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红河州彝学年会暨彝族文化发展与美丽家园建设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作者
高文
2013-12-04
原出处:红河学院彝族文化学习兴趣小组
【按语】随着红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外来文化的融入,彝族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消亡的危险,红河州彝学会为了更好的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挖掘、整理和抢救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工作,科学引导彝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科学的应对现代化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为此举行了2013年红河州彝学年会,以彝族文化发展与美丽家园建设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会议于11月24日在拥有千年历史文化的临安古城拉开了帷幕,整个研讨会分七个议程来进行分别是,一、红河州彝学学会常务理事召开总结会;二、会议主办单位的红河州彝学会与承办单位建水县政府领导进行了见面会;三、召开了彝族文化发展与美丽家园建设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四、进行学术分组讨论会;五、进行学术研讨会闭幕仪式;六、与会代表参观了建水民间民俗文化表演;七、参观了建水美丽家园建设示范点。
一、会前的议程
11月24日下午4点30分红河州彝学会在昌源酒店三楼小会议室,召开了常务理事会,会议由红河州彝学会副会长,州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师有福研究员主持。会长松万明总结了最近一年来红河彝学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对新的一年的工作作出了部署。他感谢各位理事对州彝学会的支持和帮助,肯定了会员们在一年中所做的努力,号召大家要团结起来科学规划学会目标。他说:“州彝学会要成为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要深入调查研究把彝族社会发展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及时传递给党委和政府,及时为地方经济的发展献计、献策。一年来州彝学会按照一个目标两个方向的思路开展工作,一个目标就是抓好全州范围的彝学平台建设,力图在全州所有县市都有彝学会,努力实现在彝族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一级建立彝学组织。两个方向暨一个方向抓彝学队伍建设,争取以州彝学会的名义每年出版3~5本著作,另一个方向就是做好协调抓好后勤保障工作。”接着松万明会长详细的汇报经费的来源和使用情况,他强调依照国家的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做好财务工作,使得学会更加健康发展,接着就财务和明年的工作议题提取与会理事的广泛讨论。最后在自由、民族、和谐、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常务理事讨论议题。
5点30分在昌源酒店3楼大会议室主办方的州彝学会与承办方的建水县委乡县政府召开了单位领导见面会,会议由建水彝学会会长李庆云主持,他代表承办方建水县政府向与会的代表和单位表示热烈的欢迎,转述了县委政府对此次会议的高度重视和关心,详细介绍了会议的组织状况、日程安排,主要的参会单位,最后预祝大会取得丰硕的成果,圆满的成功。
二、开幕式上的领导讲话
11月25日早上8:30进行了开幕式,会议由州彝学会会长松万明主持。首先由县长张学理致欢迎词,他从建水的历史文化讲起,南诏时期南诏王阁罗凤“西开寻传,南通骠国,让其子凤伽异于东北昆明修建拓东城,东南部的步头(建水)筑城。接着介绍了建水的民族分布情况,建水县少数民族人口有22.14万人,其中彝族17万人、占全县总口的32%,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4%,由此形成了汉文化与彝文化的交融。同时他还介绍了建水的自然环境、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农业、工业、财政、金融、城乡建设、商贸、旅游等行业的发展状况,他感谢大家为建水的发展献计献策,希望大家关注建水,关注建水民族文化发展与美丽家园建设。
