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宪荣《罗婺历史与文化》:武定土司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及其消亡
作者 朱宪荣 2022-07-03
原出处:《罗婺历史与文化》

image.png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三代封建中央王朝在改土归流过程中,甚至是在这之前的更早时候逐渐形成的,在远离集镇的边远山区和边疆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聚居范围内,利用各土著少数民族中的贵族分子沿袭充任地方政权机构中的行政长官,以便依据当地的社会经济情况“额以赋役,听我驱调”见《明史·土司传》卷三百一十。是封建王朝在保留各少数民族内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从形式上保证全国范围内政治上统一的一种政治体制。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土司制度的确立始于元代,当时称其为土官,这在前面已经叙述过。这里就只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叙述,确切地说这时已经不是土司而应该只是土舍而已,但历史上都以土司相称,因此,仍以土司而论。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改土归流中的武定只是更替了官吏,还有大量卫所的设立和大批汉族的涌入,也仅仅只限于南部和中南部,即现在的狮山镇和高桥镇等地的坝子里。而从州城往北到金沙江边,历来都是深山老林,又都是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其他人很难介入。因而,州以下的政区则按照汉族居多者设境,彝族居多者设马或甸,亦称乡的办法设置行政管理机构。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朝时,武定所属地区为和曲州,州城在今天的狮山镇姚明村委会旧州村,隶属武定军民总管府,下辖五境三乡。五境为近城境、九厂境、鸡街境(今天的狮山镇椅子甸)、高桥境、插甸境;三乡为慕连乡、环州乡、勒品乡(今天元谋县的老城、羊街、花筒一带),乡比境大好几倍。于是,慕连彝族土司和环州彝族土司、勒品乡(甸)土巡捕勒品为今天的元谋县羊街、老城、花筒一带,这里历来为武定府辖,解放初期才划归元谋县。根据史书的记载,明朝初年,勒品土司先祖李氏由江南被沐英征召入滇,随之留守云南,并被授职土巡捕,率军士一百一十二人屯守武定军民府和曲州勒品甸,到明朝宣德年间,因从征叛酋有功被朝廷授予世袭土官巡捕。光绪《续云南通志稿》卷九十九载:“武定州勒品甸土巡捕。一世李孟勒,明初随沐英至云南,赴勒品甸开垦。永乐十二年从征元江,以功授世袭勒品甸土巡捕。”到了清朝的时候,仍然因为战争的需要继续被朝廷授予世袭土官巡捕,并传至民国初年。其传袭世系是:李孟勒——李可柱——李春——李景——李万罗——李安吉——李从义——李惟忠——李瑛——李咸正——李溥——李有德——李均——李修茎——李一清——李玉堂——李天福——李国钧,共18位。从一开始就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并抓住朝廷重用的机遇,以民族头人和朝廷命官的双重身份自居,大力扩充势力,建立统治体制,推行封建领主制,进而很快发展成为能够统治当今武定大半个县的地方,时间长达三百多年的土司。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慕连(万德)彝族土司的兴亡

在武定过去的历代土司中,首当其冲要数慕连(万德)那氏土司。根据《那氏家谱履历》和其他文献的记述,明弘治三年(1490年),罗婺土官阿英由明孝宗赐凤姓,阿英始称凤英,也叫做凤阿英。阿英的弟弟阿改叫做凤阿改;凤阿改生凤阿他;凤阿他生凤拨。凤拨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物,在凤氏家族遭遇到灭顶之灾的改土归流时,仍然镇定自若,审时度势,主动放弃优越的武定坝子,率领宗族和家奴逃到祖先发迹的发窝大黑山,并适时改造自然,发展生产,服务社会,以此重新发家,从而成为那氏土司的始祖。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慕连彝族土司的来历和凤姓改那姓

《明史·沐英传》附《沐昻传》记载:万历元年(1573年),姚安等地的彝族首领罗思反叛,兵部侍郎邹应龙亲临指挥,“发土、汉兵讨之,破向宁、鲊摩等十余寨,犁其巢,尽得思等”。根据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的考证,在这次事件中,深居大黑山的凤拨得到了重用,并在事件平息后被朝廷任命为和曲州土舍,职责是守卫金沙江在武定境内的渡口 张传玺撰:《云南彝族慕连土司史迹补正》,见北京大学燕京研究院《燕京学报》1995年第一期。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又据道光元年(1821年)五月,慕连土司那振兴上报给朝廷的《那氏家谱履历》上说:凤氏之先祖“于大明洪武十六年授武定军民府土官知府……至阿英,于弘治三年内奉恩例赐姓凤氏……隆庆元年,因凤继祖争官仇杀,改土归流。蒙抚院邹以德拨,曾祖凤拨改立和曲州土舍,用服土人把守金沙要隘”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编:《清代武定彝族那氏土司档案史料校编》。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又据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写成的(那氏)《世袭宗枝谱图册》说:“先祖是土官知府凤阿英弟凤阿改,生男阿他,阿他生凤拨,拨生凤者峨,者峨讳凤,姓那。”同书又说:“奉旨改土归流,自后来复府职。有父凤者峨,系知府凤昭亲侄,由此隐居锁折,讳(凤)姓那。”同时,篆刻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的《那德洪神道碑》也写道:“万历间,公之曾祖(实际是高祖)以功授和曲十马掌(长)官司,易姓那。”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此可知,那氏土司的先祖为凤氏,凤拨先居大黑山,生凤者峨,始姓那,叫做那者峨。