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越西归来已两月有余,但采风的文章一直没有动笔。不是内容少,而是所见所闻太丰富,如乞丐跌入藏宝之洞,眼见财宝满地,样样欢喜,反而无从下手。何况,在看了1993年的《越西县志》和清光绪三十二年的《越西厅全志》后,觉得不管从人物、历史、风俗、物产、民族交往诸方面,可写的东西太多,不知从何说起。
说来惭愧,对这座位于大凉山深处历史悠久、特产丰富的越西县,在接到会议通知之后,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地名。赶紧从孔夫子旧书网上买来志书恶补,方知与台州早有一段渊源:在88年前的1935年5月,有个台州人率领一支红军队伍走进越西,在这里建立了红色政权,组建了数百人的彝族红军连,共同北上抗日。他就是革命家王观澜。就我所知,台州的红色记载中,从未见过此段历史。加以两地相距2300多公里,交流的缺乏,这段插曲竟然只在发生地才得以传播。
这次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采风活动下榻的酒店,即在越溪侧畔,酒店楼下,有一个民族团结广场。我到达的第二天上午,将去老城,顺道即来到这里,刚好与王观澜等红军、彝族同胞的群雕石像会合,这真是巧合。
02
越西的山水很美。
如果不告诉别人地点,我们随手拍一张当地的风景照,很难使人相信,这里是川西的大凉山区。天蓝、云白、山青、水绿、花红、鸟飞,同江南无异。我们下榻的酒店楼下,即是奔腾不息的越溪,清澈见底,游鱼可数,常见钓客在边上甩竿垂钓。窗眺远山,全是绿色植被覆盖,上面有着星星点点的房屋点缀。山腰上,时常飘着大块的白云,山脚是一条长长的铁路,从远处沿大山蜿蜒而来,直到钻进隧道,淹没于绿色之中。有时会看到白色的列车如一根轻盈的羊毛绒线,在山脚移动,与山腰的白云相呼应,安祥又生动。在喧哗的溪边看此景,我想起一副古联: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此次采风活动我们到过许多地方,无不青山绿水,植被茂密,生机盎然,空气也是清新而凉爽,让人赏心悦目。
03
越西是少数民族县,全县38万多人,其中彝族有30万人,随处可见彝族特色的服饰、建筑和风俗。彝族的男子披一件黑色的斗篷,头上缠着黑布巾,伟岸而硬朗,女性则婀娜多姿,妩媚生动。彝族的男女服饰,色彩美,细节更美。这些服饰以黑作底,配以红、黄、绿等线条、图案,再加上图案复杂的银饰,其审美风格,直追秦汉的精美漆器,抵达商周的青铜。黑色,是颜色中的皇后。这种高古的审美风格,给人以庄严、厚重的感觉,而彝族的服饰以此为底,更加衬托出男性的雄强、肃穆与女性的柔美、多彩。
那一天,我去老城区画画,走到一个彝族服装店,这位店主是位彝族美女,店里的服饰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我一一询问服饰的异同代表什么意义,她都不厌其烦地解答。她还特地给我看手机中的视频,里面有她妹妹参加模特大赛的记录,还是金奖获得者。尤其是头饰,带有各种环状的银制品挂件,真正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姑娘、已婚、母亲、祖母、丧偶,都有不同的标志。许多带状、三角形的刺绣饰品,可以直接系于男女的腰间,更增添了别样的风姿。
在后面几天的采风中,我不断地见到生活中、舞台视频中的彝族民族服装,非常着迷。这种服饰,让我想到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银盘一样的皓月当空普照大地,所有的美都是阳刚的、光明的、朝气蓬勃的,让人感受到青春的无限美好。
采风期间,有一位同行的美女记者买了一对银制的耳饰,精致而灵动,转头之间,还有耳饰碰撞所产生的美妙之声,让人想起《诗经》中“佩玉将将”之句,为她锦上添花。
撇开服饰的历史传承、文化价值、记忆功能不论,彝族服饰之美是高品位的。它的美,在于继承了先人的审美传统,保持独特的风格,颜色和谐、刺绣巧妙、银饰多姿多彩。可能是个人的偏好,在我所见过的少数民族服饰中,彝族是最美的,没有之一。如果我是服装设计师,肯定就选择越西定居,哪里也不用去,这里就是服饰资源的宝库。
04
当代人,好像都是一个个的陀螺,被无形的生活之鞭抽打着,都在快速地旋转,不肯停下来,只怕万一停下来,即是倒下。在许多商业的环境里,对陌生人,即使礼数周到,动作礼貌,依然是心怀警惕。而在越西的几天里,我感受到别样的生活情景,就是慢节奏,是悠闲,对陌生人的表情是和善与友好。
我去越西老城两次,一去半天。老城不大,几条大街,更多的小巷、店铺,大街上熙熙攘攘,车来人往,一如中国各地的县城。最大的不同,不是这里有许多穿彝族服装的人,而是他们脸上表情的安详与恬静。即使他们穿行于红绿灯的环境之下,也无匆忙急迫之状,让人艳羡不已。
人是世间最美的风景。
陌生的环境,会让我好奇,也更愿意将它们画下来。我看到一个彝族盛装的老太太,安静地晒太阳,上前询问,能否允许画她。她的脸笑成一朵花,就坐着不动。我在街边画画,经过的人,也是友好的表情。在画一个腊肉铺的时候,女店主非常热情,向我介绍腊肉的制作办法,如何烧制,还推荐一种当地的柴根,树皮与腊肉同烧,不但肉易烂,而且有大补之用。当我表示无法购买时,店主说,没关系的,你画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越西有多么好。
在越西彩虹桥边,我看到一个骑着三轮车卖水果的妇女,同她说,能否在此停留几分钟,让我画一下。她非常愉快地答应。画完后,我过意不去,去买了她的一些水果。她说,自己是山上来的彝族移民,现在已整体下山,住到山下,丈夫开出租车,她照顾两个孩子,有空时卖水果以补贴家用,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在另一家饮食店的门口,我靠在树上画对面的景物,店主特地从店里搬出一把竹椅请我坐下。我表示不会在这里吃饭。女店主笑道,你画我们越西,我很高兴,很美吧?
越西确实很美,不但山水美,服饰美,物品美,人更美。对陌生人态度是否友好,可以作为一个地方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在越西,我常常见到的,是充满善意的笑脸,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05
在越西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多年前看到的一则新闻,主人公的姓名忘记了,大意是,一个香港的女探险家,走遍了全球的高山大川,来到青藏高原,到一位藏族女同胞家里做客,十分投契。探险家与藏女同龄,只小几个月,藏女从未走出过脚下的土地,生活安详而满足。探险家兴致勃勃地向藏姐介绍她征服各大山峰的种种惊险,藏姐听后,搂着探险家流下了同情的眼泪:妹妹太可怜了,为生活要如此奔波受苦,你就住下来吧?
有时候,不同的生活状态之间,还真无法评判其高下好坏,只是是否适应而已。
无论如何,大美越西,善意越西,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有机会,还会重访这片好山水。
原载:《台州日报》2023年11月28日;文图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副刊,主编:陈戎;编辑:肖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