接着云南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正权做了重要讲话,他感谢州彝学会及承办方的盛情邀请,向大家转达了省彝学会会长马立三同志、社科院李涛书记的问候。肯定了州彝学会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过程中所做的一切努力。他向学会今后的发展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州彝学会作为彝族人的组织要坚守共产党人的信念,要记住旧社会民族苦难,要永远跟党走。第二、要按照学会制定的章程办事,做到学会健康的发展;第三、要积极的抢救和保护彝族文化,努力推进彝族同胞与现代化社会生活很好的适应。第四、要加强彝区文化、政治、经济、生态等方面详细的调查和深入研究,积极为彝区的社会建设献计献策。
接着进入省外代表发言阶段,广西民语委副巡视员杨义杰,介绍了广西彝族历史源流及其分布状况,广西彝学会在滇、川、黔三省区的支持下已经成立,目前正在积极的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广西由于彝族人口少,因此彝学研究的力量薄弱,但是可喜的是广西彝族的语言和传统的风俗习惯保存得比较好,希望大家多到广西彝寨走访,多去研究广西的彝族文化。最后感谢主办方的诚挚邀请,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接下来云南省原司法厅厅长施朝兴作了讲话,他感谢主办单位盛情的邀请,回顾彝族历史上建立的南诏国,其领土远远超过今天的云南省范围,彝族主动内附为多民族国家建立做出积极的贡献。长征中红军妥善处理好与彝族的关系,顺利的借道彝区,写下彝海结盟的壮丽篇章。抗日战争过程中滇军出征,在民族危难的之际龙云、张冲等彝族儿女,为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生存进行庄严的宣战。在新中国的建设过程中涌现出多少优秀的人才,如投掷第一枚氢弹的原昆明空军指挥所副参谋长杨国祥,这些人不仅是彝族的骄傲也是国家的骄傲。他说要发挥红河彝学研究在稳定边疆、服务大局、服务地方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红河州人大主任普绍忠作了讲话,他介绍红河州自然地理、建制沿革、民族概况、各县的彝族分布。他说彝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因此历史上彝族在维护国家疆土的完整和推翻压迫的腐朽统治方面是功勋卓著。同时彝族是一个以人为善的民族,在红河这块土地上彝族与汉族、彝族与回族长期是你来我往,民族关系相当和谐。他说我州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大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保持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使得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得到提高。落实中国梦把红河建设成为富裕、民主、文明、和谐、幸福、美丽的自治州,这个目标既符合党的发展目标,也符合上百万的红河老百姓的利益。因此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研究过去,关注未来,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参与国家各个级别的项目规划,通过项目推动彝族文化的发展。他要求州彝学会注意树立精品意识,科学做好各个相关的选题及出版规划,做好彝学研究队伍的培养工作。
三、主题报告会上的专家发言
10:00-12:00接下来进入主题发表阶段,由红河学院原党委副书记范元昌主持。社科院副院长杨正权博士进行民族文化与美丽家园的主题讲座,他提出十大建设理念:一、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二、文化资源产业是朝阳产业;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四、今天的文化创造是明天的文化遗产;五、少留遗憾多留遗产;六、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七、整体规划,依法推进;八、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九、整合资源,连片开发;十、修旧如旧,建新如旧。
