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陆地跨境的少数民族
作者 师有福 2011-11-07
原出处:红河日报

中越陆地跨境民族共有10个。由于中国与越南的民族识别标准不同,在中国国内的同一个民族,在越南就成为两个或3个。根据越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越南民族大家庭》公布的数据,越南全国有54个民族,2006年总人口8415万人,主体民族京族占80%以上,其他为少数民族。其中越南本土土著民族有22个,移居自中国的有18个。现将中国和越南陆地跨境相同民族分述如下:壮族:在越南,壮族被分为岱依族和侬族。岱依族是越南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大约140万,主要分布于越南北部高平、谅山等省。越南岱依族和中国壮族同源于古代百越中的西瓯和雒越,历史、语言、风俗习惯、服饰、宗教信仰相同。侬族有85万多,与岱依族交叉分布。越南侬族与我国广西左右江壮族布侬是同一个支系,公元10世纪左右从广西迁入,部分辗转从云南的文山、红河迁入,明末清初从广西进入莱州省的侬族,现在已经融合入泰族(黎氏),加入中国国籍的使用傣族佛教经典。
m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泰族:在越南,泰族有人口130多万,在少数民族中排位第二,主要居住在兆江至马江、篮江地带,按服饰分红泰、白泰、黑泰。m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泰族从中国西双版纳等地辗转迁入,与中国傣族历史文化同源,婚姻关系密切,过泼水节、跳孔雀舞、信仰小乘佛教。m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苗族:自称赫蒙,在越南也叫赫蒙族,人口78万多,是越南的第三大少数民族。分布于河江、宣光等省。与中国苗族同宗同源,有花山节,婚姻关系密切,17世纪后陆续从贵州经广西和云南迁入。m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瑶族:在越南,瑶族被划分为瑶族和山由族。瑶族有62万,山由族有12万,共74万。瑶族分布于红河中游和越南北部海域省份。与中国瑶族同宗同源,迁入时间延续近千年。过盘王节,禁止食狗肉。山由从“山瑶”语音变化而来,分布在红河中游,海兴和清化省亦有分布,明末清初从广东、广西迁入,讲广东话,也会越语。有独特的“开花酒”婚礼仪式。m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哈尼族:越南哈尼族分布在靠近红河州的老街省和莱州省,人口17535人,自称国作、糯比、糯美,和金平县的哈尼腊咪支一致,与中国哈尼族同宗同源,明清时期迁入。m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越南把彝族分为扶拉、倮倮、卢等民族,共17317人。根据越南学者研究,彝族最早于明正德年间从弥勒迁入,与明朝平叛阿寺阿勿有关。其实,彝族进入越南北部从南诏时候就开始了,当时,越南老街、莱州大部属于南诏领土,派兵驻防是人口流动的一种方式。越南的彝族是从我省文山的马关、麻栗坡和我州进入。老街省老街市和成乡的彝族濮拉的毕摩为亡灵指路时指归中国。由于越南彝族进入越南时间较早,与中国彝族婚姻关系不怎么密切,村落或与周边族内互婚,很少与其他民族通婚,文化处于半封闭状态,虽然越南政府实行免费教育,在彝族村落办有公办学校,实行越南国语(京语)教育,但是,出门参加工作或做生意的几乎为零。m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拉祜族:越南把拉祜族分为两个民族,即拉祜族和拉哈族,共有12560人。主要分布在黄连山南岸沱江河流域崇山峻岭中。于明清之际从我省普洱及老挝转入中越边境定居,与中国拉祜族同宗同源,风俗习惯和语言相通,处于中越边境越南方的拉祜族与中方拉祜族婚姻自由。m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布依族:越南的布依族分布在老街、河江等省,人口1864人。布依族于清乾隆五十九年至嘉庆十二年(1794-1806年)从贵州迁入文山,咸丰年间开始陆续入越南定居,语言风俗习惯与中国布依族相同。m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仡佬族:越南仡佬族分布在河江省,人口1865人。仡佬族在原来的史书上记为僚人,原籍贵州等地,清朝迁入我省文山州麻栗坡及越南。m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布朗族:越南没有布朗族,布朗族分布在中国临沧、普洱、西双版纳。中国境内的克木人和莽人于2009年归为布朗族,在越南仍分为克木族和莽族。克木族人口56542人,分布于越南和老挝边境地区。莽族分布于金平县对岸莱州省张赵坝等地,人口2663人,与中国金平莽人(归为布朗族)同族同宗,语言习俗相同。m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
7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