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者峨在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参加镇压郑举反叛立有军功,得到奖赏,史书称“以功授和曲土官,易姓那”。并且为了更好地守卫金沙江渡口和方便生活等原因,那者峨将其家族全部从大黑山迁到生产生活条件都比较好的麻栗树居住,即今天的万德自乌村。在这里建造了很好的土司衙署和其他设施,开始向外发展势力。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慕连”一词的含义,根据张传玺教授的考证,是“麻栗”一词的音转。起初,慕连土司的领地也只限于武定境内的金沙江南部地区,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特别是为朝廷征召有功,多次受到嘉奖,并对领地内居民的增加剥削,实力不断增强,资财不断雄厚,从而其领地也不断向武定腹地深入。因而,慕连名字也作为土司的治所(其实是第二个治所)广泛流传。从此,“慕连土司”之名,在武定这块土地上,名扬了三百多年。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慕连彝族土司的早期沿革

凤拨为慕连第一代第一位土司,居住在大黑山,生凤者峨,也叫做那者峨。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者峨为慕连第二代第二位土司,被授予和曲土官。起先居住在大黑山,不久迁居到麻栗树即今天的万德自乌村。生那备,袭父职。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备为慕连第三代第三位土司,1644年袭职,同样被任命为和曲土官。但是,《那氏家谱履历》却称其为“一世祖”,这是因为那备是慕连土司的复兴之人。《那氏家谱履历》载:“崇祯十七年(实际是清顺治三年即1647年),元谋吾必奎叛,(那备)奉调征剿,生擒吾必奎于红布所。本年沙定洲叛,滇城失陷。(那备)奉令擒沙贼,李一中恢复武定城池,后复擒必奎子吾安世、奎孙吾继宗全家于矣赤。即蒙黔国公叙功,题请授和曲州十马土官。”那备因为麻栗树离金沙江太远,不便守卫,而又将土司大本营迁到了大寨子。生那天宠,袭父职。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天宠为慕连第四代第四位土司,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左右袭职。《那氏家谱履历》说:“顺治十六年,本朝王师临滇,首先投城,颁给印札。”但是,进入清代以后,那土司虽然向清军“缴投印札”,可再也没有恢复他的“十马长官司”,只是以“土官”的身份让其为官府办事。那天宠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叫那魁,袭父职;次子叫那健。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魁为慕连第五代第五位土司,于康熙二年(1663年)袭父职,史书称“照土舍管事。”那魁是一位很有远见的土司,他接任后就立即对辖区进行全面的审视,将土司署迁到自然条件最好的万德村。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万德”为彝语,意思是放猪的坪子,说明万德地区土地平整、肥沃,水利条件好,利于发展。但是那魁所建造的土司衙门在其子那德发手上毁于一旦。后来,我们所见到的土司衙门为那德洪、那嘉猷、那显宗、那振兴等四代土司近一百余年(从雍正初年到道光中期)间相继建造而成。并且为了既能管理好辖区内的治安,又能审视金沙江各个渡口,那魁除了修建土署外,还在离万德有五六里远,能直视金沙江和万德的大米支山上建立屯兵壁垒,后来称之为营盘山,史书说:“外控金沙江,内屏障万德”。只可惜那魁体弱多病,据《那氏家谱履历》说:“高祖魁有病,不能理事,于康熙四十一年令曾祖德发照土舍管事。”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魁生育三个儿子,长子叫那德耀,次子叫那德发,袭父职,三子叫那德洪。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德发为慕连第六代第六位土司,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袭父职。但是,才过了十二年,便与其兄那德耀争夺田产,又与禄劝州撒甸土舍常氏、环州土舍李氏长期武装械斗,并怒杀正妻(环州土舍李氏之女),武力对抗官府。这样,那德发的行为,引来了一场知府官兵的大围攻,结果是“平城抄家,房屋烧毁,革去土舍,编甲入流”;“平城抄家,房屋尽行烧毁”和那家“母东子西,文券俱已烧尽”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编:《清代武定彝族那氏土司档案史料校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页。土司职位只得让给其兄那德耀。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德耀为慕连第六代第七位土司,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接弟职。但由于其二弟那德发有叛事,被镇压,仅仅就是管理一般性的地方事务,锐势大减,已不如环州、勒品土舍。那德耀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去世。由于没有儿子,土司职位只得由他的三弟那德洪袭接。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那德洪的业绩