杨正权指出,美丽家园建设要吸取新农村建设的一些经验,更要走出之前的误区。美丽家园建设符合美丽中国的发展规划,红河州是边疆地州,红河州的美丽家园建设是创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生态文明边疆发展示范区的需要,也是一项利民、惠民的民生政策。弄清了美丽家园建设的意义之后,就要明白美丽家园建设的文化内涵,民族文化是地方特色,也是地方发展的一项不可再生资源。文化的消失即为死亡,因此要在美丽家园的建设中注意吸收民族文化的符号。为了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一定要做好事先的规划。具体建设中他列出了十项工程。分别是规划工程;道路硬化工程;房屋固化工程;墙体美化工程;庭院美化工程;村容整治工程;环境美化工程;文化传承工程;特色产业发展工程;团结和谐工程,杨院长幽默风趣的演讲,其间引来了阵阵热潮。
红河州美丽园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段家宏对红河州美丽家园建设实施情况作了具体的介绍。对全州范围内个示范点作了一一介绍,也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 他介绍了红河州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抓住先机开展美丽家园建设活动的情况,指出美丽家园行动将强有力地推动红河州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社区营造中民居建筑、村容村貌、环境绿化、文化传承、人居环境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
接着州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师有福教授,通过州科学技术大会出席的代表人数与民族人数对比,让人们发现彝族的科技人才非常的奇缺,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彝区的社会建设明显缺乏彝族各类人才。他说彝族八百多万人,没有院士,没有长江学者,没有重大影响的军事、外交、外贸、商贸方面的人才。在红河范围甚至缺乏中学校长等彝族教育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从彝族传统哲学思想和一些文化积弊去分析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他说现代民族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精英领跑的时代,如果彝族不注重各行业精英的培养,注定在下轮的发展中彝族整体会失去影响力,没有影响力的民族很难产生民族凝聚力,没有民族凝聚力无法谈民族的复兴。因此呼吁大家注重彝族人才队伍建设。
最后州彝学会副会长范元昌进行了总结,他说一定要把彝族文化与美丽家园建设结合起来,没有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特点的美丽家园建设是不可想象的,在美丽家园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吸取大理、丽江文化旅游产业中的积弊,走出过度的商业炒作模式,把山水田园、传统的井然有序的生活还给当地人。同时也向大家反复强调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对内认同和对外展示的符号。因此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民族文化,关注民族的兴衰。会后全体与会人员在酒店的门口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四、专题报告会上的学术讨论
下午2:30-5:00与会的专家学者分别就彝族文化的发展,彝族地区美丽家园建设的两大内容进行激烈的讨论。彝族文化发展讨论组由云南社会科学院李吉星博士主持,建水县民委、云南社科院的罗明军博士、云南民族大学的白兴发、贵州省彝学会副会长李平凡研究员、广西彝学会副会长杨义杰副巡视员、巍山彝学会赫清良会长、红河学院李金发副教授,高文博士、文山州彝学会会长包忠才、红河州文化馆老专家戈鲁阿弘先生等进行了发言,就彝族文化在新的时代下如何继承、发展、创新等话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与此同时红河学院龙倮贵教授主持的彝族地区美丽家园专题讨论组也在轰轰烈烈的展开。来自州内建水、石屏、个旧、开远、蒙自、弥勒、红河、绿春等县市的彝学会的代表纷纷发言。他们认为美丽家园建设是文化建设与民生建设相结合的一项利民工程,如何在操作过程中打持久战,落实为民做好事、做实事,从技术层面怎样开展美丽家园建设也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意见。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罗明军博士:
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发展、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因此美国总统奥巴马预言20年后中国将是一个最穷的国家,这个国家除了迷信金钱以外没有其他信仰,毫无节制的开发会是这个国家面临失去后续的发展基础。中国必须马上停止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回到可持续发展这个理念上来。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对传统生态保护现实,积极吸收这些优秀的文化理念和思想。吸收、加工、整理形成现代的生态文化理念和生活习惯,成为人们现代市民生活的公共伦理。彝族的传统生态文化对彝区生态保护有着积极的作用,彝族社会中农业文明的祭祀和自然崇拜,使得人们对自然保持敬畏或尊重之心,有效的遏制了人们对自然的疯狂索取。在进行这些祭祀仪式的时候一方面保护了自然,同时也提供了一个乡土社会对话、交流、互动的平台和空间。
贵州彝学副会长 李平凡:
他介绍了贵州彝学的发展状况,回顾历史贵州彝族同胞在古代社会创造了高度的文化与文明,但是明末清初后经历了吴三桂剿水西、改土归流等事件。彝族传统的文明进程受到了延缓,在中原强势文化的推进中彝族文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边缘,彝族人民的心理由强势自信,变得悲观懦弱。危机感一直成为贵州彝族同胞的一种意识,改革开放落实民族政策以来,贵州彝族害怕文化的消失积极的与四川凉山进行互动交流,这几年与楚雄、大理、玉溪的交流已经不断攀升。目前贵州彝学研究在传统的古籍翻译上做得还可以,但是缺乏高水平、系统、全面、深层次的论著。同时在之前水西腹地彝族语言、文献、及研究队伍的保存及发展不是很好,目前还将要面临传统古籍翻译后继无人的危机现实。
他说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是文化自觉的问题,自觉的前提是认知,认知就是要全面的了解彝族文化,细心甄别表层与深层,边缘与核心,优点与劣势。认知就要知道优劣,知道在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如何有重点、分步骤的做到传承与创新。因此需要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文化自信,形成理论和方法。
广西民语委副巡视员杨义杰发言:
广西彝族在过去不知云贵川还有和他们一样的彝族人。广西彝族诗人韦革新(替仆支不),从广西走出结识了云贵川的彝族诗人和作家,自此后大家才知道了云贵川的同胞,知道了彝族是一个人口众多、古老的民族。
他介绍了广西的彝族历史文化与源流,他说按照碑文记载他们杨氏祖先是云南迆西籍明洪武年间的移民,他也查过史料这个“迆西”应该是滇西片区。从云南迁出进入贵州,趟过贵州南盘江之后进入广西,或许因为彝族祖先怕水、不适应在河谷地带生活的原因,过了南盘江之后再也没有回转过,于是广西彝族选择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面生活,人口相对较少生存的压力不大,清初大量的苗民迁入西林、隆林、那坡等彝家山寨和彝族一起开发这个地方。到了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人口成倍膨胀,彝族原有的生存空间已无法承载人们的生活,因此读书上大学省委彝族年轻一代的选择和理想。在多元文化的包围中广西彝族有一种危机感,害怕语言和文化的消失,因此形成了一个以村落为单元的语言、祭祀、信仰、婚配的圈子,很好的把彝族的古语词汇,民间民俗保存下来,目前祭祀文化,火葬场保存完好。
广西由于彝族人口少,因此彝学研究的力量薄弱,除了一个王光荣教授以外,在没有其他的学者了。他说以前也搞彝族研究,不过是行政事务繁忙,慢慢的把彝学研究荒废了。希望大家多到广西彝寨走访,多去研究广西的彝族文化。最后感谢主办方的诚挚邀请,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巍山彝学会会长赫清良发言:
他说感谢红河彝学会的盛情邀请,感谢承办方建水县委政府所做的大量工作,巍山是红河的源头,历史上两地的彝族的先民就互动和交往不断,今天这个交往就更应该更密切和频繁。巍山县是中国古代西南地方民族政权——南诏古国的发祥地。公元649年彝族先人在此建立了氏族部落“蒙舍诏”,此后统一而海区域六诏,建立南诏政权并迁都大理,疆域一度达云南,四川、贵州、广西一部,以及越、老、缅与中国毗邻地区,历时254年。
深厚的历史积淀、民族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得巍山成为拥有南诏古都、彝祖故里、道教圣地、红河源头等称谓的历史文化名城。
南诏是彝族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南诏国的建立和发展,对西南地区传播中原先进文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西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祖国西南边疆的稳定,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的贡献。
