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华│嶍峨禄氏彝族土司考
作者 李增华 2020-07-08
原出处:《仪式舞蹈与非遗保护——第二届中国彝族花鼓舞保护与传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1.jpg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最早居住在峨山这块土地上、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土著民族。据境内现存古彝文典籍、考古发现和相关汉文献资料记载,从远古至今,峨山彝族历经了茹毛饮血的远古洪荒时代、洞穴群居时代、部落及部落联盟时代、奴隶制社会、鬼主制度、土司领主制、封建制和社会主义新时代。土司领主制度在峨山境内历时400多年,是峨山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禄氏彝族土司统辖峨山达282年,笔者于20世纪90年代初,对嶍峨禄氏土司的源流、世系、兴衰作过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并翻阅收集相关汉文献记载。现撰著此文,以供读者参阅。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峨山彝族之源流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塔甸镇老龙洞和富良棚乡树林村石灰岩溶洞旧石器时代化石地考古发现和研究鉴定,距今1~1.5万年前,峨山这块土地上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峨山彝族先民是活动在滇池、阳宗海、抚仙湖“三湖”周围地区的“古滇国”人。据古彝文典籍《洪水泛滥》载,彝族人文祖先笃阿慕(即阿普笃慕)生活距今2800~3000年前的蜀洪水时代,洪水前已历父子连名制三十五世,洪水消退后,笃阿慕娶三妻生六子,六子长大后,向滇、川、黔、桂、渝五省市区迁徙,拓土开疆,建立各自统治王国,形成武、乍、糯、恒、布、默六大古代彝族部落,繁衍发展为今天生活在滇、川、黔、桂、渝五省市区的彝族,史称“六祖分支”。武、乍二部分迁云南省境各地。峨山彝族主体为武、乍二部之后裔。据大量的古彝文典和籍相关汉文献资料记载,笃阿慕古代彝族部落联盟之首领,在历经滔天洪水巨灾之后,制律法、定礼俗、重农桑、兴教育,被后世尊奉为彝族人文祖先。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纂云南通志》卷十和《寰宇通志》卷一百十二载“嶍倪蛮”,即汉文献中记载的峨山县境内最早的人类,属东爨乌蛮三十七部之一。隋唐时期,“嶍倪蛮”逐渐发展成为部落,史称“嶍峨部”,南诏国时隶通海都督府。元宪宗六年(1256年),嶍峨部酋阿次(又名阿占茨)归附元朝,置嶍峨千户所,授阿次千户长。明朝中期后,峨山县境内汉族人口也日渐增加,县内各民族的交流日趋频繁,各民族的相互交融、分化和组合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嶍倪蛮”在长期与周围部族、汉族的交往、融合、分化、组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今天峨山县境内的彝族。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峨山历史沿革、设治和“嶍峨”称呼由来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先秦时期,峨山属古滇国辖地。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王朝降滇国,置益州郡,领74县,峨山属胜休县。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征南中,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牂牁郡地设兴古郡,峨山属兴古郡胜休县。晋朝时期(265~420年),峨山仍属兴古郡胜休县。隋代,云南境内设南宁州总管府,峨山隶南宁府。唐代前期,云南境内置南宁州都督和姚州都督,其下分置羁縻州县,峨山属黎州地。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时封南诏皮罗阁为云南王,南诏政权建立,境内设十赕、六节度、二都督,峨山属通海都督。南诏末年(880年),“唐僖宗入蜀,遣丞相赵降眉、杨奇琨、段义宗朝贡,羁縻牂州地,置嶍峨部”。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大理国建立,境内设八府、四郡、四镇,嶍峨部隶属秀山郡。元宪宗六年(1256年)废嶍峨部,设嶍峨千户,隶阿僰万户。