那德洪生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早年家中就专门从府、州上请来师爷教其诵诗读经,德洪也很用功,不久,就获得廪生和贡生廪生:明清两代由府州县按时发给银子和粮食补祝生活的生员;贡生:明清两代由府州县学推荐到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的资格,到了二十三岁时,家中还通过“以俊秀捐纳京斗四百石,准作监生”监生:明清两代称在国子监即封建国家最高学府读书后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有较高的文化修养。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20年,土司那德耀去世,但他无后,而这时唯一合法袭职的三弟那德洪则:“误遭兄(那德发)案株连,负累含冤,有苦难伸。因而安插府城,住居八载,颠连困苦,奔波万状。”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编:《清代武定彝族那氏土司档案史料校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页、第9页。由此,慕连地方事务,只得由那德耀的妻子那海氏代办。直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那德洪才得以返回慕连,与其嫂共同管事,雍正二年(1724年)全面掌管慕连地方事务。为慕连第六代第八位土司。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对土司采取“剿抚兼施”的两手政策,并在呈报给清世宗的《改土归流疏》中,提出“才必能办寇”(能够以强制手段废除土司),得到批准。清廷还把不服封建中央王朝统治的乌蒙、东川、镇雄等三个土知府由四川省划给云南省,好让鄂尔泰统一部署进行改土归流,从而使整个西南的改土归流进程达到高潮。这样,1727年,那德洪奉命率领土练一百四十人到东川参加镇压土府的抵抗;1730年,又奉命率领土练三百二十人到乌蒙(今天的昭通市)参加镇压土府的抵抗。因军功被授予土把总清朝的绿营兵制设有守备、千总、把总等职,在西南地区,由于土司制度的缘故,在平叛过程中,对那些英勇善战、立有军功的土官则授予土守备、土千总、土把总的职位。土把总为正七品。的军职。1732年,又被征调率领土练二百人前往普洱镇压叛乱,亦为军功,被恩准例袭土职。可是,那德洪却以“吾乐山、水、《诗》、《书》启后”为由,一再表示不愿意承袭土职,仍旧“照环州土舍一例办公纳粮”,《追缴 委牌事》也说:“只耕读糊口,安居守分,其乐尧天舜日。”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编:《清代武定彝族那氏土司档案史料校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页。直到1745年去世。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德洪生育一子三女,儿子叫那嘉猷,袭父职。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德洪的一生不仅自己刻苦钻研,勤奋好学,先后获得廪生、贡生的资格,还准做监生,而且他为人忠厚,待人和蔼。在他主事期间,在慕连地方兴办学塾,对求学者“凡束修书籍笔札食用皆够之”,并建学置田,广教训,扩建道路,兴修水利,深得当地民众的拥戴,官府也由此而赠之以“倡义育才”的匾额一块。同时,由于他拥护封建中央王朝的统治,三次奉命率领数百名地方土练参加平叛有功,因此在鄂尔泰激烈的改土归流进程之际,还能恩准承袭土职。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德洪是那氏历代土司中最具权威、最有盛名的一位。由此,他的墓葬至今仍然是历代慕连彝族土司中唯一被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墓葬。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 慕连彝族土司的盛衰

那德洪死后,袭位的是他的儿子那嘉猷,为慕连第七代第九位土司。根据张传玺教授的考证,那嘉猷于乾隆十一年(1747年)袭职,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病故。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嘉猷生育两个儿子,分别叫那显宗和那耀宗,都是两个叫那申氏的妾所生。由此,他俩在那家的地位不高,也不被重视。只是到了那嘉猷死后,袭职问题才摆了出来。那嘉猷有一妻四妾,他死后,妻那安氏想招常那氏之子入赘接位,受到小妾唐氏(那天宠之女的儿子唐弘绪之女)的极力反对,并将官司打到武定府。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知府宣判:“议以安氏抚子显宗,唐氏抚子耀宗。两申氏各随子安身,不致失所。家业田产,安氏六分;唐氏四分。嫡庶攸关,差等均属允协。既已各原,即将田产家私妥议照四六公平均配。写立合同送赴州署钤印发给,立收执管业。日后永杜争端。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编:《清代武定彝族那氏土司档案史料校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57页。”并根据清朝的法律规定:“凡承袭之土官,嫡庶不得越序,无子许弟承袭,族无可袭者,或妻或婿,为夷众信服者,亦许承袭。子或年幼,由督抚题名注册,选本族土舍护理,俟其年至十五岁时请袭”见《清会典事例》2册,卷145,第852页。确立那显宗承袭父职。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时,那显宗只有三岁,只得由安氏管事,那耀宗更小。但是,他俩长大后,特别是显宗袭职成为慕连第八代第十位土司后,即以其弟并非父亲所生(耀宗的母亲初嫁他人,后被那嘉猷霸占),想夺回田产。双方争执并将官司打到朝廷,耀宗败诉被发配到新疆充当苦差。那显宗如愿,继承父业,管理慕连地方事务。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显宗有妻妾十人,但无子,嘉庆十七年(1812年)去世。当时,由于正妻那沙氏(沾益沙应显之女)回娘家迟迟未归,众妾议由那昌祖(那振祖的胞兄)袭职,但那沙氏回来后,要求另立,妻妾又拥立居于能睦窝的第五代土司那魁的弟弟那健的后人那振祖(那健——那德溥——那挺秀——那宗善——那振祖)袭职获准,并将名振祖改为振兴。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振兴为慕连第九代第十一位土司。生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嘉庆十八年(1813年)入主万德,承袭祖业。道光三年(1821年),奉命率领土练三百人到永北(今天的永胜)等地协助平息叛乱有功,被授六品顶戴,后来又赠正五品顶戴,并制成“锦节安边”的巨型金字匾额挂在土署二门之上。