通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巍山县彝学学会学术研究出版了一大批成果,在民族文化建设进程中有了自己的思想阵地,逐步显现出了自身的地位、作用和价值。下一步巍山县彝学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心应该向彝族人口比较集中的乡镇、村寨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夯实巍山彝学研究的组织基础,彝学会始终坚持彝学研究服务于彝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彝学研究要宣传彝族人民群众、彝学研究要服务彝族人民群众、彝学研究要造福彝族人民群众的理念。
目前巍山已经编辑出版了几十部关于巍山和南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著作,巍山作为彝族人的祭祖圣地,从2009年首次全国性的祭祀以来,巍山中华彝族祭祖已经开展了第五届,巍山彝学会辅佐政府搞好彝族祭祖节之外,就是要做好南诏文化的专题研究,希望各位多到巍山老家走访。
云南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白兴发教授:
彝学研究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彝族通史的出版》说明彝族的历史完成了从他者的自序到自我表达的转变,说明彝学研究的队伍由过去的汉族学者为主转移到以彝族为主。通史的出版结束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彝族族源争论,使中国通史更加丰富、具体、多彩。通史展现了彝族天文历法的先进性、彝族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彝族历史文化的悠久以及彝族人民反抗压迫争取解放的革命精神,也展现了彝族人民对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社会和谐的贡献。
目前彝学研究产生一大批研究队伍,他们年龄轻、学历高、身体好、研究能力强、学术视域宽。研究领域包括历史、文学、艺术、传媒、哲学、宗教、考古、生态、灾害、政治、经济、乡村、市政等多个人研究领域,很多还利用自身的专业特点进行了跨文化与多学科的比较研究。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但是同时大家也要经常交流,集中力量实现某些方面的重大突破。
除了政府精英外,还要加大企业家的培养,加大管理者的培养,目前中华彝族企业家运行良好。在武定一些彝族企业家已经建起了彝家大酒店,在现代的酒店行业使用起了彝族传统的文化符号,这是彝族文化与现代化结合的典范,是努力、是尝试,也是创新。中华彝族企业家学会在彝族企业的培育,投资信息的互动、融资等方面积极的提供交流互动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生存活动空间。
他说下一步要努力推进彝族公益事业建设,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加大对彝区群众生活的关注,及时的为彝族老百姓做些实事、好事。
红河学院李金发博士发言:
民族既是一个文化实体,也是一个经济利益共同体,还是一个政治利益共同体。在政治挂帅的年代人们普遍关心的是政治身份的平等,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开了。收入和发展的差距,通过实实在在的“名”和“利”体现出来,因此人们更关注发展机会、利益分配的公正与公平。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民族地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地方发展资源的竞争,如处理不好,会影响族群关系甚至地方的稳定。一个典型的例子如“元阳哈尼梯田”,梯田在红河流域许多民族中都有,是区域内各民族的共同文化和发展资源,元阳哈尼梯田核心风景区内彝族村寨的梯田占多数,这是一个不可遮蔽的客观事实。以单个民族标名的世界级自然遗产,在申遗成功的同时,目前也带来了一些争议和问题。被标名的民族,在旅游经济、对外宣传、政府扶持等方面占有先机,受益最多,这事实上也造成了一种新的不公平。地方共有的自然、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及发展蛋糕分配不均的话,随着发展及资源投入,将会造成受益一方越来越受益,被边缘化的越来越被边缘化,这种开发模式值得商榷。因此,在处理族群关系时,引入公平与正义非常重要,这是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现的一个新问题。目前,随着元阳哈尼梯田的申遗成功,当地彝族群众觉得委屈和吃亏,这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这既是学术问题,也是现实问题。
