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在阿诗玛故乡的彝族文化奇葩——石林彝族撒尼服饰详解

作者:许华 发布时间:2017-05-27 原出处:彝族人网

  【编者按】石林,一片美丽神奇的土地,阿诗玛的故乡,彝族撒尼人栖居的彝乡乐土。这里的彝族撒尼人勤劳善良,乐观爱美的族群性格在服饰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石林的彝族撒尼服饰因分布地域不同有所差异,石林东部、北部、南部的撒尼服饰略有不同,但总体呈颜色明快,绚丽多彩的风格,就像圭山彩虹和山野里的花朵,绚丽地绽放在阿着地这片美丽神秘的大地上,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是彝族撒尼人服饰刺绣的灵感之源,是彝族撒尼人乐观和智慧的结晶。随着时代变迁,彝族撒尼人正在逐步迈入小康生活,物质生活的改善,为撒尼服饰随时代发展创造了条件,彝族撒尼服饰在保留优秀传统元素的基础上,正在朝多元和多姿多彩的趋势发展。可以说,彝族撒尼服饰是当今彝族传统文化一朵璀璨的奇葩...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彝族撒尼中年(南部)服饰 摄影 许华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彝族撒尼人流传着一个“圭山彩虹”的民间故事。相传世间有一百二十条彩虹,最大最美的那一条是撒尼人居住的圭山彩虹。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这条彩虹是怎样来的呢?传说古时候有个聪慧的姑娘叫阿洼若兹,有个英俊勇敢的小伙子叫布达若舒。他们俩在苦难中长大,在劳动中互相爱慕,但他们纯洁的爱情被土司给破坏了。土司看上阿洼若兹,自恃富有,赶来三十三头牛,挑来五十五匹布,拉来七十七坛酒,送来九十九袋贝币,想以这些财物来换若兹,但这些打动不了若兹的心,她仍然坚定地爱着布达若舒,狠毒的土司对布达若舒下了毒手,随后派人强抢若兹。当土司叫人点起柴火焚烧布达诺舒时,坚贞的阿洼若兹挣脱看守,纵身跳进火堆。土司恨得发狂,把俩人分开来烧,但两股青烟顿时化为彩云又聚拢在一起了。土司气极败坏,命人点起九堆大火,想用浓烟把彩云冲散。这时,狂风骤起,暴雨倾盆,山洪咆哮而来,冲走了土司。雨过天晴,一对彩虹挂在天空。撒尼人说:那道浓的,是美丽的的姑娘若兹;那道淡的,是勇敢的小伙子若舒。从此,撒尼姑娘就在包头上绣上五道彩条来象征若兹和若舒化成的彩虹。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这美丽的传说使撒尼姑娘的花包头更加美丽动人,更富有诗情画意,因而人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撒尼姑娘把花包头看得像生命一样贵重。这是她们的骄傲,是她们的自豪,花包头蕴藏着世世代代的撒尼姑娘对于追求自由爱情与幸福的理想和愿望。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在阿诗玛的故乡,千万个撒尼姑娘的花包头,像一道道绚丽的彩虹,似一朵朵盛开的鲜花,点缀着美好的幸福的生活。除了撒尼姑娘,谁还会有这种样式的花包头!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撒尼姑娘早就通过电影《阿诗玛》在世人面前展示了自己绚丽多彩的服饰。她们的花包头是最引人注目的精美艺术品。金绒布包头以红、绿、蓝、紫、黄、青、白七种颜色的丝绸条配制(这七色源自“圭山彩虹的传说”),边沿镶有银泡泡(撒尼语称“卡士玛”),长发辫裹于包头中;包头两侧缀一对“彩蝶”,后垂两束串珠,末端系银链铃铛须须。上装多以纯白化纤布制作。袖子用彩色丝绸布镶两道宽花边,左襟边沿用紫红或黑色绒布镶牛鼻子形纹宽边。背部披一块以黑色绒布做外壳的小羊羔皮,腰部系花围腰,肩挎绣花包。下装多为西裤,鞋子由原来的绣花布鞋变为白色运动鞋或半高跟皮鞋。结婚以后,妇女的服饰变化明显。包头不再似七彩长虹,而改用桃红或大红布与青布相配缝制。装饰大为简化,无“卡士玛”、彩蝶和串珠。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石林北部包头上的三角,一般没有结婚的包头上插两个三角,已经结婚的只插一个角。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箍在包头上的绣花布条。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典型的石林北部包头。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石林彝族撒尼童帽。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彝族撒尼童帽后面部分。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箍裹在彝族撒尼花包头上面的绣花布条。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石林彝族撒尼妇女服饰上的披肩。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石林彝族撒尼妇女花包头上面的绣花饰物、配件。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现代彝族撒尼人肚兜钱包。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石林彝族撒尼中年妇女上装:以青蓝色调为主的上衣,朴素大方。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石林彝族撒尼女童帽。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石林彝族撒尼姑娘、妇女的系腰带。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石林北部花包头。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石林北部撒尼姑娘的绣花包。