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春县彝族文化研究学会于一九九二年五月十七日成立。学会成立十七年来,在历届绿春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和指导下,学会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激励我县广大专业和业余的社会科学,民族理论研究工作者,探索彝族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教育、宗教等有关问题,为彝族地区的团结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献计献策,为绿春县的两个文明建设、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回顾十七年来的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
一、抓好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认真组织会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中共十五、十六、十七大文件精神,学习时事政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以提高会员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同时,还加强了对会员的遵纪守法教育,增强会员的法律意识。十七年来,会员中没有出现过严重违法违纪现象。
二、紧紧抓紧住彝族地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先后组织部分会员,在活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十二次九十八人次,自费到彝族村寨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了解彝族地区各项建设事业的过去和现在、政策和发展状况,针对目前彝族地区经济溥弱,文化较落后,观念相对陈旧,政策开放步子缓慢,发展生产力步履艰难的实际,撰写了“开展彝汉双语教学是提高彝族地区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开发绿春县民族旅游业的几点思考”、“浅谈少数民族年轻干部的修养”等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学术论文,为当地党政领导和部门提供了发展彝族经济、文化建设和培养年轻干部的决策依据,促进了彝族地区各项事业和发展。
三、积极参与并认真做好《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彝族卷》、《绿春县民族志》、《话说红河·绿春卷》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并较好地完成了任务。特别是《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系列是国家的“九五”重点项目之一。它由国家民委牵头,汇同全国各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进行编撰。成立《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彝族卷》编委后,根据红河州彝族人口众多、历史文化丰富的实情,承担了规模为10万字的辞条编撰任务。同时,总编委特撰写辞条任务分解到全州各县市。我县接到任务后迅速成立了编写领导小组,并将具体任务落到实处,由绿春县彝族文化研究学会承担任务,做到人员落实,经费落实,任务落实。彝学会领导召开会议,指定八名会员参加撰写辞条工作,八名会员利用工作之余,不计报酬,不辞劳累,走村窜寨,搜集、整理各类辞条120多条。由于组织落实,认识到位,工作积极热情,上级交办的撰写辞条任务得以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为丰富彝族文化宝库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得到上级编委的好评。
四、积极倡导,指导和扶持彝族地区教育扶贫工作。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的经济振兴、文化发展、社会进步、首先取决于教育的振兴和发展,这是历史已经证明的真理。彝乡要发展,振兴和发展教育工作势在必行。居于这样的认识,绿春彝学会积极倡导和帮助绿春县彝族最集中的牛孔乡牛孔行政村成立了教育扶贫协会。教育扶贫协会成立后,向社会各界求援、筹集资金,设立教育扶贫基金。特别要求牛孔行政村籍在外工作人士积极捐款,为家乡教育的振兴和发展尽一份力量。所筹集的资金存入当地银行,作为扶持本行政村教育工作的不动资金,所得利息用于补助牛孔行政村籍考入大、中专学校的特困学生和行政村辖区内各小学就读,并在学年统考中名列前茅的学生利用于奖励在辖区各小学任教且成绩突出的教师。
牛孔行政村设立教育扶贫基金后,虽然基金较少,奖励和扶持金额有限,但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励了辖区内在校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全乡的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积极推行和探索双语文教学工作。为了探索出一条在汉语基础较差的彝族提高汉语教学的新路子,一九九二年七月,在牛孔乡纳卡小学开办了彝汉双语文教学实验班。实验班教学从一年级开始,接收21名学生。在教学中,坚持彝族母语教学为汉语教学服务的原则,采用先彝后汉,彝汉并重,以彝促汉、彝汉兼通,两各语言、文字同时进行的教学方法,正确处理和解决母语与汉语的信息障碍。
通过五年的教学实践,实验班21名学生的总成绩,在五个学年的统考中,在全学会三十六个同年级班级中名列前茅。实验结果表明:在汉语通话困难的少数民族地区要搞好汉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采用民族语文和汉语文同时并举,双管齐下的方法,效果显著。
六、抓好彝文师次培训工作,为继承和发展彝族优秀传统文化打下紧实基础。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先辈们在与大自然的艰苦奋斗中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写下了壮丽的历史篇章,留给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其中有宗教经典,历史记载、诗歌故事等等。这些宝贵的遗产将陪伴、指引我们一代代向未来的岁月迈进,继续完成先辈们的未尽事业。
然而,十年的动乱期间文字资料几乎毁尽焚绝,现存的文字资料已瘳瘳无几,而尚健在的能够口头传授的民间艺人也年事已高,抢救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工作迫在眉睫,机不可失。一方面为了抢救彝族文化遗产的需要;一方面为了解决彝汉双语文教学缺少师资的问题,在彝区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下,与牛孔学区配合,先后在牛孔学区承办了红河州第三、四期彝文师资培训班。在省语委、州民研所的具体指导、帮助下,两期共培训学员61人次。由于辅导教师教学严谨,方法得当,加之学员勤奋努力,办班效果显著,61名学员均获得了合格证书。为后来发展双语文教学,抢救彝族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
七、组织彝民开展文体活动,促进彝民身心健康和彝区社会和谐。2008年8月奥运在北京召开,为喜迎奥运盛会在我国召开,2008年春节,绿春彝学会积极协助牛孔乡党委、政府在牛孔乡机关所在地召开“牛孔乡彝族民间文艺汇演”,共有七支彝族民间文艺队参加演出,观赏民众人山人海,汇演效果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和民众的一致认可。2009年春节,在贵龙村举办“牛孔乡牛孔村委会篮球运动会”,乡党委书记白嘎波同志到会致开幕辞。运动会赛出了团结,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成绩,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都获得了丰收。并决定从今年起,牛孔四大寨在春节期间轮流举办运动会,做到春节年年有赛事,并逐步扩大规模,丰富活动内容。
八、积极参加州彝学会组织的年会,学习外地彝学会工作经验。自一九九七年以来,州彝学会每次开展年会活动,我学会从未缺席,曾撰写数篇论文参加交流。
绿春彝学会自一九九七年换届选举至今已有十二年,但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能换届,绝大多数学会领导年事已高,缺乏朝气,为更好地开展彝族研究工作,学会决定,今年10月底或11月初进行换届选举,现正进行换届前的准备工作。
十七年来,绿春彝学会在上级的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加之全体会员的勤奋努力,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学会章程的要求还相距甚远,还远远满足不了彝区人民的需要,跟不上彝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步伐。工作中还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活动经费缺乏,很少开展活动。彝学会今后的工作更加艰巨。
彝学会换届后,要注重活动经费的筹措,理清彝族研究工作重点。结合彝区情势,做好彝族研究工作。每年年底至少开展一次年会活动,交流彝族研究工作经验,评审会员学术研究论文。为彝族研究工作作出新的贡献。
(2009年10月14日)
(图片摄影:李龙沙)
原载:《红河彝学二十年》;文字来源:彝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