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注】凉山彝族的铠甲按传统的“万物雌雄观”分为公、母两种,有严格的使用轨范。武士“惹阔”所用的铠甲为公铠甲,彝语称为“械阿布”,以红色为底色;在送灵、祭祖等本土宗教仪式上所用的铠甲为母铠甲,彝语称为“械阿莫”,以黑色为底色,至今仍然在民间使用。目前所能见到铠甲多为世代相传,大多至少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文物,其制作工艺已濒于失传。四川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历史博物馆的保护举措值得重视。巴莫姊妹彝学小组加此题注,并提供相关图片,特此说明。
新华社成都2003年9月16日专电 四川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近日派出两支工作队,前往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翻山越岭寻找会制作传统彝族武士皮铠甲的民间艺人,以挽救这种濒临失传的古老民族工艺。
凉山州博物馆 收藏的铠甲
据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办公室主任邓海椿介绍,彝族在古代是个尚武好战的民族,贵族都有家传的武士皮铠甲。皮铠甲由上好的犀牛皮或野牛皮制成,工艺考究,即使存放数百年也不会腐烂。现存放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的皮铠甲有80余件,其中最珍贵的一件是元代铠甲,至今铠甲上的云龙纹案颜色仍十分鲜艳。
武士的漆皮护肘
邓海椿说,由于制作一件武士皮铠甲最快也需要近一年的时间,所以现在能掌握这一整套工艺的人越来越少,会制作皮铠甲的老人最年轻的也有80多岁了。这些老人对制作工艺坚持口耳相传,不轻易收徒弟。如果再不抓紧时间挽救,这套传统彝族工艺就极有可能失传。
武士的头冠
彝族学者吉木阿龙说,制作一套皮铠甲首先要取上好的皮料,最好是犀牛皮或野牛皮,剥洗干净好择日晾晒。然后要进行剪裁和造型,彝族铠甲共由10大块缝制而成,工匠要依皮质的纹路剪裁成胸甲、背甲、腹甲等10块,再依次涂上用特殊配方调制的彝家土漆,绘上八角纹、云龙纹等家族图饰,最后用小块的皮革连缀而成。
彝族古、近代武士的基本装备
邓海椿说,工作队寻获民间艺人后,政府将给这些掌握传统工艺的老人以特殊的经济待遇,让他们在安度晚年的同时能将具体的制作流程逐步传授出来。博物馆工作人员整理后制成文字资料或光盘,使这套珍贵的工艺得以传承。此外,旅游局可将工艺加以改良,生产与皮铠甲相关的特色旅游工艺品,用市场手段激活彝族的古老工艺。
彝族古、近代武士的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