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振兴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去世。由于他在来万德之前就已经结婚生子,当了土司以后又娶四川普隆土司之女那沙氏为妻,生仁安。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仁安为慕连第十代第十二位土司。生于道光三年(1823年),但是,由于仁安自幼痴呆,不能主事,俗称“老憨官”,土司事务只得由其母那沙氏处理。当时,正值杜文秀起义,那沙氏奉命派李胡子等率领土练三百人协助进剿,还大力筹办粮饷,荣获“巾帼丈夫”的称号。后来,她还抽调上千人的武装,亲自指挥镇压了下十三村要求脱离慕连土司统治的斗争,称得上是“女中豪杰”。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仁安娶妻那沙氏,为母亲的亲侄女,生育两个儿子,长子那康保袭父职。咸丰十一年(1861年),那沙氏去世,即由其代父掌权;次子那靖保,袭兄职。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康保为慕连第十一代第十三位土司。生于咸丰二年(1852年),卒于光绪二十七年(1902年)。那康保十一岁即袭祖母职,很有作为,撰书其祖那振兴《传家实续承先启后赋》,还荣赠“土州同”的职衔和“世国忠良”的金匾。可是,由于他体弱多病,只得将职位提前让给了弟弟那靖保。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靖保为慕连第十一代第十四位土司。生于咸丰八年(1858年),1873年袭兄职,卒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靖保有妻妾六人,自己长住昆明,吃喝玩乐成性,前五房妻妾没有见到有生育的记载,唯第六妾安氏生有一女一子。女名那锦云,又名那庆云,曾在昆明上学,后嫁普隆土司之子沙建忠。子名那维新,袭父职。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维新为慕连第十二代第十五位土司,由于年龄太小,一直是母亲在履行土司职务。自己则不是在读书,就是在外面闯荡。1923年,十四岁的那维新前往天津南开中学读书,高中毕业后返乡,由于受到当时进步思想的熏陶,回到万德,他就极力劝说母亲改革旧的土司制度,还田与民,并要携带母亲离开土署万德到别处去居住,母亲不同意,便在土署大堂柱上写了一副对联:“这土司不过草莽之臣,享祖先现成福耳;真丈夫当存鹏鹄之志,为人民谋幸福也。”并改名叫那休,愤然离家出走,到昆明讲武堂习武读书。毕业后被委任为金沙江江防司令。但是,由于他看不惯土豪劣绅鱼肉乡民的行为,便没有认真履职,而是一直在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后来死在腾冲(也有的材料说是辗转到广西参加革命,后死在战场上)。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 末代女土司那安和卿

那安和卿为慕连第十一代第十六位土司,也是慕连的最后一位土司。生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为慕连土司家的司马安振帮之女,小名叫秋草,成人后叫安和卿,十六岁时嫁给四十四岁的那靖保为妻,成为土司的第六房小老婆。在她二十二岁时为土司生下一女,名叫那锦云,一年后虽然土司已死,但她又为土司生下一个遗腹儿子,名叫那维新,是年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这样,那安和卿在众妻妾中是最小的一个,也是最后进土司府的一个,但由于是小土司那维新的生母而在土司死后就一直掌有实权,民众也就以老土司的正妻来对待她。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靖保死后,一切事务即由衙门头人也叫司马的王万镒代管,1916年王万镒死。这时,那维新仅八岁,经武定县知事批准,暂由曾获清末贡生的马德坪土舍那沛之入主万德“代办”一切事务。1922年,那维新接袭,实际上是其母亲那安和卿主事,那沛之回马德坪。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沛之回马德坪之后,那维新也出走,一时之间使那安和卿陷入困境,但很快她就重整旗鼓,用其兄安朝勋、安建勋二人主外事,其姊安孝贞主家务,想极力挽回因形势发展而日渐衰败的土司势力,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实现“家道随和,辖区稳定”的局面。但是,时局已不再按她的想象发展,特别是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万德,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之后,当地民众反土司的斗争一浪高过一浪。同年,能睦窝的群众杀死土舍那沛胜一家十一人;马德坪的群众杀死土舍那祖贻母子两人,那安和卿都无力拯救,为了保住性命,那安和卿自己也只得逃到武定避难。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次斗争虽然被官府镇压下去,但区内反土司的斗争仍然时有发生,那安和卿也多次逃到武定,甚至到昆明居住,长期不敢回万德。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50年,武定解放,那安和卿才回到万德,1952年病逝。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 慕连彝族土司的建制及势力范围