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嶍峨千户为嶍峨州,领筇川(址今峨山县甸中镇)、平甸(址今新平县平甸乡)二县,隶临安路。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嶍峨降州为县,改筇川、平甸二县为乡。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仍置嶍峨县,隶临安府(址今建水县)。清沿明制。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国三年(1914年),废府设道,嶍峨县属蒙自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道制,嶍峨直隶云南省政府。民国十九年(1930年)1月1日,嶍峨县改名峨山县。1949年10月24日在甸中成立峨山县临时人民政府。1950年2月2日县临时人民政府迁至旧县址。1951年5月12日成立峨山民族自治县(1956年1月17日改称峨山彝族自治县)。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去,研究峨山历史的学者专家们皆认为,峨山县独立设治始于元宪宗六年(1256年),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峨山县独立设治应从南诏末年的880年算起,是年“唐僖宗入蜀,遣丞相赵降眉、杨奇琨、段义宗朝贡,羁縻牂州地,置嶍峨部”。《云南简史》第100页载:“大理政权基本上继承了南诏以来的疆界,行政区划设有八府、四郡和三十七部,府和郡的长官称演习,部称部长,都是世袭的。大理政权实行一整套的封建分封制,以府和郡分封给其大臣为世袭领地,以部分封给少数民族首领。”,部长即为部落酋长,期官职级应与知县(县令)相当,并有相应的治所和统辖的地域。明万历《云南通志》载:“嶍猊寨,在嶍峨县西北五十里,……”。明万历《云南通志》所说的嶍猊寨,应是唐末所置嶍峨部首领住地及治所,“在嶍峨县西北五十里”,据推测就两个地点,一是双江街道玉湖村,一是红塔区洛乡六竜村。旧时,两地皆属嶍峨辖地,皆属彝族聚居地,彝语称“碌垅惹”“碌垅”,汉意为:“小石城”“石城”,两地皆距明时之县治五十里左右。这应是嶍峨部部长(酋长)的治所所在地,同时,唐朝末置嶍峨部至元朝初,嶍峨部其辖地应与明清嶍峨县所輐地域相当。由此可见,“嶍峨”一词始于建置的设立,且应在唐朝末年的880年,距今已1130多年。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元史·地理志》载:“嶍峨,县在河西之西,控扼山谷,北接滇池,亦属滇国,昔嶍猊蛮居之,后阿僰酋逐嶍猊蛮据其地。”元宪宗六年(1256年)废嶍峨部,设嶍峨千户,治所由嶍猊寨迁至嶍山(即今铸造厂址)。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嶍峨部酋归附明朝,置嶍峨县,设流官知县,仍设治所于嶍山(故嶍山亦称为旧县山),隶临安府。十七年(公元1384年)闰五月,改设嶍峨土知县,授彝族酋长禄佑房为土知县,迁建土官县衙于雨碾冲(今土官上村)。《清史稿》卷74《地理》21载:“嶍山,其后峨山,县以此得名。”《临安府志》载:“嶍山、峨山并峙东北,赐名为县”。《民国嶍峨县志》卷之二载:“旧有城在今县东北二里嶍山之阳。”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嶍峨县增设流官知县,流官县衙置嶍山,一县二府,峨山开始土流兼治。为强化流官知县的统治,明正德六年(1511年),知县胡淮将流官县衙从嶍山迁至峨山坝子中央(今址)。县衙从嶍山迁至今址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峨山在聂苏语名称为“忍果筛”,“忍果”为双江街道总果村名,汉意“披绸缎”,“筛”即“长而宽的平坝”,汉语有“川”之意。流官县衙迁至今址前,禄氏彝族土司虽只专司巡捕之职事,但有兵有权,势力不小,故提出流官、土官衙署同时迁至总果村。时居住在峨山坝子中央的汉族士绅则赞同流官知县想法。双方争执不下,即以脱土坯称斤两予以确定,于是,彝、汉民户各用总果和峨山坝子泥土脱土坯,汉族民户脱土坯时将小铁块埋于其中称斤取胜,将县衙迁至今址。事后被禄氏土司察觉,虽既成事实无法改变,但禄氏土司则据此原由,要求土司衙署仍居今土官上村,县城彝语名称则冠于“忍果”二字,加“筛”成“忍果筛”,峨山(或嶍峨)彝语名称的由来。“忍果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对峨山全县总称,狭义仅为峨山县城之名。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嶍峨禄氏彝族源流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嶍峨禄氏彝族土司的先祖,是嶍猊蛮、嶍峨部首领(酋长)。