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党中央统揽全局、运筹帷幄,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奋勇拼搏,战疫情、保民生、抓发展,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步。漾濞彝族自治县彝学学会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体目标,突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继承弘扬彝族优秀历史文化为主线,谱写新时代彝学研究工作新篇章。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努力学习提高会员思想素质
学习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推动小康社会建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20年也是“十三五”收关的关键之年。在这年里,县彝学学会始终把学习放在工作的首要地位,要求理事会成员及全体会员以自学为主,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明确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工作着力点,打好学会工作的思想基础;学习党的民族工作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法律知识及历史文化知识,使学会工作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了解区块链核心技术知识,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步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彝学研究主阵地,民族团结连心桥的作用。在保护和弘扬彝族历史文化,发展繁荣现代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和谐,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20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县彝学会主要领导在漾濞县农业局会议室参加了县委统战部召开的统战“六支队伍”,宗教“三支队伍”暨宗教网格员培训会,进一步明确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及要求。
(二)共克时坚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正当全国各族人民欢度春节之际,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震惊了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一盘棋共同战“疫”,举国上下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在职的彝学学会会员,坚守工作岗位,临危不惧,战斗在抗“疫”最前线,退休的彝学会会员,时刻关注疫情防控信息,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的号召和要求,居家隔离,出门戴口罩、讲求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县彝学会主动撤销了彝族传统火把节在县城的点火仪式活动。
(二)打造漾濞县城彝族文化氛围
漾濞是以彝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为了突出县城彝族文化特色,在彝族自治县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县彝学会向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建议,启用县四班子及县级各部门的双语用牌和打造县城的民族文化特色,县委、政府采纳了彝学会的建议,启用了各部门的双语用牌,完成了民族文化大楼、苍山西镇办公大楼、公安局办公大楼、县残联办公大楼以及县委政府所属部门办公用房的民族文化特色改造工程,改造了人和广场,提升了全县城的民族文化氛围。为创建民族特色旅游小县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围绕大理州彝学学会的学术研究活动,积极开展我县各种领域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大理州彝学会学术理论刊物《大理彝学》上,刊载了我县会员撰写的彝学论文16篇,文学体裁的作品41篇,还有部份书画作品。我县会员撰写的众多论文受到广泛好评,部分论文还被各级各类媒体刊发转载,引起了学术届的高度重视。参加了州彝学学会组织的二次彝学研讨会,提供有价值的彝学论文十七篇。
(四)县彝学会于2019年初创建了《漾濞彝人网论坛》,2020年我们继续努力办好《漾濞彝人网论坛》,给彝学会会员和全县彝学爱好者搭建了展示作品的平台,2020年,在论坛上展出理论文章85篇,各种文学作品400多篇。展出本土作家张云成40集电视连续剧本《彝乡欢歌》,展出本土作家阮镇长篇故事《漾濞彝族蒙氏老祖传奇》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在漾濞彝族自治县彝学学会网刊《彝苑》创刊,首期登载了彝学论文5篇,散文、随笔、诗歌、彝族山歌小调等169篇,书画、篆刻、摄影作品54件。极大地发挥了本会会员及彝学爱好者写作的积极性。为挖掘和弘扬彝族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编辑出版了《漾濞彝学研究》续四集。2020年我们继续组织编写了《漾濞彝学研究》(续四辑),此辑中我们收录了:一是由领导、学会会员、专家学者撰写彝学论文20篇。二是收集整理了于2019年9月20日召开的漾濞彝族自治县彝学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材料24篇,彩页30幅。三是收集了漾濞彝族自治县彝学学会会员创作的绘画9幅,书法11幅。共计250页、12万字左右。
(六)参加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彝学学会在南涧召开的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参加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彝学学会、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大理彝族文化研究”项目推介会,会议讨论了关于彝族文化方面的研究课题,为下一步研究彝族文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七)大理州李文学研究会并入州彝学会,相应的漾濞李文学研究小组并入漾濞彝学会,2020年相关研究工作在彝学会展开。已经顺利地开展了研究工作。
(八)加强自身建设,彝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彝学研究队伍,是促进彝学研究工作健康发展的组织保证,也是彝学研究更好地为彝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客观要求。县彝学会注重队伍建设和发展,会员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有会员370人,会员们在各自工作岗位和所在地区带头开展学术研究和各项活动,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佼佼者和骨干。一大批会员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诗人、作家,为彝族文化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左中美、常建世、蒙正和、崔绍全、崔绍文、阮镇、常世伟、杨木华、尹怀亮、罗廷辉、尤世民、崔绍武、刘忠书、姚静、赵继梅、杨晓洁、苏忠伟等一批资深乡土作家在彝学研究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在彝学会这块沃土的哺育下,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工作作风优良、勇于进取、甘于奉献的中青年彝族文化人脱颖而出,如吴荣会、吉海珍、龙丽萍、梅菊等一批年轻作家,成为我县彝学学会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生彝学研究力量。还涌现了一大批如吉用伟、吴富海等彝族文化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毕摩传承人左志宏、习正文、常国清、胡阿莲等,他们积极参与我县的彝学研究。一个大家参与、共同研究,为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无私奉献的大好局面已初步形成。