慕连彝族土司的建制比较完备,设有健全的统治机构,即内务、武装、内勤、外管等。根据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于解放初期的调查,具体人员及责任是: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司:协助土司处理一切重大事务,有军事行动则担任军事首领;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管家:总管一切财务和重大的家务开支;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管家:负责土司衙门内部的日常生活及账务管理;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师爷:管理往来文件和书写文书、告示等;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教练:管理常驻在土司衙门内的二十四名兵士;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管看:管理监狱(监狱分黑卡、亮卡、水牢三个等级);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爷:专门服侍土司,传达土司旨意;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跟班:二爷的手下,也有二十四人,但为非武装人员,侍候土司的一切;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管山:负责管理辖区内的所有山场;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管山:负责部分专门山场及林木和山场租的收缴;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值班团头:由各地团头轮流担任,负责派租派粮;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值班大楚司:管理土司的私田庄,负责分夫派役;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值班小楚司:负责催夫和监督夫役在私田庄的劳动。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慕连彝族土司的势力范围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和曲州辖慕连乡,疆域也因土司势力的强弱而有所变化,其最初是从明朝中后期的万历元年(1573年)开始,凤拨在大黑山发迹,到那备时,已基本圈定了土司的势力范围。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建中神道碑》上说:“世居茂(慕)连,管理四甸。”(四甸分别是:锁折甸、撒争甸、缺章甸和小环甸)到德洪时,还“功授十马长官司”,“十马长官”实际就是十马长官司长官,为正六品,下设副长官司一人,为从七品,以下为吏目。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和“甸”都是一样的,十马土官也叫做十甸土官,明朝时的武定府同知邓世彦在《武定府改土归流议二十事》中说:“惟禄劝二十七马,和曲十马属之。”都是土司势力范围内的一种行政单位称呼,但是在民间,禄劝地区习惯称“马”,武定地区习惯称“甸”。和曲十甸除以上的四甸外还有:勒品甸、他郎甸、环州甸、者昌甸、奴末甸、插甸。其统治范围已经达到了今天武定县辖区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区,为罗婺故土改土归流后七十余年土司势力的又一个繁荣时期。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是,慕连彝族土司的真正势力范围仅“四甸”,后来曾经有一段时间加上插甸、吆鹰、乌龙洞直达武定县城的北门坡。四甸的具体范围是: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锁折甸:万德东面以马德坪为中心的今天万德、己衣地方,接禄劝地界。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撒争甸:万德西南的金沙江南岸广大地区,为今天猛果以北的万德、东坡地方。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缺章甸:也叫做上十三村。主要是法块、分多、大西邑、发窝、卡乍、盛平、坝七、多法块、多列、大永西、花园、马衣咪、老申多等村。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环甸:也叫做下十三村。主要是尼嘎古、高姑拉、己梯、树沟、庄良、阿毕卡、格章拉、马房箐、母猪台(向阳村)、咪书拉、打鸟、踏南务、洒布乍等村。之所以这里被称为小环甸,意思就是这里原本是环州李氏土司的属地,后来通过争斗才归属了万德那氏土司。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环州彝族土司的兴亡

在武定的彝族土司中,除了慕连那氏土司之外,比较有名的还有环州李氏土司。根据《新纂云南通志·土司考》的记载:“其先安纳,明嘉靖四十四年,以征叛酋凤继祖有功,授土舍。”说明环州李氏土司是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的一世安纳从征凤继祖并入主滇北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止,环州彝族李氏土司在武定的历史舞台上,共沿袭了十一代十六位土司的统治,存在三百八十五年之久。现在我们无论是研究彝族历史、武定历史或者是罗婺文化,对这个曾经在罗婺故土上扮演过重要历史角色的家族,都十分有必要作为一个专题来阐述和研究。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环州彝族土司的来历和安姓改李姓

根据成书于光绪二十一年(1896年),环州十五世土舍(土司)李自孔之手的土司家传藏书《环州土司清功册》的记载:“一世李安纳,于前明万历四十八年,由四川建昌道宣慰司安世爵,奉调入滇,随征武定凤朝文等,着有大功。始授环州甸土巡捕,世职准其子孙世袭顶替,颁发扎符即信,只领任事,管理地方,约束夷(彝)众,谨慎小心,以供罔职已任故。”又据光绪《续云南通志稿》卷九十九载:“武定州环州甸土舍。一世安纳,前明万历四十八年,从征武定凤朝文,以功授环州甸土巡捕世职。”同时,安卧于万松山上的三世祖李小黑的墓碑志上说:“祖安纳,自明嘉靖间调征武定凤氏,功授总管……”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上记载对我们了解环州彝族土司何时迁入武定以及迁入武定的原因是目前可信的材料之一。但是,各个材料之间记载的迁入年代出入较大,迁入原因大体相符,但具体事件又有差异。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于迁入的时间。根据《环州土司清功册》和《续云南通志稿》的记载,环州彝族土司迁入武定的时间是在明万历四十八年(1619年)。