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彝族撒尼的绣花披肩带。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明清时期的撒尼妇女花围腰。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石林彝族撒尼女童绣花胸围。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彝族撒尼绣花用的顶针器具。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石林北部中青年服饰用的绣花腰带。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石林南部圭山型撒尼姑娘绣花包。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石林彝族撒尼人通用的绣花背背。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古老经典的石林彝族撒尼花围腰(明清时期)。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石林(南部)彝族撒尼妇女服饰  摄影 许华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身着彝族撒尼麻布褂的彝家汉子在跳大三弦舞 摄影 许华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石林北部彝族撒尼老年妇女服饰  摄影 许华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中老年妇女的服饰变化明显。婚后的妇女包头不再似七彩长虹,而改用挑花或大红布与青布相配缝制;装饰大为简化,无银泡、彩蝶和串珠。中老年妇女曾身着红、绿、紫、青、蓝、黄、白7 种布制成的,前后附有飘带的彩服(撒尼语称为“厄比满旦玛”),这是较古老的盛装。一般妇女只穿着青布外壳的羊皮袄,下穿绣有红、白两色的宽裆裤。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撒尼男中老年喜欢戴青布包头,上装为青色或灰色对襟布纽扣衣服,外加青布镶边的麻布褂或黑色的羊皮褂;下装为黑色或蓝色布缝制的宽口长裤,老人穿宽口吊裆裤。鞋子由原来的草鞋、布鞋改为球鞋或皮鞋。男青年的衣饰大都以宽松舒适为主,浅色上衣漂亮潇洒醒目,深色裤子稳健庄重,套上件用麻布缝制的对襟式无袖的“姿舒卡子饶”(撒尼语称“麻布褂”),显得朴素大方、精干、健美,并富有青春的活力。每当节假之日,身着白衬衫麻布褂的小伙子们,个个显得武武膘悍,风彩照人。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石林南北部彝族撒尼服饰(左1.2.3为北部服饰、右1.2为南部服饰)  摄影 许华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身着生活装的彝族撒尼一家三口(南部服饰)  摄影 许华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石林青年南北部彝族撒尼妇女服饰对比:中间为南部服饰,两边为北部服饰  摄影 许华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彝族撒尼姑娘在一起讨论刺绣技艺(服饰为南部)  摄影 杨新民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穿民族麻布褂的彝族撒尼中年男人(北部)  摄影 许华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身着民族节日盛装的彝族撒尼老年妇女(北部)  摄影 许华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石林圭山一带典型的南部彝族撒尼中年妇女服饰  摄影 许华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身着节日盛装的彝族撒尼妇女——捕鱼图 摄影 昂继忠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阿诗玛像,黄永玉画。其服饰与包头代表了石林彝族撒尼妇女典型的着装形式。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彝族撒尼妇女背柴,生活装。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牛将归栏,人要回家,行的目的与归宿往往是一种安宁、欣悦与和平的境界。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彝族撒尼镂空绣花背背芯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彝族撒尼背背芯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彝族撒尼绣花饰品 可做壁挂或茶几桌布用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彝族撒尼绣花饰品 壁挂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山野里的花朵往往成为石林彝族撒尼人刺绣的灵感之源;在这里将永不走样,随岁月的流逝但更清晰、璀璨。kfz彝族人网

 kfz彝族人网

  (作者单位:石林彝族自治县文化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kfz彝族人网

标签:彝族 服饰 石林
发布: 措扎慕    编辑: 措扎慕
相关内容
4894
你也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0
请编辑文章评论
验证码:
本站仅限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