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以往的人类学主要是从男性的视角入手,将女性排除在外,女性人类学则是将女性主义研究理论与人类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弥补了传统人类学研究和女性主义研究理论的不足和偏颇。作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女性人类学既有专门的理论,也是一个容纳多种知识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着重从女性的视角来研究女性发展以及女性文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女性人类学提倡“尊重观点的多元”,力图通过对人和社会的关系,特别是对女性和社会关系的理解,以达到对文化的理解。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 16 届世界大会期间,女性人类学者将在多个专题会议中探讨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进入20世纪以来,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转型成为影响中国传统社会性别结构的重要因素。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主持的专题会议“社会性别视野中的传统与发展”将为与会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在现代化和全球化双重冲击下多元传统在现代社会存续的可能,保护传统文化与发展妇女资源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嬗变中重构平等和谐的社会性别关系等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尤其是在90年代,女权主义者倾向于将植根于社会建构的社会性别差异理论化。她们的共识是,惟有将日渐拉大的种族、族群、阶级差异以及南北之间的全球差距等一并予以考虑,社会性别的不平等才能得到更加微妙和全方位的理解。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研究员马林英主持的专题会议“回顾与展望:民族、性别与发展研究”专题会议旨在结合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少数民族女性研究现状来审视和解析这些理论,包括梳理西方女权主义理论从普遍走向特殊的历程,在全球化语境下反观中国女性中现存的各种差异与权力等级,对少数民族女性研究中普遍存在的若干问题评述,如何在特定的历史与地理情境书写和再现中国女性作为性别群体和国民组织成分等内容。
健康、生态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源短缺、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发展,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和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少数民族妇女在传承传统文化、保持身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杨国才主持的专题会议“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的健康与生态环境”将采用社会性别的视角,以女性人类学、生态人类学、医学人类学等为学科背景,以不同族群,特别是云南民族地区为着眼点,认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妇女的知识和经验,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妇女与健康、生态环境、传统文化有关的观念和行为,进而倡导关注、挖掘并传承妇女在这一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使其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知识为现代社会服务,并推动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大会期间,还将召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伍呷主持(包括联合主持)的专题会议,包括“性别?文化?自然资源管理和利用”、“女性人类学:不同国家的学科经验”、“多民族省份云南的妇女与发展:数据和实践经验”、“文化多样性问题:女性学学位课程的重新设计”,以及“女性研究的全球化和本土化:跨学科视野”圆桌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