而《新纂云南通志·土司考》上则说是在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两个具体材料的年代竟相差五十四年。而且前两个材料都说是“随征凤朝文”,时间就更往前推了三十九年,即应该是在明嘉靖五年(1527年)。这样,几个材料的迁入时间就相差达一个世纪之久,可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时给我们留下的珍贵实物资料、三世祖李小黑的墓碑志上说是在明嘉靖年间。并根据现在的环州村人王凤程所写的《我所知道的武定环州土司》见武定县政协编《武定县文史资料》第一辑,王凤程著《我所知道的武定环州土司》。也说“一世安纳,1565年由建昌道宣慰司世爵奉调入滇,随征武定凤继祖着有大功,授环州甸土舍世职,准其子孙世袭顶替,发礼符印信,只领任事,管理地方,约束彝民”。因此,环州彝族土司正式举家迁入时间当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于迁入原因。几个材料上都说安纳举家迁入的原因为随征武定凤氏。但由于都是后人写前人的事,难免存在着张冠李戴的现象。事实是:嘉靖五年(1527年),凤朝文叛逆。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凤继祖叛逆。万历四十八年(1619年),为凤阿克、郑举等叛逆。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明嘉靖五年(1526年),武定凤朝文叛逆,建昌道(今天的西昌)宣慰司调安宁河畔的溪龙安氏土司参与镇压有功。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凤继祖又反叛,安氏土司再度被抽调入滇镇压,并着有大功。此时,明王朝感到要彻底消灭凤氏土官的余势,就得将其辖区分割掉,并重新培植忠于朝廷的新兴地方贵族势力。《明史·列传》卷二百二《云南土司》载:“嘉靖七年,土舍凤朝文作乱。杀同知以下官吏,劫州印,举兵与寻甸贼安铨合犯云南府”,造成“滇中大扰”,朝廷在极力镇压的同时,发动其余土官和官兵联合讨伐,并许诺“凡有功者,俱许承袭”,当时云南巡抚周懋相在给朝廷的《议兵食疏》上也说:“宜于环州、虚仁环州:为今天元谋县城北面的黄瓜园一带;虚仁:为今天武定县的白路乡。等处设守备一员,兵五百名防守,外与会城守备连络提防,内与郡城官兵鼎足屹峙。”这样,环州土司就于1565年由西昌举家迁入滇北,并长期控制一方天地,从而达到扼杀凤氏土官余势的目的。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于环州土司安姓改李姓,在三世祖李小黑的墓志铭上说得清清楚楚:“万历庚申,讨贵州安效良辈,公奉调而随出征焉。是时,抚军王公谓公姓有疑,遂改公之姓为李,而李姓又从此始。”同时,环州村人王凤程也说:“三世安小黑,据老人口传和史记:1620年间,安小黑奉调征讨贵州威宁土知府安效良、水西土舍安那彦反抗时,行军途中,明朝抚军首领道:前去征安那彦,恐同姓有疑,要安氏改姓。就以其部下环州士卒之李姓换安,改名为李小黑。现为环州小学左侧安贤贵之祖辈。自我记事以来至1949年,李氏土司的祖灵牌一直与安贤贵家袭奉着。每年李氏土司逢年过节送贡品都要到这家祭献香火。”《新纂云南通志·土司考》也说:“环州甸土舍,其先安纳,明嘉靖四十四年从征叛酋凤继祖有功,授土舍,传三世改姓李。”这样,我们可以知道,环州彝族土司最初姓安,到三世祖安小黑时改姓李,叫做李小黑。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环州”一名的含义,学术界没有讨论过。但是,现在作为武定县环州乡的一个村庄,当地彝语叫做“发重”,意思是被石峡封锁的地方。在彝族李氏土司入主以前,这里就已经有两个彝族部落在居住,他们是传说中的“沙氏部落”和“麻氏部落”。环州古彝歌唱道:“远古的时候,环州这个地方,有两个部落,沙家和麻家,沙家的住处,名叫‘凡吐靠’(彝语音译,意思是白崖坪),麻家的居所,名叫‘汶波都呆’(彝语音译,意思是置祖灵筒的地方)……过了很久后,伍家才迁来,凤家保家来……明朝的以后,土司才迁来。”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环州”作为地名,早在元朝初年就已经出现,但是,当时泛指的是今天的元谋坝子及其黄瓜园以南一带地区,《元史》载:“元谋,夷中旧名环州。”《云南图经志书》卷二也载:“元谋蛮云华竹,汉语石峡,又云环州。”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就任元谋县令的翁咏榴在他写的《元阳赋》元阳:为今天的元谋县,“元谋”系傣语,“元”意为飞跃、交配,“谋”意为马,合起来就是产骏马的地方。根据史书的记载:古代的元谋县城在今天的元谋县老城乡附近,其东的马头山最先称为元马山,究其原因是汉朝时候,当地居民牧马于山下,突然有一天,神马(其实是野马)自河中出来与之交配,产出骏马。故山为元马山,城边的河为元马河。县城因为在元马河之南,因此,元谋又叫元阳。一文中说:元阳(元谋)“蛮夷错杂,向为华竹,又号环州,属乌蒙旁壤,亦罗婺故邱”。现在在元谋坝子仍然有叫做“环州驿”和“小环州驿”的地方。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环州初为华竹,只是到了明代,李氏彝族土司的鼻祖安纳作为朝廷守备,举家率兵士五百余人进驻,并长期往返于“环州”(仍然指黄瓜园以南地方)和东边山上各村寨之间。后来又到了五世祖李宗堂时,土司治所才最终落脚“发重”,即现在的环州,并将村名沿用至今。因此,环州又有大、小环州之称,大环州泛指元谋坝子东部地方,小环州才是现在的环州村。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环州彝族土司的发展和承袭世系