据清康熙《嶍峨县志·秩官·土官》载:“元时阿占茨(只)为阿僰路军民总管,世其官。明禄右归顺,授土县丞。寻以功升知县。”另据笔者20世纪90年代对嶍峨禄氏土司历史源流的调查,旧时,嶍峨禄氏土司有自己的坟茔,彝语称“兹埋罗白代”,译汉语为“官家坟地”,其一坟为禄氏源流之墓,碑文有“阿僰路军民总管×××之墓,×××授嶍峨土官世袭之职。”元时,嶍峨土司名为阿占茨(只),后用汉姓为普,名净。明朝平滇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嶍峨部首领普净归附明朝,授嶍峨县土县丞,赐姓为禄,名佑房,十七年(1384年)升土知县。云南、贵州广大彝族地区,禄姓彝族土司不胜枚举,据调查考证,皆属于明王朝朱元璋所赐。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禄氏彝族土司传袭世系及有关文献记载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司羁縻制源于三国时代蜀国丞相诸葛亮南征时期,后历代封建王朝在开拓边疆、经营边疆时,为有效统治少数民族地方,分封边疆少数民族首领为地方行政长官,并赐予汉姓的事屡见不鲜。嶍峨土司制始于唐朝末的880年,臻于明朝初年。彝族自古使用父子连名谱,有名而无姓,故唐、宋、元三朝,嶍峨部、县土司没有明确姓名记载,直至明朝初,都有了明确的姓名记述。嶍峨禄氏彝族土司据汉文献记载,共传袭十三世:禄佑房(又名禄右,原名普净)——禄宁——沙头——沙护——禄华——禄万钟——禄继通——禄继达——禄文——禄武——禄崇功——禄培——禄益。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土官底薄·临安府嶍峨县知县》载:“禄佑房,罗罗人。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总兵处投拜。十六年(公元1383年)赴京除本县县丞。十七年(公元1384年)改除本县知县。故。弟禄宁承袭,又故。正妻沙头袭职,亦故。众议保勘本官第三妻沙护应袭。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二月,奉圣旨:‘准他袭,钦此。’故。嫡长亲侄禄华〔告袭〕。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二月,奉圣旨:‘准保著禄华袭,钦此。’老疾。嫡长男禄万钟,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七月,靖远伯处冠带。故。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会奏嫡长男禄继通应袭。本年三月,准令禄继通就彼冠带。故。无嗣。奏保禄继通亲弟禄继达,未袭故。嫡长男禄文应袭伊伯父职事。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十一月,奉圣旨:‘禄文准袭土司知县,钦此。’文故。无嗣。亲弟禄武应袭,查得祖来不曾开有世袭字样,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七月,奉圣旨:‘准他袭。钦此。’”明天启《滇志·羁縻志·土司官氏·临安府》载:“嶍峨县土官……今(天启年间)禄崇功袭。”《康熙嶍峨县志·秩官·土官》载:“元时阿占只为阿僰路军民总管,世其官。明禄右归顺,授土县丞。寻以功升知县。沿至禄崇功,征播彝凤,克凤,继祖等历著功绩。崇功传子培,培传弟益。本朝平滇,益投诚,仍授世职。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与禄昌贤等叛,逃匿鲁魁山。世职除。”清道光《云南志钞·土司志下·临安府》载:明末“嶍峨县土官……传禄益,叛逃江外。国朝平滇,复出投诚,仍授世职。康熙四年,与土地主薄王扬祖除禄昌贤叛,伏诛。职除。”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明天启《滇志》载,嶍峨禄氏一世土司禄佑房原姓普名净,实为明初归附授职时赐姓为禄的。在所传袭的十三世土官中,三世、四世土司为女土司,一方面说明明朝时期能者居之是土司传袭和袭职必备的备件,另一方面也说明明朝的封建土司制度已相当完备,对土司的考察、任用和管理有一整套详实的定制和法则。另外,据《土官底薄·临安府嶍峨县知县》载,十世土司禄武于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七月,奉旨袭职;明天启《滇志·羁縻志·土司官氏·临安府》载,天启间(公元1621~1628年)禄崇功袭职,十世土司与十一世土司袭职时间相隔近110年,其间必有遗漏,勿庸置疑。《康熙嶍峨县志·凡例》载:“县志自明时纂著甚备,后为土寇作乱焚毁无存。康熙二十五年,知县吴懋英采访旧闻,收罗遗简,草创一稿,略而未备。今复确加删核,减繁增简,以成信史。” 《咸丰嶍峨县志》序云:“嶍峨县志一书,明时纂蓍甚,后因土寇作乱,弃毁无存。