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学校,博物馆里蕴藏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它不仅是文化窗口,也是教育的特殊资源和重要阵地,楚雄州博物馆从建馆至今已经走过27个春秋,从一个地州级博物馆成长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与一个人分不开,他就是楚雄州博物馆原馆长钟仕民。
楚雄州地处滇中腹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为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文化窗口,楚雄州博物馆既是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今天的楚雄州博物馆,是中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规模最大、最具特色、藏品丰富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钟仕民。
八十年代,楚雄没有博物馆,只能眼睁睁看着从我州出土的一件件稀世珍品被征调到其他博物馆出展,钟仕民心里很不是滋味。1992年10月钟仕民从彝族文化研究所调入楚雄州博物馆工作,他也终于盼来了筹建楚雄州博物馆的好消息。在建筑主体设计提议中,他提出了将彝族文化特色元素融入建筑设计中的创意理念打动了设计方,并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这座位于鹿城南山雁塔之旁的楚雄州博物馆成为了当时楚雄的地标性建筑。
陈列在楚雄州博物馆展厅里的一件件稀世珍宝品,留下了历史的种种痕迹。文物不会说话,却需要有人来讲故事,这对钟仕民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为了提升楚雄文博考古的专业研究水平,钟仕民组织策划了“重启元谋人考古工作”、“楚雄州恐龙化石资源调查研究”“新石器遗址考古发掘”等多项考古工作,为楚雄州文博事业的发展和文化旅 游资源的拓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钟仕民的带领下,楚雄州博物馆打造成为一个以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为己任,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务于一身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展出各类文物10000余件,而古生物化石、青铜文物和彝族服饰收藏陈列成了楚雄州博物馆最大的亮点。2011年,楚雄州博物馆率先成为全省第一家4A级旅游景区博物馆。
由于两次普查工作成绩突出,州博物馆被国务院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国家文物局表彰为“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突出贡献集体奖”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集体”,这是我省唯一一家受国家两次受国家表彰的地州级博物馆。在学术研究领域,钟仕民成果丰硕,编著出版了《中国楚雄彝族服饰解读》《中国百年彝族服饰经典集萃》等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学术研究水平跻身国际,合著论文《恐龙胚胎骨化石》作为封面2013年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
回首时光不负,未来踏歌而行。虽然步入花甲已经退休,但他依然没有忘记楚雄这片土地带给他的精神财富,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