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与“比跻”之名
作者 周遵鹏 2013-02-10
原出处:乌蒙新网

 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城楼门拱上方“比跻”两个大字格外耀眼醒目

  2012年秋,从七星关区市区通往北郊凤凰山毕节国家级烈士陵园和天河、小河两处风景名胜区之天河路上,位于纱帽山公园牌坊门前响水滩上游的倒天河古城楼正式建成。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城楼门拱上方“比跻”两个大字格外耀眼醒目,它凝聚着黔西北七星关区古老彝族的兴衰历史,镌刻着人们对七星关区千年古彝文化的记忆,是七星关区的一大人文景观。然而,城楼建成之后,除少数人外,还有很多的人不知道“比跻”的由来及其所富含的人文底蕴。为了帮助人们了解“比跻”这一史名,笔者根据有关彝、汉文献史料的记载撰写此文,让人们对古老彝族先民的奋斗史、文化史的认识有一个基本的轮廓,同时希望借此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促进民族团结和走向共同繁荣。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史料记载,“比跻”乃白彝中的一支系之名,世居今七星关区境内。彝族多以彝名而号其地,以白彝中的一支系“比跻”号名的“比跻”,年久而讹化为“毕节”,此乃毕节之名来源依据之一。“比跻”之地域,较之今七星关区广阔一些,其领地处于水西、乌撒、播勒(安顺)和芒部各部之间。各彝族君长(或酋长)为了拓展疆土,常互相战伐吞并。“比跻”传至蜀汉时,其实力很弱,常被周边强彝欺凌。公元2世纪末,“比跻”部遭夹击,“比跻”酋长潜逃于慕役司(今关岭、镇宁一带),不久遁于云南楚雄。从此,“比跻”退出七星关区历史舞台。“比跻”虽然逃走了,却在今七星关区历史上留下了“比跻”之名。当时,“比跻”四周各彝以慕齐齐后裔妥阿哲(汉称“济火”)最强大,妥阿哲从芒部进入赶走“比跻”后,在“比跻”之地举行宗支大祭立祠,改“比跻”为“龙更”,汉文志称“罗甸国”。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按地志及彝文献记载,黔西北的白彝来源有三:一是来自“六祖”分支的默部系统的舍阿朵支系,史称“夷濮”,其世系为慕齐齐(默部)——齐雅宏——宏雅德——德翁舍——舍阿朵,约在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迁入黔西北。二是来自“卢夷国”之属的仇娄阿摩支系,史称“卢夷”,汉称“西爨白蛮”,约商周时迁入黔西北、安顺、六盘水等地。商末,“卢夷”曾参与武王伐纣。据彝文献记载,仇娄阿摩是阿朱提(诸此国)的第27代君长。三是来自勿阿克系统的卢鹿安蒙余(慕役)部的“白夷”,史称“白蛮”。据《炎缴记闻》载:“倮(倮)罗本卢鹿,……居慕役者为白倮罗,亦曰‘白蛮’”。 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卢之地域在今黔西北、滇东北和川南一带。《刮地志》云:“戎府以南皆卢地。”戎府,即今四川宜宾。勿阿克系统的卢鹿白夷迁入黔西北的时间大约与默部系统的舍阿朵夷濮白夷同时期(或略早一些)。从来源看,第一和第三两个来源晚于第二个来源。七星关区的比跻白夷,应属勿阿克系统的卢鹿安蒙余(慕役)部白夷的一支系,该支系以“比跻”为君(酋)长。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商周时,彝族始祖(一世祖)希米遮,在公元前1057年亲率实索(汉称诸此、朱提等)参与羌、髳、庸、微、卢、彭、濮各部助周武王伐纣。两年后,又率实索与部分羌、卢、濮人从“希姆古嘎(今西安)入居今黔西北、滇东北和川南一带的“卢”之地,并在“卢”发展成为以龙、虎为图腾的卢鹿(倮罗)部族。从此,希姆遮被后世历代彝族尊为始祖,自希姆遮一世祖起,后裔均以父子连名的方式传宗接代。这一时期,七星关区为卢鹿部领地。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卢鹿”发展到希姆遮13世迫勒道,势力已在贵州西部、云南东部崛起。传至28世娄珠武,由于住地多野兽,便迁到液阁(今四川盆地)居住。在液阁,希姆遮31世笃慕俄时,液阁洪水泛滥,笃慕俄被迫迁移到今金沙江右岸的滇东北境内,并在以堂狼洛尼山为中心的广阔地带从事牧业和农耕。后来,笃慕俄娶当地卢鹿部的三个女人所生的六个儿子,成为彝族“六祖”。“六祖”分支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春秋战国之际,分别向不同的方向迁徙,这就是彝族史称的“六祖”大分支。第四祖慕雅卧(恒部)于公元前2~1世纪进入黔西北及周边地区。第六祖慕齐齐(默部)约在战国时(有的资料为西汉末至东汉初,存疑)就进入黔西北、黔中、黔西南一带地域。有资料显示,秦始皇统一中原后,慕齐齐6世(希姆遮38世)武穆纠已在今贵州北部、西部和云南东部、四川南部地域崛起,建立起了统治严密的宗法奴隶制国家,即汉文献称的“夜郎国”。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公元25年前后,慕齐齐21世勿阿纳在黔西北开疆拓土,奠定基业,建立“方国”,实行严密的“慕俄格君长”政权统治。