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婺故地田心乡:土瓜种出好日子
作者 李绍德 武学成 李国俊 曾海悦 2024-11-09
原出处:彝族人网

“今年我家的土瓜很好,第一次去就挖得一个大土瓜,从未见过!”家住武定县田心乡火嘎村委会大水箐村民小组长张尽帅满脸笑容地说。消息不胫而走,记者赶去他家看他的“土瓜王”,经乡、村干部,村民现场过秆,足有10.15公斤。
t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ximage001.jpgt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张尽帅说:我家种植土瓜已有六七年了,每年7亩左右,收入3万多元,今年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帮助我们开展科技培训,协调解决在种植、管理、销路方面的困难,目前有很多客商前来预订,加上今年雨水充裕,长势很好,一开挖、车子就在地边等候,看来今年亩产会达到3—4吨左右,均价2.5元,收入会达4万多元。”t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ximage003.jpgt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家种的土瓜还不算多,多的是汪建春家种25亩,我们组35户,144人,种植土瓜300亩,收入200多万元,户均6万多元,加上种植烤烟357亩,收入180多万元,周边村民来我们这里打工,供吃、接送一天120元,村民的生活是越来越富足!”张尽帅补充道。t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ximage005.jpgt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这里的土瓜比其它地方要早熟一个月,各种条件几乎就是为种土瓜‘量身打造’的。”火嘎村党总支书记董江边走边和我们说。t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ximage007.jpgt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武定县田心乡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在大水箐村、永西亨村、小团山村发展土瓜种植产业。为了让土瓜种得好、管得好、长得好,乡、村两级积极引导农户科学种植、管理、除草,规模化连片种植,不断提高土瓜的产量和品质。乡里还拍摄了土瓜宣传片,设计土瓜包装箱,引进了惠农直播带货,创作了土瓜宣传歌谣,成立了土瓜兄弟篮球队,举办了土瓜节系列活动等。t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ximage009.jpgt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进入11月份,田心乡火嘎村委会的马路边,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一袋袋扁圆白黄、整齐好看的土瓜一字排开,村民们正忙着销售土瓜。t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我们村的土瓜不愁卖,前几天就有采购商打电话来预订了,每公斤2.6元。今年我家种了10亩,每亩能挖出6吨左右,每亩除去籽种、化肥、人工等1000元成本,将近能有14万多元的纯收入!”火嘎村委会大水箐村脱贫户赵红军满脸喜悦。t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ximage011.jpgt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4年2月,经权威机构检测,田心土瓜样品固含量高达21.0%。富含蛋白质、氨基酸、钾、粗纤维、钙等10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田心土瓜”连续三年被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楚雄州农业农村局认定为“一村一品”。由于个大甘甜、汁水饱满,刚上市就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被带货主播及外地消费者称为“东南亚”最好吃的土瓜!t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亩土瓜换两轮,五亩土瓜换四轮,十亩土瓜起高楼,来年媳妇讨进门。土瓜种植已然成为了当地村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2024年火嘎村种植土瓜800亩,产量4000多吨,预计产值超1000万元。t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ximage013.jpgt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下一步,我们将对标土瓜精深加工,瞄准田心土瓜保健饮品、保健食品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研发,进一步做实做细土瓜品牌创建基础工作,让田心土瓜从一季有向时时有、从卖得出去到卖得响亮、从卖单一农产品到卖深加工产品转变,把土瓜打造成为田心优势产业,以‘小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大发展’!”田心乡乡长杨成武表示。t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武学成,武定县融媒体中心;李国俊、曾海悦,田心乡)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