安纳为环州第一代第一位土司,因军务于1565年由今天的四川省西昌举家率军迁入,被授予土舍(未入流)的官职,其祖是四川凉山有名的溪龙安氏土司的后代。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安纳初入滇北,由于战事多,也就没有精力、没有条件大兴土木,也没有固定的居所,全家基本上是随军而战,随军而驻。他们最初是居住在今天元谋县江边乡的阿卓村,初来乍到,势力范围也不大。《环州土司清功册》载:“一世祖安纳,于嘉靖四十四年由建昌道宣慰司受爵,奉调入滇,随征武定凤继祖着有大功,授环州甸土舍,准其孙世袭顶替。”不久,土司家又迁居武定县东坡乡的以都都村,生安迩。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安迩为环州第二代第二位土司,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袭父职,其履职和生活情况也如同其父,曾率兵协助朝廷平息凤阿克、郑举等叛乱有功,升为土巡捕。起先居住在以都都村,后来又迁居到今天的环州乡吝车大村安营扎寨。生安小黑,也叫李小黑。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小黑为环州第三代第三位土司,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袭父职,也是早期最兴盛、最有作为的一位土司,在他的手上基本圈定了环州土司领地的范围,特别是他还应朝廷的征召,率兵协助明军前往黔西北征讨有功,又前往元谋擒斩叛酋吴必奎,被武定知府升授为元谋县土知县(正七品),但由于元谋有吴氏余党土豪张毓秀把持,其主要工作还是管理土司辖区内的一切事务。不过此时,随着战争的减少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其领地也在扩大,剥削所得也在逐年增加,实力不断增强,威望增高。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锋芒外露、势力剧增的李小黑,不仅积极扩充地盘,而且开始大兴土木。他首先于崇祯二年(1628年)将土司大本营从吝车大村迁到今天元谋县江边乡的卡莫大村,并“在万松山最高处的故天营建造军营,长期驻兵防守。这军营,北面可远望江外二十八村,东面通观金沙江沿岸直至白马口的万德土司地界。营盘周围挖了一条宽深的明槽,仅有一入口,设在西面。入口处设吊桥,不放下吊桥无法出进。营盘内建有一座鼎钟楼,方方一丈二尺左右,高约一丈八尺。梁上挂一个铁铜混铸的大钟,钟上铸有花纹和字,一旦有事,就击钟为令,统一行动”见武定县政协编《武定县文史资料》第一辑,王凤程著《我所知道的武定环州土司》。还在营盘下面的山坡上建造雕琢有休息用的石桌。南边的拉务,北边的骂拉左,都建造有供土司玩乐、巡访的池塘和房屋。从而达到固本强基的目的。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小黑生李尚仁,袭父职。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尚仁为环州第四代第四位土司,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袭父职,并袭任元谋县土知县一职,驻在卡莫大村。李尚仁娶了四川省黎溪自姓土司的女儿为妻,自土司便以金沙江北的姜驿、七嘎等十四个村庄(后来发展成为江北二十八个村庄),作为女儿的陪嫁品叫做“胭脂田”,全部划给环州李氏土司。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尚仁生李宗堂。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宗堂为环州第五代第五位土司,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袭父职,《环州土司清功册》记载:“五世祖李宗堂,于顺治十六年赍捧印投城,仍准袭元谋县土知事县,管理环州甸事世职罔已仕故。”(疑投城袭职为李尚仁,而非李宗堂)说明在1660年,清军进入武定,环州土司归附,职能和辖区范围与明代时候相同。不久,进入清康熙年间,这时金沙江北自土司已死,袭职的是他的儿子自必仁,他对父亲将领地送给他人的做法十分不满,于是为夺回领地与李宗堂反目成仇,争诉多年,大动干戈,死伤无数。为此,云南和四川两省曾五次派员,前后用九年时间勘定界线,最后以自土司败诉而终,确定了姜驿二十八村为环州李氏土司属地。1703年和1707年李宗堂分别将全部过程镌刻为“为黎民沉冤当雪等事碑”和“为疆界滇蜀各有攸分等事碑”,现在两碑均立于元谋县姜驿乡的中心完小内。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同时,李宗堂还将土司府迁到今天武定县的环州村。经过李宗堂到李自孔共十一位土司的苦心经营,环州土司府的建筑全部竣工。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宗堂生李兆元。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兆元为环州第六代第六位土司,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袭父职,生李素衡。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素衡为环州第七代第七位土司,于雍正四年(1726年)袭父职,但因为在雍正八年(1731年)奉朝廷调遣,攻剿各地叛乱不力,被降为土舍。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素衡生李寿彭。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寿彭为环州第八代第八位土司,于乾隆二年(1737年)袭父职,史书称:仍然是“管理地方,约束夷众,催办钱粮”的土舍。由于李寿彭无子,土司职位也就由他的叔父李魁衡接袭。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魁衡为环州第七代第九位土司,于乾隆五年(1793年)袭侄职,生李寿庚和李寿坤。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寿庚为环州第八代第十位土司,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袭父职,生李朝栋。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朝栋为环州第九代第十一位土司,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袭父职,生李祖孔。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祖孔为环州第十代第十二位土司,袭父职,由于无子,土司职位被爷辈李寿坤接袭。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寿坤为环州第八代第十三位土司,于咸丰二年(1852年)袭孙职,生李朝柄。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朝柄为环州第九代第十四位土司,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袭父职,生李自孔,袭父职。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自孔为环州第十代第十五位土司,生李洪英。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洪英为环州第十一代第十六位土司,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袭父职,也是环州最后一位土司。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环州彝族土司的衰败