康熙二十五年丙寅。知县吴公懋英草创一稿;三十七年戊寅,知县陆公绍闳登之枣栗;五十六年丁酉,知县薜公祖顺补辑续刻,传之外远。嗣后间有增辑。要多缺略。是编照原刻抄录,节临安府志以补之。自嘉庆四年己未后,府志县志均未修,则续载以记之。有见闻未确者,姑阙之,以待补缀。”足以证明这一点。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禄氏彝族土司历史的有关调查资料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嶍峨县禄氏土司衙署建在今峨山县城西郊的土官上村。土官上村彝语地名称之为“矣碾冲”, 译汉意为“水碾川”之意,因村后上方为锦屏山,山腰有终年喷涌的泉水,每至夏季则水量剧增,或遇阴雨连绵,雨水、泉水相汇沿小山谷而下,碾过村西南的沙地缓坡,故而得此村名。“土官”一名,为禄氏土司于此建司署后所取之村名。新中国建立前有土官、土城两村名,土城即今之土官下村,因建在原土官村外围墙之上而得名。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汉文献记载,峨山县垦殖甚早,峨山先秦时期属古滇国。两汉、两晋时期属胜休县地。南北朝、隋、唐时期有土著民族“嶍倪蛮”居住在峨山。宋大理国时期,峨山隶入通海都督府,土著居民属东方三十七部蛮之一。至元朝峨山开始独立建治,元宪宗六年(公元1256年)置嶍峨千户所,授当地土著民族首领阿只(又名阿占茨)为千户长。到明初,今峨山县城所在地双江坝子依然是尚未待开发的处女地,到处是蒿草荆棘,野鹤出没,每至酷热夏季则疟疾流行。禄氏彝族土司将衙署建在双江坝子边沿的矣碾冲,西靠锦屏翠绿的青山,东临常年潺流之猊江;同时,明朝以后,峨山县所辖的地以县城西南、西北、北部和中部地区为主,并越过西部的绿汁江向外延伸,衙署建在矣碾冲,既便于土司官巡视其辖地,又可避瘟疫之虞,可谓恰当好处,多方兼顾。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司官是土司辖区内最大的行政长官、军事长官。禄氏土司衙署分司衙、土司官邸、后花园。司衙有前堂、后堂,是土司官处理公务和审理案件的地方。土司衙门设管理事务总管目把、掌管土兵训练的把事和把总各1人,对一般性案件由前堂审理结案,报知土司官备案即可,土司官不直接审案;特殊案件和重罪人前堂预审后,转后堂再由土司官亲审定罪结案。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司拥有自己的武装,称为“土司兵”或“土兵”。据调查,嶍峨禄氏彝族土司有兵营4座,3座在司署所在地矣碾冲村(今土官上村)的村西北、村中央和村前,名称分别为“保泰营”“周安营”和“梭子营”,另1座兵营在今宝山村境内,然营址和名称已无稽考证。“保泰营”“周安营”分别负责司署住地、周围地区和土司辖区内的社会治安,“梭子营”和另一座兵营主要担负证讨任务。其分工虽说如此,但据明朝《兵志》所载,若有征伐之任务,各地土司要无条件服从中央王朝的调遣,所有土兵都要参加征战。土官村后山名平顶山,是土司官操演兵士和点将出征的校场。峨禄氏土司兴盛时期,所拥有的武装人数达千余人之众。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朝建立以后,在西南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实行世籍军户卫所制,为解决驻军的衣食来源,进行屯田守边,父死子袭,中原地区、江(江苏、江西)浙(浙江)地区随征兵士落藉和兵士家属迁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屯田垦殖,及至明朝中期民屯、商屯的兴起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到明朝中期,由于各级官吏的贪污腐败和对地方土司势力的失控,不少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土司势力日俞强盛,有的甚至发展成为与中央王朝抗衡雄霸一方的割据势力。明弘治年间,为巩固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削弱地方土司势力,在原设土司的云南江内(澜沧江以东)地区增设流官知县,土官专司巡捕之职。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 嶍峨县增设流官知县,从此进入土流兼治的历史时期。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司又是土司辖区内最大的土地拥有者,辖区内土地、山林、水源、矿产等都为土司所有。据调查,嶍峨禄氏土司拥有360余座园,每一座园有1~2名管理庄园的管家,而贫民则依附于庄园主和庄园,没有人身自由,耕种庄园田地,所收获的粮食全部归庄园主,庄园则为庄民提供生存所必要的起码条件。