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弥勒西山的彝寨玉米辫
作者 杨学诗 2024-10-11
原出处:彝族人网

yumi3.jpgCW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崇山峻岭的云南弥勒西山的彝寨,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生产大丰收,人们把一时吃不了的玉米编辑成辫,提到树上保存。怎么做,看似风吹日晒雨淋,其实因在室外悬着而挺通风透气脱水快,不打防虫药水也可在半年内能保证粮食不生虫不变霉,不失为比较环保的一种储粮办法。同时,构成彝寨一道道奇特靓丽的景观,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对此,2021年11月16日国务院主办的中央直属党报、全国经济类报刊中权威性、公信力最强的报纸《经济日报》,2024年1月10日的中共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都做了热情洋溢的报道。
CW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49ef2642a0540ca65f24ee073b1bfd.jpg1728549144932674.jpgCW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寨玉米辫,标志着山里农民科学种地的成功,同时折射出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彝族农民储粮的智慧,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农民带来的实惠!CW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简介:杨学诗,男,地道的弥勒彝族支系阿细人,1958年生,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80年参加工作,曾任学校副校长、党总支书记,市教研室主任等职。1981年开始课余走笔,已在《文艺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彝族文学报》《人民教育》《云南教育》等省内外报刊发过小说《审版费》、散文《彝山捡喜》、报告文学《大山的女儿》、论文《试谈学生作文的创新》等700余篇作品,其中《大山的女儿》《我的汉族大爹》等数十篇获州级及其以上的奖励,单独或与人合作编辑出版了《云南省中考政治开卷考应考大全》《杨学诗报刊论文选》《红色马龙》《弥勒彝族志》《中国彝彝族阿细民间故事》等书多本。2001年被省教育厅、人事厅表彰为“云南省优秀教师”,2003年被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2004年被省人民政府认定为“云南省特级教师”。2008年,其家庭被中央综治办、全国妇联、公安部、司法部等部门联合授予“全国‘平安家庭’示范户”的荣誉称号。现为弥勒作家协会顾问,政协弥勒市委员会文史资料文史员,弥勒第五中学退休教师。

dasdf.jpg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