1928年,李自孔死后,鉴于他的儿子李洪英年幼,继承土司职位的事也就暂搁一边,衙门内一切事务表面上由管家郭宗阳处理,实际上全部由李洪英的生母李氏太太和舅父作主。李自孔的胞弟李熙孔的孙子李靖安不甘心权势落入外人之手,联合家族弟兄借故杀死李氏太太,还将小洪英送到早已迁居昆明的那氏太太(李自孔的正房,不曾生育)那里,权归李靖安。但是,族内弟兄仍然不服,驻卡莫的李禄安、李全安二兄弟和驻必作莫的李凤祥等为夺权发生内讧,发展到调集蛮得梁子(今天的元谋县凉山乡)的地方武装参加械斗,死伤多人,结果是那志中村的李凤才获得代理衙门事务,人们习惯上称为“李代办”。在这次争斗中,土司府的部分建筑被烧毁,城墙倒塌,元气大伤。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35年,十六岁的李洪英从昆明返回环州,顺理成章地当起了土司,成为环州第十一代第十六位土司,也是最后一位土司。此时,由于全国形势的变化,领地内很多村落也都在争取摆脱土司的统治,比如傈僳族四十一村的反土司斗争。而李洪英则为了挽救其败局,与国民党当局相勾结,任过一届环江镇(今天武定县的环州乡和元谋县的江边乡、姜驿乡)镇长。但是,无论怎样挣扎,土崩瓦解的土司制度已临近末日,1950年,随着环州的解放,李洪英也结束了自己的一生。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 环州彝族土司的建制及势力范围

环州彝族土司的建制比起慕连彝族土司来讲要略简一些,主要是: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管家:主管一切内部事务;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管事:主管一切外部事务;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司爷:负责文书、账务、告示的起草、送转、张贴;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卡司:负责监狱管理;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团头:负责指挥作战;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曼司:负责管理军队;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爷:负责侍候土司起居及出行;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管山:负责管理辖区内的所有山场;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管卡:负责管理辖区内的关卡、要塞。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环州彝族土司的势力范围从最初的安纳入主金沙江南岸开始,逐渐向南延伸。现存于元谋县江边乡卡莫大村背后的彝文碑《曲布(环州李氏土司的彝名)土司家世碑》记载:起初,李氏土司的领地仅限于万松山周围的卡莫、中村、环州等十二个村庄,说明领地很小。到三世祖安小黑时,由于战功,升任元谋县土知县,从而才积极地利用职务之便,大力扩充地盘,先后采取购买和强霸等手段,蚕食和兼并了元谋坝子东部的大那别、小那别等大半个元谋的近三百个村庄,人们习惯上称为“元谋十八庄”,历史上称之为“元谋十八庄,买一庄霸一庄”;四世李尚仁通过姻亲关系,将姜驿江外二十八村也纳入其领地,还将势力范围向南延伸到白路和高桥一带。后来,通过械斗划给万德那氏土司的下十三村,也在李尚仁和李宗堂手上纳入势力范围,现在的白路旧官驿和洒布乍两村间的山梁上还立有当年两家土司划定边界的界碑。《环州土司清功册》载:“东至水田五十里交慕连乡土舍界,南至糯谷七十里交州属高桥境界,西至山脚五十里交元谋县界,北至金沙江外界牌七十里交四川会理州属界。”从而构成了所谓的“环州四十一村,姜驿江外二十八村,元谋十八庄”的环州彝族土司领地。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环州四十一村根据环州乡文化站站长王维的考证为: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环州:旧卡、它贞、波必里、起里谷、千则古、木立古、马桑平、黑谷、外可见、甘塘、滔谷。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东坡:木吝腊、法它、沙吐咪、苦龙箐、庄房、普照、大滔谷、吝车上村、吝车小村、乍车、永乐、它拉博、罗务卡、达窝、点莫。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元谋县江边乡:骂拉佐、炳弄、以基嘎、法布点、法帕、小卡莫、小雪坡、阿国窝、阿桌窝、其咪丘、新村、罗海古(娘姑)、面浅、法窝、和尚村。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姜驿江外二十八村是:以都拉、黑者、太平下村、太平上村、阿谷租、老村、以平、石榴地、白果、席草地、三家村、月亮田、画匠(也叫三月三)、海子边、旧村、七嘎、阿拉益、红花箐、水平石、大村、金河、中半箐、下半箐、羊腊席、华丰、糯拉鲊、姜中村、阿洒姑等。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元谋十八庄的范围包括了今天的大小环州驿、大小黄瓜园、大小那别、大小舍多、米波、海洛、席草箐、鸡冠山、大凹、上下坝、蛤蟆井、上中下旦劳以及茂别等大小近三百个村庄。r4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片来源:武定看点。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