于2020年1月召开了漾濞彝族自治县彝学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第二次会议,总结了2019年工作,安排部署了2020年的工作任务。
完成了县委、县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2021年工作建议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彝学研究工作,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结合、协调、统筹彝学研究。挖掘彝族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拉动民族经济发展,逐步发展成经济文化品牌为重点。编辑好漾濞彝族历史文化丛书,积极嬴得上级的支持帮助,把彝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一项一项地做好、做实,坚持对外考察与交流活动。作好社会调查研究,继续搜集抢救彝族历史文化艺术资料。学习先进民族科学文化技术,促进本民族文化研究与发展。彝学研究为文化教育与发展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
(一)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
彝族文化是彝族人民千百年来流淌在广大彝族人民之中的血脉,是彝族人民世代传承的精神家园。大力加强彝学研究,弘扬优秀的彝族历史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彝学会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必须始终不渝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彝学会要多渠道、多形式学习贯彻好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大局,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明确定位、量力而行,使学术研究再上一个台阶。
(二)突出重点,持之以恒地开展好漾濞历史文化研究
漾濞自古就是我州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心大理的“后花园”,又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存世的文物古迹、历史典籍、民间流传等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在研究漾濞历史文化方面,彝学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依托我州“南诏国历史文化大景区”建设等项目,牢牢抓住我省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打造旅游文化升级版等机遇,把漾濞的优秀历史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发展的今天、明天献计出力。
1、积极争取调研资金,继续调查、收集罗武支系、诺苏支系毕摩经典。使漾濞彝族毕摩经永远地传承下去。
2、挖掘、整理蒙嶲昭遗址资料;
3、协助县级有关部门继续打造提升县城的民族文化特色;
4、毕摩文化是彝族历史文化的精髓,要加大彝族毕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力度。筹备组织彝族毕摩、彝文、彝语传承人培训班,
以继承弘扬彝族历史优秀文化。(视疫情防控情况而定)
5、大力弘扬本地区彝族优秀文化,如拉罗巴的打歌、鸡街的大刀舞、民间刺绣、罗武支系的打歌《路路啧》等。积极发现和培养彝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为挖掘彝族优秀文化作贡献。
6、根据县委、县政府努力收集漾濞彝族历史文化资源,出版发行漾濞彝族历史文化丛书的指示,继续编辑好《漾濞彝学研究》。
7、继续办好《漾濞彝人论坛》及《彝苑》网刊。
8、彝学研究方面,配合州彝学会撰写(《巍山(蒙化)左氏土司文化资料》;《大理彝族传统建筑研究》;推荐漾濞乡土作家作品参加《大理彝族文学作品精选》;发动会员撰写《大理彝族地区乡村振兴调查研究》论文;挖掘整理彝医彝药书籍。
9、筹备组织漾濞彝族传统火把节。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县彝学会拟组织以“彝族人民心向党,脱贫致富奔小康”为主题的火把节、赛装节。(视疫情防控情况而定)
10、配合县委、县政府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漾濞的活动,征集素材,出一集民族团结方面的文集,争取一至二次的文化下乡活动。
(三)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把彝学研究推向新的领域
有交流,才能提高,有合作,才能共赢。在今后的一年中,学会要继续加强与省、州内外彝学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邀请他们参加我会主办的研讨会,同时也要派员参加他们的学术研讨活动,不断交流经验,做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要坚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子,坚持学以致用,不断把学术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真正实现以文化力趋动经济力,不断为漾濞发展输入正能量。
(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学会的影响力
彝学会是以研究彝学为己任的学术团体,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我县彝学会已发展成为一个规范、合法,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团体;通过开展学术研究和组织系列活动,学会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彝族同胞的桥梁和纽带。今后,彝学会要加强学习,提高素养。学会成员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要动员全体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民族政策,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科学文化知识,特别要学习历史、文学、天文、历法、人类学等社会科学,不断提高会员的整体素养。
要团结奋进,凝聚人才。学会领导班子成员要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团结共事、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创建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要不断吸纳新会员,吸收新血液,让热爱彝学、热心彝学事业的彝族和其他民族的有识之士加入到彝学会中,不断凝聚更多优秀人才,共同为彝学事业的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