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区阿旺镇岩头村的太阳谷,平均海拔2200米,这里是进入东川的门户,也是一个特色农产品交易和餐饮特别兴旺的地方,听人说,当地居民光卖烤洋芋一天的营业额就能达三万元。
在太阳谷,我接触并认识了三个彝族人。一个是真诚、朴实,干事充满韧劲的“玛咔姑娘”;一个是倔强、善良,具有家乡情怀的邵天稳老师;还有一个是天真、活泼,对未来充满正能量的邵小雪,她是邵天稳老师的女儿。他们都是彝族人,他说自己从2003年至今,在太阳谷耕耘了16年,一直想利用这里彝族人口集聚、民族特色浓厚的地域优势,策划推进“太阳谷·千鼓彝寨”的项目。这个项目是一个集彝族歌舞表演、农耕文化体验、农家产品销售为一体的文化旅游项目。他准备投入建设资金5000万元,建设有99家人、88盘磨、77口缸,还有一座长约300米的玻璃桥——思乡桥。“玛咔姑娘“是他的合伙人,女儿邵小雪对他也非常支持。现在他唯一的瓶颈就是周边环境有些不太配套,而且也缺少资金支持。
我听了以后,感到文化旅游项目前期是要靠政府培育的,而一个本身底子并不充裕的民营企业家能够专注于其中是需要莫大勇气的。受他的感染,也抱着为他争取一下的想法,我邀请了普陀区合作交流办和昆明市扶贫办的负责人前来考察,论证该项目的可行性和合规性。大家看后,普遍认为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听得见乡音、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可以成为新时代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对该项目都表示支持,但要求必须增加“消费扶贫”“旅游扶贫”和“就业扶贫”等方面的内容。
于是,我们策划并推进了岩头村小组种植小区项目,作为“太阳谷·千鼓彝寨”周边的配套项目。岩头小组集体经济组织自筹45万元用于土地山地、林地和草地流转,沪滇帮扶资金355万元用于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土地平整、土石开挖和围墙篱笆建设),常年生的红豆杉、冬桃、松树等林地植物种植,牛羊养殖的配套设施。集体经济组织再将流转的山地、林地、草地以及附属配套设施租赁给“彝寨”使用。
2019年春节,“太阳谷·千鼓彝寨”项目正式开业。当年11月底,“彝寨”项目顺利通过省级评选,荣获“云南省乡村健康旅游目的地示范区(点)”称号,成为云南省仅有的8家乡村健康旅游目的地示范区(点)之一。让人欣喜的是,“彝寨”正逐步成为东川文化旅游建设的新名片,展现出愈来愈浓郁的人文气息,成为彝族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集聚地。(讲述人:边慧夏)
听见乡音留住乡情
2020年3月30日,一个百花盛放的春日,“太阳谷·千鼓彝寨”迎来了首批旅行团25位客人。当游客们踏上彝家木楼,走上景观栈道,倾靠围栏,极目远眺,在原生态的文艺表演和自然环境中体验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彝家生活时,对美丽乡村建设也别有一番感受。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立足之本。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民族多元化也是云南旅游业发达的显著特点。东川少数民族有彝族、回族、苗族、布依族、白族、纳西族,又以彝族人口居多。阿旺镇太阳谷的千鼓彝寨项目开业以来,以民族特色乡村旅游为平台,村民通过参与彝寨内的养殖、种植、旅游服务等就地就业,目前已经惠及261贫困户1015名贫困人口。
在援滇干部的眼中,听得见乡音、留得住乡情的太阳谷文化彝寨,真正让乡愁敲响了彝族年,让旅游撬动了小康梦。外地游客来到这里,享受的不仅是彝家人的浪漫与欢乐,还有回归乡村特有的温馨和自然。
(掌上春城记者:李严 周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