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婺故地 绿美乡村 宜居插甸
作者 ​李绍德 徐雅鑫 2024-05-15
原出处:彝族人网

近年来,武定县插甸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绿美村庄建设,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示范点,实现了村寨环境“美”起来,文明新风“吹”起来。
74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dimage001.jpg74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进哪吐村下核桃树民小组,绿树成荫,一步一景,房前屋后都种上了漂亮的绿植。过去的下核桃树村民小组垃圾随处可见,下雨的时候路上十分泥泞,因为缺少活动场所,村民的文化生活也十分单调。现在,村子宽敞的道路两旁,不仅花木葱茏,环境卫生整洁。高大繁茂的核桃树树静立在村寨中心,建在清澈见底的村间河凉亭下歇脚的男女正谈天说笑。伴着村里的一树一景,乡愁在其间流淌。74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dimage003.jpg74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水城村位于驰名省内外的水城河自然景区,水城河流域范围内植被茂密,生态环境良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水城河数道不同类型的瀑布,河床两岸巨大奇特的红砂岩与原生植被交融一体,形成靓丽景观。当地人称水城河是“头戴绿草帽、中间石肚翘、脚下清泉流”的绝美山水风光旅游地。74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dimage005.jpg74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3年,插甸镇在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中,以水城河流域9个村民小组为试点,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全面消除,农业面源污染有效管控,农户思想观念全面转变,走出了一条适合镇情的农村“两污”治理“新路径”。74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里的洗菜池、洗手台、化粪池、浴室都接入了污水管道,畜禽粪污废水做了专门处理,现在村里苍蝇蚊子基本看不见了,环境明显好了太多,到水城观光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了。”水城村党总支书记蒋先德高兴地说。74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dimage007.jpg74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插甸镇位于武定县城北部,距县城27公里,距昆明市85公里,辖区总面积351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42个村民小组6905户24103人。108国道、长己公路穿境而过,素有“武定北门”“滇北锁钥”之称。全镇耕地保有量5.8万亩,土地广阔,水城河、插甸河横跨全域,螃蟹箐、烂泥箐等水库点缀其间,山、水、林、田、湖交相呼应,风光独特,拥有“奇山秀水、宜居插甸”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插甸镇从扩“绿量”、提“绿质”、增“绿效”三个方面开展绿化美化建设,建立健全“绿美乡村”示范村管护方案,保质保量把插甸镇建设成为村新、景美、业盛、政通、人和的幸福家园。74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该镇制定了《插甸镇绿美乡村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组建工作专班、突击小分队和日常工作队实施“党建+绿美”工程。实施楚雄州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7851亩,种植麻栗、华山松等树种15.28万株,绿美村庄建设60亩,香樟等绿化树木3500余株。补植板栗4500株。以“政府组织领导+村干部村民主体参与”的形式形成合力,因地制宜增绿补绿,带动群众在房前屋后、庭院内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以木盆、坛罐等闲置物品栽种庭院景观。在上沾良村开展绿化苗木就地扦插培育试点工作,年底前预计为全镇提供3-5万株绿化苗木,有效解决购买苗木困难、运输成本高、成活率偏低的问题。74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dimage009.jpg74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切实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突出整治目标,重点整治房前屋后、院坝竹林、公路沿线等区域,清除垃圾9.15吨,清理公路两侧沿线89公里,拆除乱挂乱贴5处。利用区域“边角料”,因地制宜打造风格各异、小而美的“口袋公园”16个。压实责任增强“执行力”。成立专项检查督导小组,不定时开展专项督查考核评分,切实将责任落实到人,增强整治行动执行力,截至目前,反馈到村54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74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突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喇叭响起来、横幅挂起来、微视频拍起来、倡议书发起来、志愿者马甲穿起来”等多种形式,宣传整治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在全镇开展“红黑榜”公示等,逐渐改变群众陈规陋习,有效激发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营造“人人谈改善、户户比进展、村村搞创建”的浓厚氛围。74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dimage011.jpg74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重统筹推进,把绿美乡村建设融入到产业发展之中。哪吐村实施绿化示范项目1个,打造“微景观”,发展“庭院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配套建设产业发展及旅游服务相关基础设施,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带和“绿美经济”聚集区。精心筹办“庆丰收·促和美”武定插甸丰收节,发展“节庆经济”,建立一条集农业观光、美食体验、生态休闲等元素于一体的绿色经济产业链,着力打造吃、住、游、购、娱等多元化消费场景,实现一二三产有机融合。74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dimage091.jpg74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插甸镇将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深入实施“农业+文化+旅游”战略,发展一批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田园综合体验项目、生态民宿群项目。做大做强本土特色产业,走出一条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增收致富路,让群众共享“景色怡人、生态养人、产业富人”的绿美宜居新乡村。”镇长杨旭保信心满满地说。74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徐雅鑫,插甸镇)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