文山彝学会会长包忠才发言:
他详细的介绍了文山彝族的历史文化及其分布概况,文山州辖一市七县,彝族人口约有37万,在州政府成立起初鉴于彝族的人口考虑彝族参加自治,但由于种种的原因没有参与自治。他介绍了文山州彝学会的组织和活动的状况,目前在州彝学会的推动下已经编辑出版了丘北、砚山、马关等县的民族志。
接着他对彝学发展提出三个建议。第一、加强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出版一批有影响力的著作,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第二、围绕中国梦这个主题开展学术研究,彝族是中华56个民族的组成部分,56个民族的梦实现,中国梦才算实现,因此彝族要在国家的政策和方针的引导下,实现彝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文化繁荣。第三、围绕现代化的背景及其国家的相关政策来研究彝族社会的发展问题,使得广大的彝族同胞更好的融入现代化的社会生活。
红河州文化馆著名的彝学专家戈隆阿弘(施友万先生):
彝族通史出版了,通史的观点就要在群众和学术研究中推广开来,要用现代的媒体和技术把这些优秀的成果推广和传播出去。研究产出的成果要得到公众了解和认知,认识和认知程度低了都不行,科研中不采纳,前期的辛劳都是白费。因此彝学研究要按照搜集、整理、编辑、出版、发行、传播等程序来开展,这些程序环环相扣。学术成果是用来影响社会,若不积极搞好推广传播,前期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他回顾了新中国在成立初期,毛主席在召见西藏代表团时候,对民族自治地方的干部设置所做的阐述,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如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和其他自治权。彝族是红河州的主体民族之一,是州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红河是彝族的古老家园之一,彝族干部应该更加自信、自强,不仅要搞好民族关系,更应该把自治权用好,为民族的发展和边疆的稳定敢于说真话、做实事,为群众谋幸福。
西南民族大学高文博士发言:
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彝学研究已经取得很多丰收的成果,我们要总结这些成功的经验,同时也要主意以下的问题:首先就是要注意搭建平台。因此省彝学会要督促,应该要在全省十六个地州成立地州级彝学会,地州彝学会要做好县级彝学会建设和筹备工作。做好省彝学会的辐射作用,同时要协调和推动好各地州彝学会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比如普洱市彝族42万,临沧市彝族37万,版纳州彝族7万,保山市彝族8万左右,怒江州彝族2万,迪庆州彝族1万多,德宏州4千多,总共将有100多万彝族人口的彝学工作还游离在省彝学工作之外。因此要抓紧普洱、临沧、保山、德宏、怒江、迪庆等6个地州的州级彝学会的成立工作。同时昆明市有彝族46万之多,玉溪市有彝族44万之多,两个大市迄今为止还没有彝学会。曲靖彝学会成立了3年但是县市一级的彝学组织目前还没有成立。目前彝学会在彝族文化研究,彝学人才的培养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一定要抓好州、县、乡三级彝学会建设,要通过彝族民间的力量来做好彝族的社会公益文化事业。
由于没有彝学会,因此滇西六个州市的彝族区域文化、支系文化研究成为彝学研究的盲区和空白带,研究这个区域的专著奇缺,论文寥寥无几,因此希望大家关注滇西片区的彝学研究,为这个区域的彝学平台与彝学研究的队伍,多给与关注、关心、支持。
此外彝学研究往东、往南、往北发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往西推进。传统的观念认为彝族分布西边是澜沧江两岸,其实应该还要往西,怒江两岸还有5个左右的彝族乡,有几万彝族人口和上百个彝族村,这里语言、建筑、风俗习惯保存得较好也是彝学研究的沃土,此外版纳、普洱、保山、德宏、怒江是中老、中缅边境,做好这些区域的彝族文化,有利于推进彝族的跨境研究。
五、闭幕式
