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牧特依》彝族男子修生养性之书
作者 beley工作室 2002-09-09
原出处:彝族人网

    《玛牧特依》是流传于川滇大小凉山彝区的一部彝族先民素质教育的经典。“玛”意为教,“牧”意为做,“特依”意为书或经书,即教(育人们)做(人和事的)书。

    该书的作者和成书年代至今尚无确切定论,但从《玛牧特依》所诠释的内容以及书中大量运用言简意赅的“尔比”(有谚语、格言、警句之意)来叙述和表达上看,《玛牧特依》是在丰富的彝族"尔比"的基础上,经一定整理后,又通过不断地充实和加工而成的。

    《玛牧特依》全文以男性一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点为线索,用精美而富有哲理的尔比概括总结了各个时期应具备的“德”和“行”,教导人们如何处世待人。

    《玛牧特依》对男性一生不同年龄时期的情况是这样描述的:“一岁两岁时,躺在母怀里,伸手抓母胸”;“一轮十三岁(按十二属相轮完一遍为一轮,一轮实际年龄的十二周岁,彝族在推算年龄时要虚加一岁,即一轮十三岁),只顾玩和耍,一日九处玩”;“二轮二十五,体格已强健,聪慧还不足”;“三轮三十七,行走不伤脚,有智又有谋”......形象地展现了彝族先民对人生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的感知。

    《玛牧特依》对人们“德”和“行”的教诲是:“人类勤俭好,勤俭会致富;牲畜喂盐好,喂盐会长膘;土地施肥好,施肥会丰收”。“贫财不成财,贪食不成食,钱财只一天,友谊是一生”等等。它们具体体现了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认识,以及对论理思想和道德准则的规范。

    《玛牧特依》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民族学、伦理学、教育学等许多内容,是今天全面研究彝族奴隶社会时期的社会状况、阶级状况、意识形态、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诸领域难得的一部古籍。IJ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