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马龙县马鸣乡咨卡彝族火草褂
作者 毕红祥 白付平 2010-09-13
原出处:云南日报

  “咨卡山高坡连坡,妹采火草几大箩,叶叶火草捻成线,织件草褂送阿哥……”这是一首反映我省马龙县马鸣乡咨卡彝族村火草褂传统手工艺的歌曲。近年来,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保护名录的咨卡彝族村火草褂传统手工艺编织,在不断传承中,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更加凸现。Uf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最古老最原始的服饰是用树皮、火草、麻、兽皮等原料制成,如今仍遗存在咨卡彝族村的火草褂,即是这类彝族服饰的代表。据史载,由于当地不产棉花,古时彝族人民着装以火草褂等为主。根据(《云南通志》卷182)记载,明清时期,云南干彝以麻、毛和棉织品为主,“织麻,捻火草为布衣之,男衣至膝,女衣不开领,缘中穿一孔,从头下之,名‘套头’。”这里记载的干彝的“火草”衣,就是咨卡彝族村的“火草褂”。Uf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咨卡彝族村村民祖祖辈辈传承的火草褂手工编织技艺,工序十分繁杂,且要求精细,不然很难编成精美漂亮的火草褂。从上山采摘火草叶到编成火草褂,有10多道工序,编织一件火草褂要20多个工作日。该村唯一的火草褂手工艺传承人李桂兰已经68岁,20岁时她跟随师傅李水凤学艺,至今已48个年头。每年仲夏时节,李桂兰带着她的10多个弟在劳作间隙背上大花箩进山采摘火草叶。尽管编织一件火草褂要爬几座山、采摘五六花箩火草叶做原料,但她们依然坚持不懈地传承着火草褂编织技艺。如今,李桂兰和徒弟每年编织火草褂10余件,创经济收入三、四万余元。Uf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马龙县乡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省“非遗”项目咨卡彝族村火草褂传统手工艺代表性保护名录的重要性,大力加强了对咨卡彝族村火草褂的保护:加大封山育林执法力度,尤其是多方争取资金2000多万元扶持农户退耕还林,保护火草的生长环境。同时,省、市、县“非遗”保护部门的同志适时下到咨卡彝族村,调研火草褂传承发展工作。今年5月,李桂兰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非遗”项目传统手工艺代表性传承人。Uf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火草褂价值的不断提升,它也成为近年来文艺创作的热门题材,如舞蹈《火草褂》、歌曲《织件草褂送阿哥》、专题片《彝族服饰之花——云南马龙县咨卡彝族村火草褂》等,让咨卡彝族村火草褂这一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Uf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茅草人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
本文相关专题更多专题 >
曲靖彝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