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武定插甸镇:彝家山寨菌飘香
作者 ​李绍德 王静 郭晓文 2023-03-25
原出处:彝族人网

阳春三月,正是春耕春种好时节。走进云南省武定县插甸镇哪吐村,羊肚菌种植基地,只见黑色遮阳网下,一墒墒羊肚菌星罗棋布,十分惹人喜爱,菌农们忙得不亦乐乎。
k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k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种植户李军的32亩大棚里,密密麻麻的菌丛中摆放着一个个营养包,一朵朵吮吸着丰富营养的羊肚菌正不断地往上蹿。李军耐心地指导村民如何收割,一边提着菌桶,一边拿着小刀小心翼翼采收,丰收的喜悦,快乐的笑声响彻棚外。k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k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阳春三月,正是春耕春种好时节。走进云南省武定县插甸镇哪吐村,羊肚菌种植基地,只见黑色遮阳网下,一墒墒羊肚菌星罗棋布,十分惹人喜爱,菌农们忙得不亦乐乎。
k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k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血气方刚的李军,报着学习一门技术,闯出致富之路的决心,到外地学习种菌技术,学成归来后他用自家的土地种植,一次次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李军种植的食用菌赢得了市场。2005年李军率先成立了插甸镇哪吐村食用菌协会,有很多农户加入协会种菌,在李军的精心指导下,报团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k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k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消息不胫而走,得知云南武定种植食用菌效益显著的消息后,李军被四川、贵州等地高薪聘请去当种菌技术指导,在外发展的几年里,李军始终心系家乡,家乡的发展时刻牵挂着他的心。k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2年,李军毅然谢绝了外地的优厚待遇,回家创建属于自己的这片热土上大显身手。k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羊肚菌种植户李军)

我从去年11月回来就在家乡租地,种植羊肚菌18亩,大球盖菇14亩,羊肚菌第一次收益还是可以的,每亩差不多达到300公斤左右,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来说,100元一斤效益还是比较可观。k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k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个人的创业路,一群人的“致富经”,哪吐村的食用菌种植一头连着个人梦想,一头连着村里人的希望,现在越来越多的插甸青年返回家乡发展食用菌种植,返乡创业者不仅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更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支生力军,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是“最有希望的新型职业农民”。k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k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省委组织部驻哪吐村工作队员普秋榕:k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哪吐村委会从政策、资金和技术上持续扶持优秀乡土人才把产业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归雁经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村。”k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军看着一桶桶个大饱满、鲜嫩清香的羊肚菌,心里美滋滋的。k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k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羊肚菌种植户李军:k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年前,我打算种植羊肚菌30亩左右,按照现在我的技术能力来说,亩产在300公斤左右,我打算种20亩大球盖菇,争取拿到每亩两吨左右的产量,我相信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有信心有能力把这件事情做好,带动周边的农户,共同致富。"k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k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下一步,哪吐村将进一步拓展延伸产业链,做强做大食用菌产业,打造插甸食用菌品牌。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战略,营造青年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深入落实创业小额贷款扶持政策,构建完善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助推乡村振兴进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凤申信心满满地说。k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单位: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王静、郭晓文,武定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