闭幕式在下午(5:00-6:00)点的时段举行,松万明会长通报了理事会的决定事项。进行了会旗交接仪式,建水县张学理县长把会旗交到松万明会长手中,明年的主办单位红河彝学会,从会长手中接过会旗完成会旗交接仪式。主办的代表红河县人大副主任马基寿就如何举办明年的彝学年会进行了发言,他说红河彝学会的全体人员要积极的向建水彝学会学习,希望大家多多帮助,在州彝学会及有关领导的帮助下,一定办好2014年红河彝学年会。州彝学会范元昌副会长作了最后的总结发言,他说会议取得丰硕的成果,建水的彝学年会非常成功,感谢主办和承办单位的同志的辛苦工作,同时也留下些问题让我们继续思考。什么是美丽家园?美丽家园建设与彝族文化如何结合?彝族文化对于彝族人的重要性?他呼吁大家要自尊、自爱、自强,要克服民族悲观主义情绪,在实际的工作中为了民族和地方的发展敢于讲真话,做实事,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工作。他说匆匆的相聚又要匆匆的离别,彝族一家亲,希望大家关注彝族文化,关注红河彝学发展,最后由州彝学会副会长师有福研究院宣布此次会议结束。
六、体验建水民俗
吃过晚饭与会的专家学者,考察了建水的民俗文化,重点观赏了建水的花灯小调。建水小调是流传于建水县境内的民族民间音乐,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建水小调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涵盖了建水彝族花灯音乐,音调质朴流畅、含蓄细腻。建水小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汉族小调的唱词格律,并结合建水彝族民间音乐的传统音调而成为特有的歌种。其唱词为汉语,句式押韵,篇幅长短不一。数百年的历史岁月里,建水小调一直是飘扬在彝汉人民心中的旗帜,是彝汉两族人民文化交融的结晶。节日庆典、庙会赶集、赶马路上,都能听到那永不停息的声音。有人从青年时代唱到白发苍苍,一辈子也没有尽头,平常的事物,经他们一唱,就在刹那之间容光焕发。与会专家学者,先后观赏了《说建水》、《西厢坝子一窝雀》、《款白话》、《大烟盒小烟盒》、《郎踩合》、《五三腔白话》等花灯曲目,演员的精彩表演赢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最后一首在《老家建水》的主题曲宣告文艺演出的结束。
七、参观考察
11月26日早上8:30分与会专家学者就建水工业园区、紫陶文化创意工业园区、泸江烟柳、西庄水打营美丽家园建设示范点进行了参观考察活动。
考察第一站是建水工业园区。
建水县在持之以恒加大重工业稳步推进的同时,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兼顾轻工业持续科学健康发展,结合县情出台优惠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轻工业实施方案,实现重工业、轻工业齐头并进,使全县工业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县,实现三次产业协调、科学、可持续发展。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已建成园区面积5.18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7家。目前,园区内有重大在建项目4个,投资76亿元,建成投厂后每年可新增产值80亿元,新增工作岗位3500人左右;2013年拟新建超亿元项目4个,总投资21.5亿元;储备中小项目14个,总投资7.4亿元。力争到2015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实现150亿元。专家学者们看到建水的工业的发展势头,都感叹建水县委政府领导班子卓越领导能力和独特的发展眼光。
第二站是建水紫陶文化创意园区项目开工建设。
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县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红黄青褐白)制作成型,经过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陶器色泽深紫,花纹雪白,叩声如磐。建水的紫陶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彝族制陶大师马成林等艺术家。马成林,彝名瓦渣波,1954年3月出生于建水县官厅彝族村寨,自幼酷爱民间美术。1974年进美术陶厂工作,从取泥炼泥起学习制陶各项工艺。1975年跟随民间老艺人向福功学艺,并受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杨大申老师系统指导,对制陶原理和操作实践均有有研究。其作品的造型和装饰在传承古法又极富创新,在陶上所表现的彝族文化和坯体的结合。
建水紫陶文化创意园区项目主要以建设“建水紫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国际紫陶文化传播中心,紫陶交易中心,紫陶创作中心,紫陶产业中心”为目标,规划占地约3000亩。目前启动的一期项目占地400亩,预计投资3.14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紫陶文化广场、紫陶文化展示区、商业步行街区、陶艺作坊展示区、企业作坊加工区、原料仓储配套功能区。截至2012年底,该县有专门从业紫陶生产经营的公司36家,个体工商户211户,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紫陶产业的总产值达2.5亿元。
