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倮人为何崇拜荞和鱼
作者 徐宝祥 2005-04-25
原出处:云南日报

  居住在西畴县鸡街乡曼龙村的花倮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有110户490余人,他们至今仍保留着古朴而独特的传统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每年农历四月一个属龙的吉日是他们的“荞菜节”,也称“荞菜年”。bn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荞菜节是花倮人自己独特也是最隆重的节日,如同过春节,村民一般停工数日,多邀请亲朋好友相聚,杀猪宰鸡祭献祖宗和神灵,祭品中必须有荞菜和鱼。他们将煎煮好的棍子鱼装入盘中,奉于贡桌,再在鱼上盛一碗新鲜米饭,这是花倮人的送神饭,然后摆上荞菜和其它蔬菜。传说古时,花倮人全村外出捕猎,村庄燃起大火,烧毁了他们的全部房屋、财产和粮食,绝望中,一长者在废墟中找到被碗覆盖着而没有被烧毁的一碗荞子,他们以这碗荞子为种子,继续耕种,才得于生存、繁衍。花倮人在迁往西畴途中,正值农历四月中旬,暴涨的洪水拦住了去路,数日无路可走,饥饿、寒冷围困着人群。忽一日,河上彩虹飞舞,一对巨大的棍子鱼游过来,首尾相衔,搭成桥,人们从鱼背上安全跨过河流,来到了曼龙。这一天正巧属龙,花倮人以这个日子作为节日,并从此把棍子鱼当作神来祭拜。bn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节日期间,男女老少身着盛装,全村欢聚,跳葫芦笙舞和弦子舞,通宵达旦。弦子舞曲调奔放,舞姿热烈而不失缠绵,人们或成对、或集体一起跳。青年男女则借此互相交流,谈情说爱。葫芦笙舞有其独特的地方,当一男性吹响葫芦笙时,妇女们便排成排,闻笙起舞,从头部至足踝一刻不停地呈“S”形摆动,动作简洁明快,节奏则与迪斯科舞相近,因此被著名舞蹈家、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戴爱莲誉为“中国式的迪斯科。”bn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于葫芦笙舞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花倮人的祖先在奔波迁徙过程中,只剩下母亲玛索和女儿红妹相依为命,红妹长大后,被邻近的一条蛇精卷去,玛索斗不过蛇精,哭得死去活来,躺在荒山上又累又饿,随手采下身边的荞籽吃下,不久她生下一男孩,并很快长大成人。一天飞来一只怪鸟,不停地叫:“姐姐红妹,姐姐红妹”。他去问母亲,玛索流着泪告诉他红妹的故事。男孩一怒之下,跟着怪鸟来救红妹,怪鸟停在田间一只巨大的葫芦上,不走了,不停地用嘴啄击葫芦,发出奇特的声音。男孩采下葫芦,制成葫芦笙,和怪鸟来到蛇洞,他一吹响葫芦笙,顿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蛇精在葫芦笙声中不断地呈“S”形扭动,尾巴完全放开了卷着的红妹,直到气绝身亡。姐弟回到家并从此繁衍后代。此后,花倮妇女就以跳葫芦笙舞来驱逐缠在身上的“蛇精”,并流传到现在。bn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