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楚雄鹿城之南约二十公里处的子午镇以口夸村,是骠川坝子的一个古村落,这里交通方便,土地肥沃,被誉为“粮烟之乡”、“花灯窝子”。这里遗存有“向天坟”、千年黄楝茶树、明清古墓,“米西老爷”石刻雕像、古民宅、乾隆年间遗留的“祭天神坛”、清石板古道,历经岁月更替,依然完整的呈现在人们眼前。
以口夸彝语意为:有一清泉的寨子。明清初年,楚地多为屯军,受中原文化的冲击,多数彝民或迁徙或汉化,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当地独特的“骠川文化现象”,以口夸村成了骠川文化现象流传和起源地之一。洞经古乐、花灯、滇剧演唱、土主祭祀活动,祭龙、祭天等民俗活动,无不折射出厚重的文化内涵。每年正月初八据传是该村土主的生日,该村要举行盛大的土主祭祀活动,要请神灯、唱花灯、耍龙舞狮,还必须上演民俗活动演变的历史民俗剧“大王操兵”,祈求太平、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昌旺、共享太平盛世。
村后庙山头建有土主庙、文昌宫、汝兴寺、观音殿,离土主庙约一百米处长着一棵古树,当地老百姓把它称为“米西树”,“米西树”是骠川坝子境内独一无二的树种。由于它不会开花、不结果,周围都没有它的同伴,一年四季不落叶,米西树是米西山神的象征,低矮的山神庙内供奉有“米西老爷石刻雕像”,每年正月初二村民们都要到这里杀鸡祭祀米西老爷,祈求“米西”老爷保佑全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四季太平、人丁清吉,正月初四举行祭天、祭祀活动,祈求天下太平远离刀兵祸祟,共享太平盛世。
庙山头有遗存的彝族火葬墓群,又称“向天坟”。可惜多数被盗过,仅现存三十余座还保存完好,中科院彝文研究所曾对此作过专题研究。2005年被定为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向天坟”每座只是一块不足一平方米的石盖板,三台状墓冠露出地表,墓冠下浅浅的墓穴中摆放着主人的骨灰罐,墓冠上无碑记,依稀可辨的是有个八角形图案,墓冠正中有个难于辨认的符号。“向天坟”呈金字塔型,为彝族十月太阳历历法之古观象台,彝族先民就是利用这种观象台观察太阳和北斗星的位置的。
古民宅是以口夸村的一道风景,现保留完好的四合院,均为江南徽派建筑风格,村中古树参天,石径曲折,村后以口小河古桥流水,村中三条石板古巷贯通全村。
以口夸“古风长韵”,古文化遗迹甚多,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众多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骠川文化现象”。该村还是“楚雄花灯”的发源地和流传地之一,成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重点村落之一,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以口夸村人形成了仁爱、孝道为先、行善施德处事,出现了日不落锁,夜不闭户,瓜果园不损他人桑禾,忠孝博爱、报效国家、和谐处世、共享太平盛世的良好道德风尚。
近年来,村民自发捐资十六万余元修建了文昌宫、观音殿、土主庙,去年又捐资七万余元对该村的何氏宗祠进行修整,该村出现了人人动手、个个出力抢救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便将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写进了村规民约,勤劳善良的村民开发着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传承着祖辈留下的习俗、文化,建设着美好的家园。
2009年该村被楚雄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便命名了该村的六名文化传承人名录,同年六月份由楚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申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村人更是珍惜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决心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弘扬历史文化,守住精神家园,延续中华文脉,将古村建设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