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英雄李文学殉难地遗址——云南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作者 ​南涧彝族自治县博物馆 2024-07-19
原出处:​南涧旅游

李文学简介

李文学(1826—1874),又名李正学,彝族,原籍南涧县无量山镇红星小李自么村。父亲姓字,后入赘舍左地村李姓,遂姓李,彝族。母亲是弥渡瓦卢张氏,也是彝族,南诏王苗裔。张氏九月怀胎,临产期,家里无粮,返娘家借粮归途中生下李文学。s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40713134544_001.jpg

小李自么李文学故居遗址

DM_20240713134544_002.jpg

舍左地石路遗址

李文学十岁就为当地豪绅帮工做苦役,自小受尽苦难。家里有五口人,年收粮食交租后剩余不多,不足为生,多靠父亲打猎为生。清咸丰五年(1855年)天干大旱,五谷不收,庄主逼租,皇差索粮,父亲被野兽所伤而死。母亲不胜悲伤,差点服毒自尽,幸亏被王泰阶救活。李文学知道后,从庄主家赶回看望母亲。哭着对王泰阶说:“幸亏王地师救活我母亲,可是家中已无粮交租,还要怎么活下去。”王泰阶说:“不活者,又非你一家,哀牢诸夷不活,天下生灵不活。满贼不灭,庄主不除,你与夷众当生生世世为满贼之奴仆,汉豪强之牛马。”文学说:“王地师说得对,可是又能怎样?”王泰阶的徒弟李学东慷慨地说:“与其为奴仆马牛而不死不活,不如拔刀而起,杀满贼戮庄主而不活。实则比乃唯一之活路耳。方今之世,哀牢诸夷莫不怨庄主,天下生灵,莫不恨满贼。苟君能振臂一呼,非仅哀牢诸夷闻风响从,且天下生灵亦必归附,我与王地师誓随左右,供驱策,万死不辞,为我南山诸夷除害。”李文学就说:“今既有王地师为我师,学东弟为我助,我何惧哉?”s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40713134545_003.jpg

无量红星黑么苴李氏祠堂局部

李文学起义简介

清咸丰六年四月初七(1856年5月10日),在太平天国反清斗争的影响下,李文学与王泰阶、李学东、杞绍兴等人在弥渡瓦卢村后山天生营誓师起义,共戴李文学为“夷家兵马大元帅”。李帅即擢王泰阶为参军,运筹帷幄。杞绍兴为副参军佐之。加李学东为上将军,统诸将士,驰骋疆场。鲁得盛为副上将军佐之。王泰阶根据李文学、李学东与诸将士卒夷民之意,而草檄文曰:“我哀牢夷民,历受汉庄主欺凌,僻居山野,贫苦为主,几十世矣。自满贼入主,汉庄主与之狼狈为奸,苟虐我夷汉庶民,食不就口,衣不蔽体。白发爹娘,呻吟于床;幼弱子女,扶门饥啼。方今刃及颈项,岂空奢冀免死?矛逼胸膛,何望乞怜求生?本帅目睹惨状,义愤填膺,爰举义师,驱逐满贼,除汉庄主。望我夷汉庶民,共襄义举,则天下幸甚。我哀牢夷民亦幸甚!”提出了““铲尽满清赃官,杀绝汉家庄主。”的革命口号。s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40713134545_004.jpg

李文学起义军当年开山种庄稼垒砌地埂局部遗迹

DM_20240713134545_005.jpg

李文学起义军开山种庄稼山地遗迹

起义军确定蜜滴为帅府,在帅府者,文为参军,武为将军,各有副者佐之。驻守要地者为都督,各有副将军佐之。“帅府得养常军二千,都督府养军一千,常军总数不得逾五千。收庄主田亩耕之,则军不忘农,可以战;粮不全取于民,民得以养。十八至四十岁之间的男女,必练以战阵,战则集之,不战则耕;男任战,女任运,男女各有其职,力可专。”经历苦难的人知道,山野养民之道,在薄粮赋,重农、牧、纺、猎,提出帅府督府近郊之庄主田亩,悉收为军耕;庶民原耕庄主之田,悉归庶民所有,免租薄赋,按岁所获,课赋二成,荒不纳,民多则府多,民少则府少。民众力耕,民不损,府不少。朝廷断起义军盐、铁,起义军鼓励民众以事牧、纺、猎,由帅府总收皮、毛、麻、麻布,与汉商贾易盐、铁,同时起义军重开采矿产,制作武器;这样府之用不取于民,而民得利,用不了多久,就达到民富府实。s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40713134545_006.jpg

