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牛阿呷“云梦彝山”服饰秀将在京亮相
作者 第一纺织网 2019-10-18
原出处:第一纺织网

未标题-12.jpg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9年10月22日,在北京景山,四川凉山彝族服饰传承与创新代表人物、彝绣非遗传承人、原创独立设计师阿牛阿呷将携最新创作的彝族创新服饰“云梦彝山”系列作品亮相“锦绣中华——201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悠久、灿烂、绚丽、多彩、深远的彝族服饰文化走出凉山,走向中国,走向世界……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服饰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历史留下的印迹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3.jpg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凉山彝族地区,绚丽多彩且具有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彝族服饰就是彝族最具标志性的民族符号了。传统彝族服饰在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就是其中的代表,它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服饰,具有彝族族徽的意义,其工艺精湛,独一无二。也因此彝族服饰携手彝族毛纺织及擀毡技艺,双双登上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4.jpg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服饰是彝族先民智慧的结晶,由于地理、历史、文化和彝族不同方言杂居的特殊性,使得昭觉的彝族服饰呈现出绚丽多姿。昭觉彝族服饰特色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持了传统风格,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彝族服饰正是昭觉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代表。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昭觉县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建州之初的州府所在地,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是大凉山的腹心之地,周边与各次方言区比邻,天然地具有“海纳百川”的气质,这里的彝族服饰特色古朴、独特而多样,不仅完整地保持了传统风格,还汇集了凉山彝族地区的服饰及服饰文化艺术。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不断交流、综合发展的大方向指引下,昭觉也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彝族服饰文化之乡。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5.jpg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服饰技艺:服饰文化的“活化石”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服饰华彩纷呈、底蕴深厚,承载了四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着历史悠久的彝族文化基因,传承着彝族传统审美和工艺的精粹。由于支系繁多,种类丰富,据不完整统计有三百种以上,也因此被称为“穿戴在身上的历史”,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6.jpg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历史久远,据传是由北方古羌戎迁徙而来,与当地的土著部落融合,成为了彝族的先民。凉山彝谚里也有“人从北方来”一说。即便现在凉山彝族已经多为农耕畜牧生活,但先民游猎时期带来的生活方式依然对现在产生影响。另外,现今彝族仍旧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昼夜温差大,畜牧业中又以羊为主,自然而然就地取材,羊毛成为了凉山彝族纺织物中最为重要的材料。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7.jpg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彝文古籍《起源经》记载,彝族弹毛擀毡,始创于先祖阿约阿先时代,而纺线织布,则始于彝族英雄支格阿鲁的母亲蒲嫫列依时代。文献记载最早见于汉代,但它的起源和存在应与汉文献记载更早。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滇王家族”墓地出土的铜俑中有的身着麻装,也有的身着袈什、擦尔瓦,显得十分华丽。由此可见,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的“滇国”时期,西南彝族的纺纱品除了麻布,还有工艺精美的毛制加工品袈什、擦尔瓦。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地区毛纺织袈什和擦尔瓦是男女老少的必备之物,也是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服饰,其工艺精湛、充分展示了彝族人民的劳动智慧。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8.jpg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擦尔瓦是彝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羊毛披毡,似斗篷,有长有短,有纯白色的,也有黑蓝色的。长的可至膝盖之下,下端饰有长穗流苏。因为大凉山海拔较高,早晚温差大,它昼为衣,夜为被,雨为蓑,寒为裘,四季不离。袈什有单层和双层两种,单层的称“沙博或阿博”是套在擦尔瓦里面穿的。擦尔瓦穿着简便,在劳作时可披用,在盛会上也可作为礼服披着。有本色、灰色、白色、黑色,也有染为蓝色的。  无论袈什还是擦尔瓦,是凉山彝族服饰中最具标志性的服饰之一,是就地取材的典范,零浪费剪裁的样本,其简洁大气的形制也易与任何服装搭配。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服饰千百年的演变及发展中,擦尔瓦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也为设计师的民族服饰文化创新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之根。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9.jpg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服饰传承人用技艺编织出美好生活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然而四川省大凉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一个个村寨分散在重重高山深谷之中,交通闭塞严重阻碍当地经济的发展。语言的障碍,教育的滞后,也让传统彝族社会难以追赶现代发展的步伐。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川凉山彝族服饰传承与创新代表人物、彝绣非遗传承人、原创独立设计师阿牛阿呷说:“现代信息如此发达,但很多人仍然觉得少数民族文化距离城市很远,不属于主流时尚。”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20.jpg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牛阿呷是第一位走上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彝族设计师。在2018年10月26日中国国际时装周(2019春夏)T台上,她携个人作品“白云间”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亮相,撷彝乡山间一抹亮色,为观众演绎了民族时尚的无限可能。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实,大批设计师一直在不同的文化相遇、冲突、融合过程中寻找少数民族融入当代生活的语汇。时代在发展,如今的年轻人已步入现代化轨迹,民族地区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山里山外的人都渴望将彝族人的日常物产转变为市场商品,让古老的彝族文化能够走出桃花源,为外界所熟知。  羊毛披挂大衣门襟装饰彝族经典图案羊角纹,压褶毛毡制作的吊带连衣裙简洁、典雅,阔腿裤下摆点缀镂空图案,硬朗外套搭配塔型渐变长裙……经设计师改造后的擦尔瓦,成为一件件适应潮流变化的时尚单品,更展示出民族时尚所蕴含的神秘能量。“它所用的核心工艺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它所用的面料都是依照彝族传统工艺所制成的,版型也是根据传统的造型所设计,彝族服饰的传统文化基因可以说已经融入到我的设计中。”阿牛阿呷说,她用自己手中的针线、画笔,编织描绘出家人美好的生活。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21.jpg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生产性保护让民俗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特别是在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和凉山州全域旅游规划、围绕打造昭觉县为凉山东部“一枢纽五中心”城市的布局下。昭觉县结合文化扶贫,积极探索民族手工艺等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路子,走产业化道路,带动了一批贫困家庭彝族妇女在家就业,实现了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目标,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的经验和路径。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让彝族服饰得到传承和发展,从2002年开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委政府将保护传承和发展彝族服饰文化作为重要工作开展。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22.jpg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首先通过生产性保护,让传统彝族服饰与市场接轨。“生产性保护”是目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词。是指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产品,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并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方式有自给自足式生产、商业生产等方式。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昭觉县青年创业培训中心从2002年开始将彝族服饰制作技艺作为重点培训科目,十几年如一日,培养了无数服饰文化行业优秀人才,改变了无数山区彝族妇女的人生,也开创了妇女灵活居家就业的先例。在昭觉乃至整个凉山,游走在自给自足式生产到商业生产之间的民间制衣人队伍日渐庞大。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23.jpg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另一方面昭觉县通过举办节庆、参加展会等,推动地方民族服饰文化发展,树立品牌。从2004年举办第一届彝族服饰文化节到现在,昭觉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彝族服饰文化节。此外,昭觉彝族服饰曾代表凉山州赴京参加过“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第六届国际白银年会”等多场文艺展演,向外界充分展示了昭觉厚重的彝族服饰文化和浓郁的彝族风情。通过成功举办彝族服饰文化节,也坚定了昭觉立足资源优势,走特色化产业路子的信心和决心。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24.jpg0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曲比子拉 编辑: 曲比子拉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