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东碌摩神庙
初春时节,下着霏霏细雨,笔者从达苴的钵盂巷经古净乐县(今东华镇本东办事处淜门村)绕路上山访“十五寺”。寺在半山坐西朝东,有正殿三间,前下方是有房顶的戏台,殿门两边有副楹联:
十五寺九九还原天生风物乐庶民
万千峰三三复始地载年华昌世代
进殿正中神座特高,上方供“西岳帝君”,前下是本官老爷。询问75岁的董国灿老人“何以十五寺为名?”,答日:“因正月十五做会故名问。” ,“神座为什么空悬?”答:“神座下是千年神石”。说着领我们从里面搬出四截断碑,拼起来用水清洗,原来是《重修小骠碌摩神庙记》,立碑时间是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云南府儒学训导刘从道撰文,乡贡进士尹士恭篆额,将士郎四川叙州府宜宾县主簿赵谦书,楚雄府土官把事杨义等立石,碑缺一角,正文录下:
楚雄县西南三十里有村日小骠,村之西又行约五里有山日湖门,嵯峨耸翠上出层霄,石盘砣蜿蜒二百里,臼於两溪夹流左右,可灌田千余亩,大旱不杀甚雨不涌,相传有龙潜焉,阜之上有巨石,高大可文余,上覆以屋,榜日碌摩神庙,
不详所出。威灵炬赫,土人事之甚谨,饮食必祭,凡有求无不祷焉。神降即假
尸传命,感应捷于影响。永乐癸卯大鸿舻卿主簿苏公兴,是邦人也,归自京师 拜谒祠下,顾瞻倾圮大为之惧,遂捐拾己财,同土官把事杨公义等鸠工慕捐而
鼎新之,□为屋大小凡七间。事讫来征文以勒贞石,余闻泰山之灵触石而起,不崇朝而雨天下,□功大矣!而国家护祀之典亦甚盛也。今山溪远介万里外亦能默运神机,兴云致雨生我百谷,御灾捍患效灵盛世,其功利之在人,昭昭不掩 而庙祀之典,岂客少缓呼。宜夫,土人以此石为神主而严事之,盖不忘本矣苟
庙宇之倾颓,得不为是乡之羞乎!此苏公所以急急于兴复而致轮换之美也。故
不辞而乐记之。又系之以诗日:
翼翼新庙有寝有堂,荐以溪毛奠以酒浆
灵歌灵舞冀其来享,神其醉降以蕃社,
庚有稻粱仓有丝集,饱暖而嬉灾害不起,
苏公作庙从民攸好,春而有祈秋而有,
待兴与万年君子之。
大明宣德四年龙集己酉冬十二月吉丹
从碑文看,这是一座供奉神石的彝族土主庙。据老人介绍,该石原来很高(后来被哇毁上部),形似女子下身,内有一对金鱼,如果金鱼出来,就会洪水淹没骠川坝子,所以仙人在上刻了阴阳八卦图以镇之。显然,如今正面所供陈三本官,左供陈三岳父钱龙王,右供黑脸率众消灭匪患的民族英雄“碌摩土主”。这些是明代中页彝族迁走后,白族“本主”崇拜的衍生融合。这是一座有浓郁乡土民族习俗的土主庙。从紫顶寺和尚碑文得知,这座山就叫碌摩山,属紫溪山支脉,古白鹿部即今骠川。
二、河前庙山碌摩庙
夏季来临,笔者考察鹿城镇河前村委会邵家村土主庙。庙在村后山顶,村民称为庙山,地形图标明海拔2002米,是一条北(偏西)南(偏东)走向的山岭。庙在山顶,建在陡崖上,庙内无塑像,只供一巨石,石高4米,阔约3米,突兀耸立似一尊将军像。
村老杨中昌说,过去这里是彝族,村前那座山叫彝家山,田坝心有树的地方叫彝家场院,庙里供的石头神,彝族叫碌摩,我们汉人叫石爷爷,又叫石头土主,每年正月初十做会祭祀,会前头天要派人到山前村土主庙把石爷爷的独生女接回来,叫接姑奶奶。做会对要请彝族毕摩用彝话念经敲着皮豉跳神。传说石头爷爷力大无比。庙盖过三次,头两次都被上长的石头顶捅了,第三次在石头顶上盖了一口锅,毕摩念咒作法后才停止上长把庙盖了起来。石头土主又叫东岳神,很灵验,过去小孩出生七日,父母要抱着娃娃,拎着大公鸡到庙里祭石头土主,烧香,抽签,请石头神赠名。早些年包括鹿城的人也来祭,庙里挂了三十多块扁。石头神为什么会长高呢?上淜门石头神是老大爷'石碑寺高相国刻了碑的那块是三爷,我们这尊是二哥,往上长是为了看到大哥三弟。
关于这三块石头,九族河老人们说的又是彝家三姐妹,上淜门是大姐,邵家是二姐,石碑寺是三妹,专管生育和治病。
三、云龙碌摩神祠
秋高气爽,笔者拿着《南安州志·卷之六·艺文》“重修碌摩神祠碑记”驱车至古南安州治,今子午镇云龙辖区进行考察。
碑记是清代知州张伦至撰文,文日:
古者设祀典以为民也,滇西去京师万里,圣天子德洋恩溥汲濡无外,摩刍 一隅之民,休养生息以恬以乐,共享太平之福已久。余丙戌冬受命来牧兹土,於事神治民之道日孳焉,流览州治层峦环拱,文峰挺秀,继闻城南四里许凤凰山巅石高数丈,昔蒙氏号为南炭社灵安边之神,至元敕封为碌摩神,建庙祀之口及检阅乘栽志其灵异感人,余窃疑之,於明年上元日亲率属僚征观,见其峰回路转,庙石巍然,是日远近居民备牲帛携壶浆,抒诚拜献者跻,盈庭不下千人,今始异之。乃询诸父老,佥以水旱不口疫病为患,诣神祠祈祷,无不响应为对。余乃信。
碑记记载庙供神石,南诏王封为“南岳社灵安边之神”,元世祖封为“碌摩神”,今人曰“十五寺”,因正月十五做会祭祀以名,讹也。 庙在山顶,乡民在村后过去山神庙的旧址盖了三间的一座庙,匾曰“碌磨寺”,塑了16尊神供着,他们是圣父、圣母、陈三本官和夫人、三太子夫妇、三霄圣母、本官土主刘老爷、五皇老爷、判官、阴差,拥挤一堂。观瞻后沿路回转登山,约行半小时,俄然一庙建在山巅,第一院是四合院,门两边是泥塑牵马侍俑和白红二马,大殿正中供一巨石,高3.6米,阔3米多,登梯至顶进深也有3.6米,靠前边沿有眼石孔被称为“天井”,上悬一扁:“安边景帝,南苏土主”。柱上贴着一副对联:
碌摩神石千百元年今尤在
古寺名迹几度残墙又复新
庙是新修复的,已不单是供奉神石,神石前后两侧塑了陈三龙爷一家三代,在巨石后两殿角,左供送子娘娘、三霄圣母,右供本官土主大黑天神。
庙后约50米又有一殿,曰“五皇殿”,正中神台4.2米长排列王马赵温殷五大元帅,
左供“康府治世大帝”,右供“金荣大理总管”。
守庙老人杨运泽从殿角抬出半截石碑,只有“石有数丈顶生井水不干不滥”、“以金元年兴其正殿”、“嘉靖四十年(1561)口赋焚毁,以致时疫流行……”等字句。“以金元年”当是大理国段正兴永贞元年(公元1148年),是楚雄地区有文字记载最早古庙。
四、苍岭石头庙
春节前,笔者考察苍岭镇苍岭办事处石头庙村。这是个彝族村寨,因有石头庙而为村名。庙在村后半山,庙已坍塌,瓦片堆在院心,有株原生野山茶花,树高10多米,胸围1. 48米。树龄300多年,原供神石仍在原处,是一块1.45×1.45×1.45米的不规则大石头,从石前香火可以看出,至今村人仍在祭祀。
关于石头神有两个传说。一个说当年建斗姆阁时要抬这块石头去做神台,但多少人也难移动,既使抬走,第二天一早又回到原地方。于是村民将石头神作为本村土主盖庙供奉。另一个说法,这块石头是从山顶滚到这里,夜间会变野马出来害人害庄稼,后来盖庙祭祀,就再也不害人,而是保佑村民清吉平安。
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在楚雄市境内过去供石头的土主庙,还有紫溪山脚前进乡云箐村公所王家村小学,原来是土主庙,供的是石头土主,尊称“碌罗”,如今石头已不见了,院内保存了两株400多年树龄的古茶花,一株名国楣,一株名胭脂,皆为茶花珍品。子午镇以口夸村向天坟下方大庙过去供的是似虎形的黑石头。紫溪山西部平掌村公所尖山子村土主庙、大麦地乡土库房村土主庙也是供奉石头土主。据彝族老人者厚培先生介绍,他的家乡三街镇黑泥办事处眯咪村土主庙供的也是石头,这块石头是救了全村人姓命的英雄变的。因为他舍身救大家,村民把他抬回来作为土主供奉。最原始的石崇拜在树苴九街法戛箐,那是一条长约2米粗50公分右左突兀挺立似男子生殖器的石头,当地彝族尊为石祖祭祀,附近一石似女阴(已破坏),妇女们在观音会时祭祀。
“碌摩”一词是彝语,意大石头,以上考察资料可以看到这些土主庙原本供的都是石头,而且多数是原生的。石崇拜是楚雄地区彝族先民生殖崇拜、山神崇拜的例证,直到南诏国时受佛教影响,才“覆之以屋”而成土主庙。再从南诏蒙氏封神石为“南岳安边之神”(云龙)、“西岳景帝”(淜门)来看,南诏蒙氏时同威楚骠川以及紫溪山(古称薇溪山)久远的联系,而且笔者认为,鹿城古称“峨碌”也可能来源于原始的石崇拜。至于原先供奉石头的神庙,今天又宣宾夺主地供奉了有姓氏的“本官老爷”、“土主老爷”,是后来白族、汉族移民把自己的信仰融合进了彝族的原始崇拜中,而且彝族自身在社会演化中也将英雄崇拜、祖先崇拜与土主崇拜相融合,使土主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和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