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源于我国古代氐羌系统民族南下后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民族不断融合而形成。历史上,彝族又称为“夷”、“乌蛮”、“罗罗”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彝族。秦汉时代彝 族就居住于川、滇一带,魏晋南北朝逐步扩展于 滇东、滇南各地。《三国志》记载蜀汉时,李恢与 诸葛亮平定南中时,以计大败南夷,“大破之,追 奔逐北,南至盘江,东接牂牁”。
弦子舞
今文山境内的 部分彝族,自称是孟获后代,因与诸葛亮作战失 利,后被迫渡过南盘江,进入文山地区。南北 朝至唐代时,文山境内爨氏权力极大,控制了境 内很多地区。这时的彝族在《云南志》中被统称 为“东爨乌蛮”。他们以畜牧业和山地农业为 主要生计,生产、生活的流动性较大。南诏、大理 时期,今文山地区分布着彝族的众多支系: 王弄部( 今文山市西部一带彝族的先辈) ; 阿月部( 今马关县西部的八寨) ; 强现三部( 今文山州普梅河以西地带,为今文山、西畴一带彝族的先辈) ; 维摩部( 今砚山、丘北一带彝族的先辈) 等支系。可见,此时期彝族支系众多,基本上是近代以来 当地彝族不同支系的基础。
阿细服饰
元明时期,又有部分彝族先民迁入文山,且 数量较之前有了很大的增加。明天启《滇志》载: “其在王弄山( 今文山市西部) 者,不著其种汇,止曰罗罗。”]随着人口增多,彝族先民逐渐 在文山传统的壮族区域形成强大的势力。清乾 隆《清一统志》载: “富州故城,在今州境,洪武十七年建。崇祯中,土目李保( 罗罗) 叛,逐土官, 土官移居州东南境地名皈朝,今仍居之。”民国《马关县志》说: “倮有数种,属滇南旧有之种族。”至清朝中叶,开化府境内“罗罗”的分布 状况一如明朝。
跳弦子舞
道光《开化府志》载: “黑倮罗, 性朴,多种旱地……”“白倮罗,性直朴,服尚青蓝……”道光《广南府志》载: “黑倮罗,…… 耕种为业,……其习俗服饰之间一切与白倮罗大略相同……”“白倮罗,散处四乡,…… 刀耕火耨。”民国《广南县志》说: “在二三百年前,汉人至广南者甚稀,其时分布于四境者,附郭及西乡多侬人,南乡多罗罗。”则广南的“罗罗”是 明末前从临安府或广西府一带迁入的。清雍 正年间的改土归流,使得云南内地的彝族遭到了 残酷的屠杀,彝族向滇东南文山等地区边地和山 区的迁徙更为突出。
弹弦子
分布上,道光时期开化府所辖 1046 个村寨中,有彝族定居的为 617 个,约占府所辖村寨总数的 59% 。其中,聚居的有 489 个,占府辖总数的 46. 7% ; 与他族杂居的有 128 个,占府辖总数的 12. 2% 。据统计,清末民初的丘北县有彝族人口约 16000 人,占全县总人数的 26% ,其中黑彝支系就有万余。[28]文山地区的彝族同汉族一样散及境内各地,且多分布在山区与半山区,形成了当地多民族杂居的格局,沿袭至今。
弦子舞
阿细少女
作者简介: 李和,文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