勿阿纳6世妥阿哲,公元225年助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有功,被“武侯封为罗甸王(罗甸王治所在今七星关城区虎踞山下的坝子中)”,治理祖上勿阿纳慕胯的疆土(慕胯即慕胯白札戈,是慕俄格的另一称呼),其后,妥阿哲把治所慕俄格东移至今大方城的云龙山下,勿阿纳成为水西始祖。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勿阿克系统的卢鹿安蒙余(慕役)是慕齐齐的后裔,勿阿克又叫烘阿克,与“水西”始祖勿阿纳(烘阿纳)是亲兄弟。勿阿克系统的卢鹿安蒙余(慕役)比跻白彝部,在七星关区发展至公元2世纪末(蜀汉时期)时,因势力衰弱被妥阿哲赶走。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比跻”潜逃后,七星关区即被罗甸国控制,罗甸国王妥阿哲后裔主要居住在今七星关区的东部、中部、南部和西部地域。七星关区东北部赤水河彝族“八邑屯”一支(即镇西、北肇、家戛、镰刀湾、杨柳湾、阿市、斯栗堡、大屯),为慕雅卧(恒部)后裔德额(余)辉的子孙,主要居住在今区的北部、东北部一带,称赤水河“扯勒(且兰)”彝,其世系为:慕雅卧——卧雅苦——苦立娄——立娄哺——哺恒武——恒武恒——恒雅妥——妥娄雅——娄雅府——府那窘——那窘任——任弥立——弥立耐——耐卧莫——卧莫卧夷——卧夷侯——侯德额(余)——德额(余)辉。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唐初,由妥阿哲后裔卢鹿部分出的一支“比楼”曾迁居今七星关区一带,称为“绿水”,彝文叫“比齐卢勾”。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从七星关区境内看,现存有土司庄园遗址的只有慕雅卧的后裔(如家戛、镰刀湾、杨柳湾、大屯等土司庄园),“比跻”已无遗迹可考,妥阿哲后裔虽地志上有“比五旧基”(又称“裸革”)和“比齐卢勾”的记载,但境内未曾发现有其土官、土司居住的土府、土司庄园等遗迹,只有一些相关的自然村名或地名存在至今,如城区的水西田,西部大河乡的摩罗、拉罗、官房、官寨,杨家湾镇的戛木(“戛”在境内与“嘎”读音同,以下均同)、水西,撒拉溪镇的海戛、雄戛、裸雄戛,长春镇的裸衣、戛机;北部青场镇的罗都、海寨、青汹、歹马、戛摩,野角乡的海戛、上戛、下戛;东部海子街镇的倮罗桥、官寨,南部朱昌镇的发戛寨、官寨、沙垮和阴底乡的千朗、摆溪等。近年调查发现,在境内杨家湾、小坝、普宜等镇有多处彝墓,尤以小坝的一处夫妻墓葬较上乘:该坟墓座落于一高山下,嵌入山体,墓周围植被繁茂,前面为开阔旱地,汉白玉料石镶成的墓室分两格,男左女右,坟柱及横梁上的彝文、图案雕刻精细。可惜,墓被盗过,碑石不知埋于何处。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公元621年,唐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羁縻”管理。公元670年,唐高宗置禄州羁縻小州。五代、北宋至南宋中期,禄州无所建置。宋末,废禄州。元初,以“土司制”代替唐宋时期盛行的“羁縻”制。1276年,元世祖开置乌撒路(治所在今威宁),七星关区归属乌撒路。1283年,元世祖又在黔西北置亦溪不薛平迟安得长官所,并设“比跻”驿,“比跻”之名以地名出现,开始载于史志文献。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382年,明大将军傅有德平滇,各地土司纷纷归附明王朝,并均得擢用。1383年后,明王朝实行“卫所”制,在境内先后置毕节卫、层台卫和赤水卫,并始筑毕节卫城。因卫城在除夕之日筑成,故名“毕节”。从此,七星关区以“毕节”为名,再无“比跻”之称。明初,各卫所戍守官兵,因“屯军”制度而在境内生息繁衍下来,成为今天占人口总数比例较大的各汉族姓氏。1665年,清康熙实施“改土归流”,全面废除土司制度,并于1687年撤销毕节卫,合并赤水卫所属赤水河南岸的彝族“八邑屯”之地设置毕节县。毕节县作为县级行政区域,历经清代、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毕节县设毕节市,2011年底改为七星关区,原毕节地区改设毕节市(地级)。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七星关区辖41个乡镇办事处,境内除汉族外,有彝、苗、白、回、仡佬等多个民族居住。全区总人口150余万,以汉族人口最多,其次为彝族。各乡镇均有彝族居住,但以6个民族乡为主。七星关区是毕节试验区的中心区,全区各族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团结一致,艰苦风斗,沿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方向快步迈向小康社会,努力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家园。HB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茅草人 编辑: 茅草人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