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神奇美丽的万德湖
作者 李绍德 苏爱淋 2023-10-31
原出处:彝族人网

万德湖之美,美在山水如画,美在故事动人,美在四季有景,美在“淡妆浓抹总相宜”。万德湖一年四季美不胜收,春有柳、夏观荷、秋看银杏、冬赏雪。一幅色彩浓郁的水彩画卷,让人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01.jpg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万德湖有着悠久的历史,清朝时期只不过是茂密原始森林下小小的一个坝塘,明代凤氏土司后裔那氏土司迁到万德后,开疆拓土,出资投劳,修建成土司湖。解放后,各级党委政府发动附近几个村的村民,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投工投劳,历经多年的复修,加固,扩容。目前,万德湖水容量38万立方米,水体面积78.9亩。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投资修建环湖路,新建凉亭,供人们休闲娱乐赏景。2021年来,为进一步提升万德的知名度,打造旅游特色小镇,万德镇党委政府将创建万德湖景区纳入政府工作报告,规划建设万德湖健康主题公园、法治主题公园、民族团结示范公园等项目。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03.jpg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3年4月,万德湖景区提升改造工程开始施工,绕着石栏杆漫步湖边,探寻四季绿美的胜景,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万德湖景区是万德传统民俗和现代文化融合旅游格局的核心支撑。景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秀丽的自然景观、璀璨的历史文化,主要旅游景点有万德观音寺、万德古钟、小花厅、土司照壁、万德村传统古村落、摩崖石刻、银杏林、林间氧吧步道、多元文化宣传墙等。景区内有游客接待中心、健身场地、公厕、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十多家独具地方特色的农家饭店分布四周,是一处以古老历史遗迹、浓郁民族风情与原生态乡村文化休闲度假体验为主题,集旅游观光、乡村度假、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复合型、开放式的免费旅游景区。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05.jpg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看惯了都市的繁华和喧嚣,是否错过了许多沿途的风景?不妨暂时告别城市的喧闹,相约亲朋好友,来武定县的万德湖寻找一份静谧,享受一次慵懒的“慢生活”。万德湖景区位于万德镇集镇,区位优越,距昆明市区170公里,距武定县城109公里,毗邻水城河、己衣大裂谷等热门景区,是金沙江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从武定县城到万德湖沿途跋山涉水,翻山越林,穿过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从两千多米高的大黑山原始森林来到金沙江边,带你感受不一样的自然风光,领略别样的风土人情、民族风情。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07.jpg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照壁长15米,高10米,厚70厘米。南北走向,照壁前设南来北往的通道,照壁始建于康熙年间,道光年重修,墙基用石条支砌,墙身为一主两耳墙构成,夯土筑墙,墙面用草泥抹平,石灰涂面,照壁顶用青瓦铺就。2010年被武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09.jpg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花厅位于原祖公房右侧院外(现政府机关食堂内)。小花厅为土司千金居住之地,有三间小楼房,院内有一方水池,池上建有曲折的回廊,雅静清幽。池水旁建有圆形拱门,池中红鲤宛如红绸在水面上下舞动,别有韵味。迂回悠长的回廊像戏曲般,缠绵悱恻,欲语不休……给人一种遥远的错落之感。庭院深深,回廊相绕,漫步其中,处处成画。目前,小花厅房屋及水榭回廊一直保持原有风貌,池水碧绿,古树长青。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11.jpg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万德湖法治主题公园是集知识性、教育性、文化性、趣味性、观光性于一体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以“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建设法治万德”为主题。遵循“法治、平安、和谐”的设计理念。主题公园充分展现了以宪法、民法典为主要内容,巧妙将法治文化与现有的万德湖景区环境绿化、设施等相融合,赋予公园新的文化生命力,让群众在游览休闲中接受法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治意识,从而实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目的,诠释了“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建设法治万德”的宗旨。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13.jpg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万德镇境内有汉、彝、傈僳、苗、傣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9001人,占总人口的56.97%。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营造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镇党委政府在原有基础上,打造民族团结示范公园。