据有关史料记载,山后铁厂初在总果,为禄氏土司所开发,后因总果等地大片的森林被砍伐殆尽,燃料馈乏而迁总果后山之下。禄氏土司在总果建有四合大宅院别墅,每至酷热夏季,土司官常带家眷和部属到总果别墅居住、办公。总果别墅于1952年土地改革时分给了贫农,原来石刻碑记毁于大跃进时期。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司司署有围墙和外围墙,内围墙为土司司署和土司家属及部属私宅之围墙,外围墙为原土官上村之围墙,土官上村村后围墙遗迹到九十年代初仍依稀可见。土官衙署有后花园,种植着名目繁多的花草,花园里有一亭子,名为八角亭,亭子西北有书房,书房前有棵粉红色梅花,每至寒冬绽放时节,繁花锦簇,花大而奇香,故取书房名为梅斋。花园中有一家庙,名叫“梅庵”,为禄氏第六代土司禄万钟妻薜氏诵经、礼佛之所,据清康熙《嶍峨县志·忠孝附节烈》载:“薜氏,禄万钟妻。贞洁守义,景泰年间,旌表其门。”禄万钟于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少年袭职,在任22年,中年去世,其妻薜氏贞节守义,虽豪门望族亦不凡有贞节义妇。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司对其部属时有赏赐。土官村有“陈龙二姓杜汪张”之说,据调查,陈、龙二姓在禄氏土司建司署于矣碾冲之前已落籍于此。禄氏被授土知县后,最先成为土司家管家和杂役。后有杜、汪、张三姓先后迁入土官村,均为土司官仆役。陈、龙、杜三姓对土司官忠心耿耿,均得到过土司官的赏赐,据传陈家山、龙家山和杜家山就是当时土司官封赏给陈、龙、杜三姓的山场。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嶍峨禄氏彝族土司的兴衰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若追宗溯源,嶍峨禄氏彝族土司的远祖应是南诏国时期东爨三十七部蛮之一嶍峨部首领,元时的阿僰路军民总管府总管阿占只(亦作阿占茨)。仅从《土官底薄·临安府嶍峨县知县》所载,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禄佑房赴京除本县县丞,十七年(1384年)改除本县知县算起,禄氏彝族土司在峨山县的统治长达282年。嶍峨禄氏土司最兴盛时期,应在明朝末年的天启年间,据《康熙嶍峨县志·秩官·土官》载:禄氏土司“沿至禄崇功,征播彝凤,克凤,继祖等历著功绩。”明天启年间,嶍峨禄氏土司曾率其土兵征剿省境内凤氏土司的叛乱,并立下平叛功劳。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论嶍峨禄氏土司的衰亡,其根由有二:一是康熙四年(1665年),滇中、滇东南等各地少数民族土司的反清复明起义的失败。据笔者20世纪90年代初调查和相关汉文献记载,明末,云南各地少数民族土司曾纷纷率领土兵在湘、桂、滇、黔等省阻击清兵作战,各少数民族土司势力遭受巨创。清朝平滇后,嶍峨禄氏复出投诚,仍授世职,但权势已今非昔比。二是嶍峨禄氏土司后期,与其他家族发生纠纷,诉讼至省府,已然埋下了隐忧。据被访者李汝珍(昆明市退休返乡定居工人,时年80岁)讲述:禄氏土司家族到了后期与其他家族发生纠纷,官司诉至昆明省府,案子久拖不决,所带银两盘缠用尽,无奈只好以田产作抵押向昆明大户李氏借用2000两银元。禄氏土司反清复明起事失败后,家道衰落无力偿还所借银两,只得将12座庄园转让给李姓抵偿债务。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氏原籍南京应天府柳树湾人氏。有兄弟二人,兄(名不祥),明末迁居牟定县;弟李文龙迁居昆明,生李忠谨、李忠维两子。为接收和便于管理禄氏土司转让债务的庄园田产,清朝嘉庆年间,李文龙次子李维忠举家迁居峨山县土官上村。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建盖了李氏宗祠,祠堂在20世纪50年代土改时期被拆,李姓家谱也于“文革”期间破“四旧”而焚毁。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嶍峨禄氏彝族土司之后嗣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嶍峨禄氏彝族土司在总果村建有避暑别墅,规模为一幢四合大院,别墅内部装饰十分讲究,食宿、待客、办公等房间、厅堂一应俱全,还有供奉祖先的祖神桌、灵位的房屋等。禄氏土司反清复明起事被镇压逃匿后,土司有1后人藏匿于猪圈内幸免于难,后迁居总果,为掩人耳目,改姓为朱。民国时期,总果朱姓后人还到土官村祭祀过祖先。总果朱姓有后人迁居临安府(今建水县);有入赘双江街道小法克村普家,改朱为普姓。据调查资料,双江街道双江社区禄姓,亦为禄氏土司之后裔;山后厂居委会卢姓,据称是禄氏土司之后裔,亦为躲避朝廷追查,改禄姓为卢的。