第三站是泸江烟柳、西庄水打营美丽家园建设示范点
“泸江烟柳”景观,即在今建水城南泸江河一带。据《总镇王公修筑河提碑》记载:泸水在郡城南,发源于异龙湖,会旷野河又流于东西南一带。远村近落,平畴沃壤,资江水以灌溉。然堤防不修,暴水崩决,良田万顷忽焉泽国。明万历四年{1576] ,临安兵备副使许宗竟派士卒修筑河堤,植树护堤。清雍正八年{1730],又沿堤植柳以固堤防。此后,泸江两岸,浓荫蔽日,枝繁叶茂,浮光荡漾,十分壮观,咋现“泸江烟柳”的盛景,一时间成为文人墨客聚集揽景观光,吟诗作对的绝妙场所,并留下许多千古传诵的佳句。
建水县委政府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工作部署,把“美丽家园”行动计划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美丽家园选择在交通便捷、基础条件好、农民积极性高的地方搞,除满足这些要求之外,如何释放民族历史文化魅力也考虑在内。县委政府本着早决策、早规划、早布置、早行动的思路,并确定“打造样板,树立示范,以点带面,辐射延伸。”将泸江烟柳景观大道沿线的红庙村、水打营村、团山村等村寨和碗窑村、干塘村、下他腊村等19个自然村列为全县“美丽家园”建设示范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将其建成亮点,用亮点作示范,以示范促带动,以带动促发展,全面推进建水“美丽家园”建设工作。建水县西庄镇白家营村委会水打营村毗邻有“西望一大观”之称的全国大型古桥之一双龙桥,桥下流水潺潺,两岸垂柳依依,如烟如梦,是“建水十景”中的“泸江烟柳”胜景。特殊的自然、人文禀赋,是水打营村的特色优势。
西庄也是彝族主要集聚点,明朝以后大量的汉族中原移民来到了这块土地上与彝族人一道开发这片土地,共同谱写汉彝一家的水乳交融的民族和谐关系。建水西庄还是著名彝族爱国英雄周云祥的故里。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法国与清廷签订《中法铁路章程》,准许法国修筑滇越铁路,强征沿途农民土地,强迫沿途各县人民修路,人民早已积恨在心。清廷进而允许英、法两国开发云南七府矿藏,其中包括临安府的个旧锡矿,引起人民更大的愤怒。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矿工周云样率领个旧锡矿工人揭竿而起。起义军提出“阻洋占厂”、“拒洋修路”、“官逼民反”、“除暴安良”等口号,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数万人,起义中心由矿山转到临安府城(今建水县城),影响波及滇南、滇中广大地区,朝廷十分震惊。清廷遂派云南提刑按察使刘春霖“总统防团各军”,督率总兵官刘树元、副将谢凤生领兵三营,总官马柱、临开广兵备道魏景桐等部官兵万余人,会剿义军。起义军英勇抵抗,坚持数十日。刘春霖见硬攻不能奏效,转而暗中收买周部将邓云广,并说服周母熊氏诱周云祥出城“议事”,席间伏兵齐出,杀害了周云样等5人。
杨丰,云南省建水县县志办公室,原主任在接受CCTV说:
彝族人周云祥,他除了比较仗义以外,他这个人是比较有爱国思想。所以他既痛恨官府,他也痛恨法国人。这样官府来缉拿他的时候,就处于这些义愤,国仇和自己的家恨吧,他当时在矿上就号召这些矿工起来造反。他就组织了将近两千多人就在那个矿上,他就埋伏,埋伏以后就把这个官府的军队打败,这一仗打胜以后,他就士气大振他就号召这些沙丁,打到个旧去,把官府推翻。
张志刚,云南省建水县政协副主席,在接受CCTV采访时说:
中国近代史上称这一次起义是彝族人周云祥反清仇洋大起义,周云祥起义三天占领了个旧,然后接着就挥师蒙自,到了蒙自以后,占领蒙自,砸了海关、烧了洋行,把矛头直接对准了当时的清王朝和法国帝国主义,实际上这次斗争有一个背景就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我们中国的劳动群众,结成了一个反对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
在现实中考察仿佛又在历史中穿梭,记住这些为自由、为国家而献身的彝族先驱者,闭上双眼拂过脑际的是清末民生凋敝、饿殍遍野、人民流离失所的画片,可是睁开眼面前却是美丽的村庄与田园,其中的反差和震撼作为历史学研究的我们感概良久。民族发展国家兴亡,民族团结国家兴盛,帮助民族、地方发展,让利给民,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和基础。
考察团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西庄水打营美丽家园建设示范点,整个考察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