公园内碧波荡漾、绿树葱郁、鸟语花香,居民在园内游玩、休憩,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感受到各民族大团结的宣传氛围。 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15.jpg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公园围绕“健康万德,宜居生活”这一主题,以“健康”为设计理念,依托原有设施改造而成,通过健康步道和健康互动、健康教育、健康知识竞赛等方式,向居民倡导“健康一二一”(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和“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理念,将健康知识和健康文化有机的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使居民在游、动、赏、乐中不知不觉接受健康知识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健康理念、养成健康行为、保持健康环境、参与健康活动。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17.jpg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摩崖石刻位于喜年亭上方的崖壁上,康熙丙寅年(1686年)那魁陪客人游此地,感触颇多,后于康熙岁次庚午仲夏(1690年)写下《喜年亭记》,距今已有333年的历史。石刻《喜年亭记》由那魁撰写,萧乘乾书丹,张自奇刻石。石刻长200厘米,宽90厘米,有花边(宽6厘米),直书楷体419字。那氏土司崇尚儒学,重视汉文化的教育,《喜年亭记》文章反映出很高的汉文化水平。2010年5月摩崖石刻被武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单位。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21.jpg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万德湖的东南侧,有一片银杏林,周围古树葱郁,缕缕阳光穿过白云透射在森林里,弥漫在森林中的植物精气凝聚升腾,让钟情于森林的每一位旅人真切的体会到大自然的钟灵毓秀。遮天蔽日的古树,湖面吹来的阵阵清风,隔绝了外界的暑热与尘埃,让林间的空气清凉通透。步道用石板铺建,与自然融为一体,穿行在氧吧步道中,静静聆听树叶的沙沙声和清脆的鸟鸣声,呼吸着每立方米达上万个负氧离子的新鲜空气,品尝着植物精气的清新香甜,融入大自然的宁静平和,回归生命之本真。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23.jpg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观音寺是那氏土司的家庙,位于万德中学校园内,观音寺建于清顺治末年康熙初年,道光年间重修。占地面积1998平方米,由观音殿、东西厢房、石雕围栏天井、木雕、石雕大照壁、大榕树、莲花塘、乾隆古钟等构成,为“三坊一照壁”建筑风格。观音殿面阔7.8米,进深9.46米,单檐硬山顶,内有观音塑像。两厢面阔115米,进深6.7米,单檐硬山顶。原观音殿屋瓦顶筑有两条龙,呈二龙抢宝之势,龙身用绿色漆,龙头、龙角呈红色,金光闪闪。两边厢房和观音殿十八罗汉和观音塑像栩栩如生,在文革时毁坏。万德观音寺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是研究彝族土司文化的重要史料。该寺198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楚雄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基本保存完好。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25.jpg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钟现存于万德中学内,铸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高120厘米,周长227厘米,口部直径70厘米,重约200公斤。钟顶铸有两条龙,龙嘴,龙爪固定钟身,便于悬挂。钟身有铭文,上半部四面刻“祝,国,祈,年”,竖刻“大清乾隆拾壹年孟夏吉旦制”,此大钟用土法,由金、银、铜、铝、铁混合炼制而成。下半部刻有参与铸造大钟官员及工匠名字。此钟铸造技术即有中原手法,又有当地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27.jpg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说万德最早会阉割鸡的是一个叫付贤的人(现万德下村),付贤的后人付纯祖讲,约350多年前,付家祖先付贤博学多才,自小才思敏捷,好读书,特别喜欢研究华佗的医学典籍,自学成才,成了附近小有名气的“兽医”。当时,慕莲第五代土司那魁将土司署从大寨子迁到自然条件较好的万德村,大力开垦土地,饲养家禽,为巩固其势力,广泛向民众搜罗“奇珍异宝”用于进贡。
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29.jpg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付贤得知后,苦思数日,决定为家里养的几只土鸡做“阉割”手术,手术后,鸡死了大半,仅有几只活了下来。一个月后,公鸡不再打鸣,母鸡不再下蛋,颈项、背部、翅膀、尾部的羽毛逐渐变得纤细而光亮。付贤喜出望外,遂将精心饲养的阉公鸡和阉母鸡敬献给慕莲土司。那魁见状甚为惊奇,命人烹之,品尝后更是欢喜,当即褒奖了付贤,命他专门为土司府“阉割”壮鸡。在当时,阉割后的鸡成活率不高,只有土司才能享用。大部分阉公鸡和阉母鸡都被作为贡品,其中又以阉母鸡为首选,为确保送到昆明等地鸡还是活的,土司府专门组建了“背鸡”队伍,由护送队专门护送。从此以后,万德历代土司都要求彝民饲养阉公鸡和阉母鸡,这种做法一直流传下来并传至县内其他乡镇。h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苏爱淋,武定县万德镇党委宣传委员)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