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理事:
早上好!
今天,毕节市彝学研究会理事会三届一次会议在这里隆重召开,这是毕节市彝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毕节市彝学研究会理事会的一次盛会。在此,我谨代表毕节市彝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毕节市彝学研究会自2008年11月换届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及毕节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领导下;在省彝学会、毕节市民政局的指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并按照学会章程,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通过五年的努力,学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加强管理,保障学会工作顺利运行
(一) 加强内部办公条件建设。一直以来,学会基本无办公场所,长期处于流动办公的状况,地区彝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积极主动改变这一现状,通过考察研究,学会在毕节南苑花园租赁了一套140多平方米的房子作为固定办公地点,并购置了必要的办公用品,切实解决了学会流动办公的问题,有效推进了彝学会日常工作的规范进行。2012年2月,经学会与毕节学院协商,学院为市彝学会提供了一间办公室和一个会议室作为市彝学会办公地点,学会顺利搬迁进学院办公,并与毕节学院彝学研究院毗邻,为共同开展彝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解决了学会无固定办公地点的困难。
(二) 制定各项管理办法和制度。为规范管理,常务理事会出台了《毕节地区彝学会办公室管理办法》、《毕节地区彝学会财务管理制度》、《毕节地区彝学会办公室值班制度》等内部管理文件,用制度管人管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会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2012年经市民政局组织专家评估,毕节市彝学会被评定为4A级单位,享受年度免检待遇。内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切实提高了学会的管理水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三) 注重物质基础保障建设。在毕节市政府、毕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民委的关心和支持下,学会创立了“学会基金”。学会从2011年开始筹建毕节市学会基金,现在达到128万元。市彝学会精心经营,现毕节市彝学会总资产达200万元,为学会开展工作奠定了厚实的保障基础。在此,我们要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彝学研究事业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表示感谢。特别要感谢威宁县、百里杜鹃管理区、金沙县、织金县、黔西县、大方县给市彝学会的大力支持。要特别感谢彝族企业家晏朝蓉的大力支持。
二、健全组织,保障彝学研究工作
(一) 加强彝学会领导班子的队伍建设。成功召开了毕节地区彝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彝学会领导班子,王明灯当选会长,陈永祥、梁兴华当选常务副会长,鲁弘阿立、阿洛兴德增选为副会长,高隆礼任秘书长。2011年,由于明灯会长身体的原因,理事会选举了禄绍康同志作为会长,并对学会的班子作了局部调整。在第二届彝学会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关心和帮助下,彝学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认真结合毕节试验区总体工作思路和战略部署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管理水平逐渐提高,学术研究硕果累累,民族文化交流逐步扩大,在积极推进学术研究与经济发展的互动,促进民族原生态文化、传统文化的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 重视彝学会机构建设。机构建设是彝学会推进工作的保障,为有效开展学会工作,市彝学会同心协力,积极创建学会活动平台,认真把成立各县市区彝学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市百里杜鹃管理区、织金县、七星关区、黔西县相继成立了县级彝学研究会。至此,毕节市已成立了9个县区的彝学会,切实为毕节市彝学研究事业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搭建了重要活动载体。
三、深入研究,丰富彝学研究成果
开展彝学研究是市彝学会的核心任务。五年来,毕节市彝学会紧紧围绕毕节市彝族的历史和现状,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良好成绩。
(一) 承担科研项目。由市发改委直接委托、由彝学会主持的《毕节地区彝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影响较为深远。此项目的立项以加快彝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彝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推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目的,项目以毕节地区彝族聚居区作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了彝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对于彝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此外,毕节学院《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文献整理和研究》项目获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彝族诗歌格律研究》、《毕节彝族历史文化研究》、《毕节彝族土司历史文化研究》等研究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长基金立项。
(二) 取得了一批彝学成果。学会整合专家学者和各县区和相关乡镇的力量,撰写了《毕节地区彝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研究报告,还出版了《贵州彝族谱牒选(毕节地区部份)》、《彝学研究》、《实勺以陡数》、《彝族传统诗歌研究》、《彝族诗歌格律研究》、《毕节彝族历史文化研究》、《布摩文化论坛论文集》、《水西简史》等著述。学会还启动了修订再版《简明彝汉字典》工作。这些著述以及论文集的出版,为毕节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四、开展活动,提升彝学影响力
(一) 成功举办了毕节地区首届“花中西施”选美大赛。毕节地区首届“花中西施”选美大赛,是由彝学会策划,原地委行署同意,由市彝学会、市民委、市文化局主办,彝学会具体承办的一次大型活动。这次选美大赛在毕节虽属首次,但办得非常成功,社会反响相当大。充分体现了毕节市彝学会具有策划组织举办全市性大规模社会活动的能力,充分发挥学会参与组织、管理社会事务的功能,加深各族人民对彝族文化的深厚认同感与潜在的向往感,提升了彝学影响力,弘扬了民族文化。
(二)成功举办了贵州省彝族原生态歌舞大赛。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毕节市彝学会结合彝族文化自身实际,与贵州省彝学会联合,于2012年火把节期间举办了贵州省彝族原生态歌舞大赛。经过周密的动员、安排和部署,迎来了全省共有328人参加的32支歌舞代表队,在百里杜鹃管委会展中心,各支代表队展开了激烈而精彩的歌舞比赛。通过贵州省彝族原生态歌舞大赛,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彝族原生态歌舞作品和表演人才,为今后推荐贵州彝族原生态歌舞参加全国比赛奠定了基础。
(三) 举办黔西北彝族民歌和乌蒙彝族服饰展演大赛。今年火把节期间,学会在赫章县举办了黔西北彝族民歌和乌蒙彝族服饰展演大赛,为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充分展示彝族民间音乐艺术风采与魅力,加强毕节全市彝族民间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发挥文化凝聚人心、聚集人气,构建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四) 积极协助电视剧《奢香夫人》拍摄的相关工作。经中宣部同意拍摄的28集电视剧《奢香夫人》,是以明代优秀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为主角的历史电视剧。市彝学会对此非常重视,一是积极为拍摄背景提供彝族文化元素;二是积极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三是学会有关人员还向《奢香夫人》摄制组赞助60万元人民币;四是积极参加有关活动,做到有忙不乱;五是积极作正面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由于协助工作做得好,使《奢香夫人》电视剧如期拍摄完毕并在央视播出。电视剧的顺利上映对维护民族团结、强化国家认同,弘扬和传承彝族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 成功举办了彝族布摩文化论坛。2012年8月10日,由市彝学会主办的彝族布摩文化论坛暨中国贵州百里杜鹃2012国际彝族火把节在美丽的百里杜鹃举行,省领导禄绍康、顾久、禄文斌出席论坛并讲话。本次“布摩文化论坛”共收到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论文80余篇。论坛上,发言的专家、学者个人观点明确,专家们敢于面对现实,结合历史,联系实际,积极围绕布摩文化的主题展开研讨,提高了对布摩文化的认识;布摩代表们以自己的切身感受谈了布摩文化的深远影响,透析了布摩文化的来龙去脉。通过本次布摩文化论坛的举办,使彝族传统的布摩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五、搭建平台,传承彝学文化
(一) 举办布摩培训,传承民间文化。彝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主要表现在有本民族丰富的语言、成熟的文字、多彩的服饰和厚重的风俗上。可是,由于历史原因,彝族悠久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