
(5)《彝族克智·发明创造》,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第716页。
(6)(7) 彝族宗教认为,“污秽母猪”是指只产一个仔猪,或是虽多产,但全是母仔猪,无公仔;母猪吃仔猪,或是所产的仔猪无故地消失。发生以上其中之一的母猪便为“污秽的母猪。”“污秽母鸡”是指母鸡食自产的蛋,或雏鸡在自己的毛上緾死的母鸡。
(8) 毕摩经书,《颂毕祖·毕摩的起源·邛部》,作者藏。
(9)《彝族史要》,易谋远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276页。
(10) 毕摩经书,《颂毕祖·毕摩的起源·邛部》,作者藏。
(11) 宋庆龄,《孙中山选集》(下),宋庆龄主编,第592—593页。
(12) 周非著,《非议历史》,人民日报出版社,第25页。
(13) 马长寿著,《凉山罗彝考察报告》(下),第542页。

作者简介:
立克达曲,男,彝族,大学本科文化,中共党员,1967年出生于四川马边,1990年毕业于西昌农业专科学校(西昌学院的前身),毕业后回到自己热爱的家乡(马边),从事畜牧工作。1996年至今在马边森林公安局,当任一名普通的森林警察。作者有幸出生在毕摩世家(母亲也是亚古书布后裔,曲别家族,是著名的毕摩世家),幼小便熏陶毕摩文化,在自己的脑海中已深深地烙印着毕摩的记号。工作后,利用休假时间,翻阅父亲那翻了又翻的发黄的毕摩经书,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我们祖先部落首领兼毕摩的名字,一遍又一遍地观赏着那英武的支格阿龙的画像时,使我反复看到我们先祖们生存的环境和生活的艰辛,看到先祖们因信仰毕摩文化而逐步形成彝族的过程,看到支格阿龙在英雄、阿苏拉者在作毕,仿佛进入古彝人世界。
但是,我应该这样,因为,我是阿苏拉者的第三十代直系后裔,从阿苏拉者到父亲,每代都在毕,我是魏勒邛部的后裔,从邛部到父亲,每代都在毕,我的每个细胞里都充满了毕。我深深地爱着彝族及其毕摩文化,因为我的血液里流的是彝族的血,每个染色体上都刻有“毕摩”的符号。 特此向图文原作者致以敬意和感谢!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