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代博学状元杨慎贬谪与返家途中缕经川滇黔彝族地区,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杨慎曾率领家奴参与平定武定彝族土司安铨的叛乱,并作诗《恶氛行》记下此次事变。杨慎与巍山彝族左氏土司左祯为代表的彝族子弟交游研学,在居住的冷泉庵讲学并留下了《中秋寓蒙冷泉庵》诗。关于杨慎与彝族,有《巍宝山游记》《彝汉两族结亲家》《石林的状元峰》等传说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人们满怀尊敬和爱戴之情赋予他足智多谋的形象。杨慎描写火把节的诗及其他操觚题刻也从侧面反映了他对彝族的关注。
【关键词】:杨慎;彝族;土司;安铨;左祯;传说
杨慎 (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是明朝四川地区唯一的状元,是明代学术大家,以博学著称。虽说杨慎是四川人,但他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云南度过。杨慎往返川滇黔,缕经彝族地方,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一、参与平定彝族土司叛乱
嘉靖六年(1527年),杨慎四十岁。这年11月,寻甸土司安铨叛乱。安铨因知府马性鲁加倍征收粮食又裸笞其妻凤氏,举兵攻陷寻甸、嵩明县。杀死指挥王仆、唐功等,马性鲁弃城逃走。十二月凤氏堂兄武定土司凤朝文又杀同知袁俸全家及以下汉官,举兵与安铨合围云南省城昆明,滇中大震。杨慎在安凤叛乱的一开始,就感慨说:“此吾效国之日也。” 便身穿军装,“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镇守木密的副使张峨是四川成都人,和杨慎是同年举人,正德九年进士,在议大礼中也曾参加左顺门的请愿。杨慎入城与张峨共谋固守城池的办法。次日安宁州土舍陆绍先率兵前来攻城,张峨率领军队与他战于城下,杨慎督促城中兵众鼓噪而出助战,直至叛军败退,他才复归省城昆明。杨慎有诗《恶氛行》记此事变,全诗如下:
恶氛行
金碧山前恶氛起,虏马来饮滇海水。城西放火银汉红,炎焰尘头高十里。
两重日晕围白虹,万家仰首呼苍穹。相顾惨然无颜色,呜呼寄命须臾中。
贼徒浑几个,枕戈临水卧。我军屯北门,分明不敢过。
土酋胁盟来索官,城上无言骑堞看。父老仓忙双涕泗,细说去冬寻甸事。
弦急柱促柄倒持,首祸今朝竟何自。堂堂之阵谁主兵,喁喁公等皆儒生。
贼来不肯令出哨,贼去但解抬空营。岂无雄武士,奋身思一决。
咫尺辕门不肯前,怒发冲冠气填咽。况闻千金逐日费,连月公储已倾竭。
土兵抄掠尽村园,升天无梯地无穴。熙皞闾阎逾百年,太平官府真神仙。
紫薇迢迢华盖远,虚将敲扑威穷边。边隅一旦纷解瓦,喑呜变作擎拳者,喑呜擎拳两奈何!
君不见建武年中任校尉,又不见开元年中张乾陀?
在这场事变中,杨慎完全站在朝廷一边,他称这次兵变为“恶氛”,称安凤的军队为“贼徒”,主动参与官兵的征剿,认为这是报效国家的机会。但当他看到人民在战乱中遭受的痛苦时又十分同情。他说:“城西放火银汉红… … 万家仰首呼苍穹。相顾惨然无颜色,呜呼寄命须臾中” , “士兵抄掠尽村园,升天无梯地无穴。” 这次动乱是那些残暴敲诈少数民族的汉官激成的。他对这些汉官作威作福给予了辛辣的讽列。他质问道:“首祸今朝竟何自?”而后借父老之口揭露说:“熙熙间阎逾百年,太平官府真神仙。紫薇迢迢华盖远,虚将敲扑威穷边。”而这些“太平官”临阵却张口瞪目,仓皇失措:“堂堂之阵谁主兵,喁喁公等皆儒生。贼来不肯令出哨,贼去但解抬空营。”这表现了他既忠于朝廷,又不满于汉官残害百姓的暴虐作为。
二、交游、教育彝族子弟
今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古称蒙化,是南诏的发祥地。杨慎在流放云南期间,曾三游蒙化,均寓居位于巍山古城东北隅的冷泉庵。《康熙蒙化府志》(艺文志)载:“昔者蜡履蒙之阳,冷泉精舍泉凝香;出经入纬拥皋比,天心月到杨光芒;是时高第有朱左,方茅万竹堪为伍……” 朱左是指朱寰、左明理,方茅万竹指朱光霁、张壁,四人都和杨慎交游。
蒙化左氏(彝族)自明代永乐年间即为土知州,得世袭,正统年间升州为府。嘉靖年间左祯(字元吉)袭职,仰慕杨慎的才名,从游问学,孜孜矻矻,欲摆脱政务羁绊,强辞知府印,交由流官通判掌管。有一次,左祯到杨慎寓所访问杨慎,对杨慎说:“祯之字曰元吉,旧矣。亦巨公所治也,而心窃惑焉,愿夫子为我易之。”杨慎说:“贞正也,人有善天降详以正告之也。详之正,宜莫如龙图也。”由此左祯更名为左正,更字龙图,号三鹤。取字“龙图”是因其蒙化有图山,而且南诏国(彝族蒙氏)就在这里发祥。明清时期,巍山文学由之丕振,同杨慎的熏陶密不可分。
杨慎在蒙化期间,曾在居住的冷泉庵寓所设立讲学,而且有一大批门人弟子。据《康熙蒙化府志》载:“杨慎西游蒙化,寓冷泉庵,日与左桢、朱光霁、张壁相唱和;诸生朱寰、薛仑、左明理北面事之,公怜才造士,有一善皆极为奖励,故蒙士多乐从其游。题庵柱联云:‘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其诗文极富,兵燹散失”。现冷泉庵建筑已不复存在,唯余庵内古井一口。而杨慎却为冷泉庵留下了《中秋寓蒙冷泉庵》诗,全诗如下:
中秋寓蒙冷泉庵
可怜三五夜,明月扬清光。见光千万里,愁人天一方。
客游感时节,秋风生微凉。远行念当归,何为久他乡。
四座且勿喧,听我苦辛章。苦辛不可道,听之令君老。
屈子多憔悴,卢同无往还。吟情韦曲住,爱静习池山。
皋壤从吾好,烟霞伴子闲。题诗满修竹,净扫锦苔斑。
三、有关杨慎与彝族的传说故事
关于杨慎与彝族,有《巍宝山遇险记》《彝汉两族结亲家》《石林“状元峰”》等传说。在这些故事中,杨慎被人们赋予足智多谋的形象,可见人们对于杨慎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在《巍宝山遇險记》中,为了撰修《南诏野史》,杨慎深入巍宝山中的彝族村寨进行实地调查,然而彝族村民不认识杨慎,把杨慎当作奸商关进了石牢。后来,彝族人民要将杨慎处死,杨慎临死之前说了一句:“不想我杨慎今日死于此地!”没想到彝族人民听到杨慎名字之后,便赶紧给他松绑,热情招待,解释彝族村民这样做的原因,请求他的原谅。一场虚惊之后,彝族村民带杨慎参观了他们先辈的诸多遗址,并给杨镇讲述了很多流传在他们中的故事,杨慎收获颇丰。
在《彝汉两族结亲家》中,昆明市郊营盘村的汉族和尖山寨的彝族因为争水而打成冤家。杨慎在骂声震耳欲聋、刀枪相向的两寨人中间进行调解,并提出开沟引滇池之水来解决两寨用水的问题。经过杨慎亲自勘探、指挥,两寨人共同的努力,水利工程顺利竣工。而且在杨慎的摄合下,两寨领头的男青年和女青年结成夫妻,两寨人成了儿女亲家。
在《石林“状元峰” 》 中,故事讲述昆明石林地区的民族摔跤比赛场上,一个撒尼彝族青年小伙子战胜了土司的儿子。而这个撒尼小伙子是土司家的奴隶。土司要将这个撒尼小伙子打死,杨慎站出来阻止。土司要杨慎走进石林石壁中间的飞蝠洞,再走出来,方可放过撒尼小伙子。根据当地人的经验,飞蝠洞路途曲折,惊险异常,还有妖怪魔鬼,外地人根本走不出来。杨慎为了救撒尼小伙子,铤而走险,历经艰险,走进并最后走出了飞蝠洞,解救了撒尼小伙子。为了纪念杨慎,当地人给杨慎走过的奇洞山峰更名为”状元峰”。
杨慎通彝语识彝文,笔者相信还有很多关于杨慎与彝族的故事没有讲到。杨慎曾写有诗《星回节》,说的是火把节,全诗如下;
星回节
忽见庭花折刺桐,故园珍树几然红。
年年六月星回节,长在天涯客路中。
在一次夜宿西昌泸山时杨慎作了一首诗《夜宿泸山观炬》,描绘了火把节时,站在山上,看着远处火把化为满天星斗的壮观景象。今见于泸山光福寺前的巨大照壁上,全诗如下:
夜宿泸山观炬
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
谁把天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
杨慎可能还在楚雄、临安(建水)、永宁(叙永)、水西等处有教化彝族子弟之功。操觚题刻,撰书刻石于彝族地方则是肯定的,例如其在永宁(叙永)鱼凫关题联:华夷统镇连千里, 黔蜀分疆第一关。另外,杨慎作《楚雄府定远县新建儒学记》,嵌于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茅阳中学校内文庙墙中永久保存。他在文中指出:不得视当地为不毛之地,不得视当地人为化外之民。凡此,都从侧面印证了杨慎对彝族的关注。
参考文献:
[1]辛亦武. 明代云南巡抚研究[D]. 云南大学, 2005.
[2]林忠彬. 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 辽宁师范大学, 2010.
[3]王文才选注.杨慎诗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22.
[4]穆药.僰道西南媚景长——杨慎与云南少数民族[J].大理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
[5]刘喜树.冷泉庵:杨慎与巍山的不解情缘[N].大理日报.2009.08.1
[6]符树芬. 杨慎在云南[D]. 云南大学, 2008.
[7]李永光,熊艳平主编;中共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委宣传部编. 古今诗人咏巍山[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2006.10:4.
作者簡介:
彭天江,男,汉,研究方向:彝族教育史。曾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麻卡小学支教和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下溪乡黄金坝小学。
(本文从网络转载并经彝族人网编排,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如涉及版权事宜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