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地处乐山市南面,是乐山、宜宾、凉山三市州结合部。全县幅员面积229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3万人。这里山峦重叠、岭谷相间,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金山银水”之美誉。
马边县城鸟瞰(四川在线)
行政区划
马边彝族自治县下辖9个镇、6个乡,包括民建镇、荣丁镇、下溪镇、苏坝镇、烟峰镇、劳动镇、荍坝镇、建设镇、雪口山镇,以及大竹堡乡、民主乡、袁家溪乡、沙腔乡、三河口乡、梅林镇(原高卓营乡)。县政府驻地在民建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马边县城夜景(乐山广播电视台)
人口·民族
截至2023年,马边彝族自治县总人口约22万,其中彝族人口占比超过40%,汉族、苗族等其他民族共同生活于此。多民族聚居的环境使得马边文化多元交融,彝族风情尤为鲜明,火把节、彝族年等传统节日热闹非凡。
马边苗族花山节(川观新闻)
称号·荣誉
马边彝族自治县凭借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荣获多项称号:
“中国天然氧吧”——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
“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民族和谐共荣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中国最美县域”——山水秀丽,风光旖旎
马边山寨风光(马边县纪监委)
历史沿革
马边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属犍为郡管辖。明代设马湖府,清代改置马边厅,民国时期设县。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马边彝族自治县,成为乐山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千百年来,彝族、汉族等各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共同书写了马边的历史篇章。
马边炮台山(百度-小狸的幸福261)
地理·交通
马边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属小凉山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黄茅埂海拔超过3000米。境内河流纵横,马边河贯穿全境,水资源丰富。
马边风光(今日马边)
交通方面,马边过去受山地地形限制,交通较为闭塞,但随着仁沐新高速(马边段)的通车,马边已融入乐山“1小时经济圈”,成都至马边车程缩短至3小时左右。此外,国道348线、省道311线贯穿县境,乡村公路网络日益完善,极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
仁沐新高速马边支线(四川发布)
民族文化
马边是彝族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彝族风情浓郁,民俗活动丰富多彩:
火把节——彝族最盛大的节日,人们点燃火把、载歌载舞,祈求丰收平安。
彝族年——农历十月,彝族同胞举行祭祀、赛马、摔跤等活动,热闹非凡。
彝族服饰——色彩鲜艳,刺绣精美,银饰璀璨,极具民族特色。
毕摩文化——彝族传统宗教文化,毕摩(祭司)通过诵经、占卜等方式传承古老智慧。
彝族火把节(今日马边)
气候·资源
马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气温约16℃,适宜居住和农业发展。
自然资源丰富:
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超60%,盛产竹木、中药材(如天麻、杜仲)。
矿产资源:磷矿储量居全国前列,被誉为“磷都”。
水能资源:马边河及其支流水能蕴藏量大,已建成多座水电站。
生态资源: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珙桐等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
马边绿色生态(峨眉雪芽茶业)
马边自然风光(马边县委宣传部)
旅游·美食
马边彝族自治县旅游资源丰富,有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物种丰富。美食方面,彝族的坨坨肉、荞麦粑粑等独具特色。
大风顶自然风光(今日马边)
旅游景点推荐
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高山草甸、珍稀动植物,堪称“自然基因库”。
玛瑙苗寨——苗族风情村落,梯田风光如画。
黄连山——云海、日出、杜鹃花海,是徒步爱好者的天堂。
马边河峡谷——险峻奇秀,适合漂流、探险。
马边玛瑙苗寨(马边县融媒体中心)
特色美食
坨坨肉——彝族传统美食,大块猪肉煮熟后蘸辣椒面,豪迈鲜美。
酸菜豆花——酸辣开胃,本地人最爱。
苦荞饼——彝族特色主食,健康营养。
马边绿茶——高山云雾茶,清香甘醇,远近闻名。
马边彝族美食(恒旅网)
经济实力
近年来,马边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产业包括:
农业:茶叶、竹笋、中药材种植是支柱产业,马边绿茶、猕猴桃等农产品畅销全国。
工业:依托磷矿资源,磷化工产业蓬勃发展。
旅游业:凭借生态和民族文化优势,乡村旅游、民俗体验游日益兴旺。
电商助农:通过直播带货、电商平台,马边特产走向全国,助力乡村振兴。
马边自然风光(马边县委宣传部)
结语
马边彝族自治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多彩的民族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马边彝族自治县正朝着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的方向稳步前行,未来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