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八、封建土司领主经济制的终结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王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封建土司领主经济制的同时,推行世袭军户守边。为解决守边军人及家属的衣食来源,明王朝先后军屯、民屯、商屯大规模的移民垦殖政策,虽其最终目的在于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但同时也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和耕作技术,加强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峨山县作为云南省中部地区,从明朝开始,当时兴新州军屯和河西县军屯对峨山县的影响甚广,到明朝中期,峨山县封建地主经济制度已经萌芽,领主经济制与地主经济制的争斗已经开始。弘治年间在云南靠内地地区增设流官知县,降土官专司巡捕之职事,其目的一是逐步削弱地方土官势力,二是为保护封建经济制的发展。然而,就峨山县而言,境内没有朝廷的驻军,但相当数量土司兵,且土司兵皆听命于土司官,加之至明朝中叶,各级朝廷官员腐败日深,虽增设流官知县,但事实上掌权者仍然是土司官。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朝建立后,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仍置土官以管理地方事务,但新兴的地主阶级与旧的土司势力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同时,平西王吴三桂为反叛清王朝屯积粮草而大肆搜刮民财,激起了少数民族人民和各民族土司对清王朝的不满,最终于康熙四年(1665年)爆发了滇中、滇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土司联合反清复明起义。起义被镇压以后,云南江内(澜沧江以东)地区逐步改土归流,峨山县亦在其中之列,县境内封建土司经济制度开始走向崩溃。康熙三十一年(1693年)清王朝废除屯田制,屯田并入民田。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王朝云贵总督鄂尔泰在云南江内地区全面推行滇东北改土归流的经验,实行“变价土司田亩”措施,进一步加速了土地私有化的进程。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峨山县境内封建土司领主经济制彻底崩溃,封建地主经济制全面确立。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九、结语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嶍峨禄氏彝族土司在峨山县的统治,历明、清两朝达282年,若溯源其远祖嶍峨部部长(首领),则历唐、宋、元、明、清五朝,长达780多年。研究嶍峨禄氏土司历史源流,即是研究峨山彝族历史。时下,峨山正在实施规模宏大、前所未有的县城棚户区改造、两湖两路、笃慕圣园、笃慕梦园等提质扩容工程。笃慕圣园、梦园的建设,必将为峨山彝族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抢救保护和传承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也为峨山打造“彝祖文化、花鼓文化、彝火文化、彝绣文化”四大彝文化品牌前所未有的机遇。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简介: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增华,男,彝族,峨山彝族自治县民语研究室主任,峨山彝族自治县彝学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彝族古籍文化。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jpg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载于黄龙光主编《仪式舞蹈与非遗保护——第二届中国彝族花鼓舞保护与传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20:161-175)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直接文字来源:彝学研究公众号F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肖敏 编辑: 肖敏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