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江芸涵)10月21日,海外彝族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在西南民族大学举行。来自法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以及国内北京、云南、贵州等地的专家学者60余人齐聚一堂,针对十九世纪以来遗撒在海外的彝族古籍文献收藏、整理、研究等情况进行盘点,以期更好地研究、开发和利用这部分流失海外的文献,更好地致力于传播彝族文化、助力彝族文化研究。
在主题演讲阶段,彝学学院院长罗庆春教授介绍了彝学学院正在实施的彝学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百名博士培养工程”,希望未来彝学发展方向是世界彝学,即彝族研究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深。
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朱崇先教授认为,彝文典籍是人类文化宝藏中的富矿,对其进行抢救和保护以及整理研究是当前贯彻实施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古籍整理这一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系主任马克·本德尔教授(Mark Bender)在发言中指出,现代彝族人的写作体现了一种重要的全球纬度,他将持续关注诗作的表述风格、内容与接受,以及翻译与出版过程,重点将分析这些诗作是如何运用标准彝语文字作为一种跨国文学工具。
云南省少语委办公室主任普学旺教授介绍了傅斯年图书馆馆藏彝文《董永记》一书及其渊源,认为彝族先民对中华孝道文化的认同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于丰富董永传统研究、构建彝汉交流史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60余篇,学者们对彝族灿烂文化的发展史和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对彝族古籍文献的收藏、整理和保护各抒己见。学者们达成共识:彝族古籍文献作为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遗撒在海外的彝族文献的整理研究,不仅仅是一种对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尊敬和保护,更是对于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