李文学起义军铅矿开采点遗址局部(无量山镇红星村委会发来昌山)

DM_20240713134545_007.jpgDM_20240713134545_008.jpg

无量山镇红星木瓜树券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年李文学率众建造

李文学起义延续了20年(1856—1876),通过养民,实府库,修武备,固守礼社江之西,经略哀牢山迤西之地,尽缅暹、交趾之边陲,拓地千里,得米、盐、铁之利,北联大理回族起义军杜文秀,南结按板哈尼族起义军田四浪,团结彝、汉、回、苗、哈尼、傈僳、傣、白等民族共同反清。南征北战,在哀牢、蒙乐、六诏山区包括了现在的南涧、弥渡、景东、镇沅、墨江、南华、楚雄、双柏、元江、新平、红河、元阳、金平等10多个县所属的全部或部分地区,人口达50多万人,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设立蜜滴府帅,先后建立了8个都督府:猫街都督府(今南涧)、鼠街都督府(今景东)、者干都督府(今景东)、安彝都督府(今墨江)、锷嘉都督府(今双柏)、阿雄都督府(今南华)、南靖都督府( 今新平)、杨明都督府(今元江)。控制了哀牢、蒙乐、六诏山的大部地区,坚持革命斗争、综合治理社会20年,使哀牢山各族人民摆脱了清朝政府的压迫和地主阶级的剥削,获得了暂时的政治解放和思想自由,基本上实现“耕者有其田,民得小康”的理想。s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40713134545_009.jpg

起义军军营驻扎地

DM_20240713134545_010.jpg

DM_20240713134545_011.jpg

起义军营地战壕遗址

DM_20240713134545_012.jpg

太平山起义军人蓄饮用取水点局部

DM_20240713134545_013.jpg

起义军下山路面遗迹

李文学英勇就义

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清军调集重兵围攻大理,李文学率部将3千余人救援大理杜文秀起义军,战斗失利,部队退守南涧,侍卫将军李明学叛变,出卖了李文学。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3月25日,李文学在南涧无量华山乌龟山被清军凌迟处死,壮烈牺牲,上将军李学东率部坚持战斗到1876年。随着李学东病死,坚持斗争20年的李文学反清起义随之失败。s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40713134545_014.jpg

修缮前位于无量乡乌龟山的李文学殉难遗址(适志宏摄)

李文学牺牲后,哀牢、蒙乐、六诏等地区的各族起义群众,“老幼皆嚎歌山野”,清贡生夏正寅有联云:十八载励马磨刀,当世英雄,志在灭清兴汉,完整河山成一统;千百户馨香俎豆,今日人民,心存覆浪翻江,口碑清史颂达人。李文学及其起义事件被当地彝族群众广为传颂,并将李文学尊奉为神,各大名山及彝族聚居地都有祭奠李文学之庙。在无量山镇华山村乌龟山“殉难地”建造了一座大司藩,当地人常年到小庙焚香烧纸,敬献祭祀,并把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五作为祭日,举行朝山活动,来缅怀和纪念李文学。s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40713134545_015.jpg

太平山大寺北面大司藩纪念点

DM_20240713134545_016.jpg

南涧县宝华镇石洞寺 (任海芬 摄)

DM_20240713134545_017.jpg

石洞寺佛龛上的李文学(中)、王泰阶(右)、李学东(左)塑像 (任海芬 摄)

DM_20240713134545_018.jpg

灵宝山李文学庙

李文学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所创造的英雄业绩,却永远放射出不朽的光辉,它在哀牢、蒙乐、六诏山区人民心中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历史丰碑,起义规模之大、影响之远、意义之深,是云南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所难以比拟的,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继承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不断提升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水平,更好地发挥革命文物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中的作用,李文学殉难地遗址于1996年9月被南涧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对遗址进行保护修缮,2021年1月被云南省文物局公布为云南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s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40713134545_019.jpg

2015年5月11日修缮竣工李文学殉难地举行开光仪式

DM_20240713134545_020.jpg

李文学塑像

DM_20240713134545_021.jpg

修缮完成的李文学殉难地遗址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南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参考文献:
【1】夏正寅撰,大理白族自治州李文学研究会编印.哀牢夷雄列传[M].云新广(2016)准印字第0439号
【2】大理白族自治州李文学研究会编.夷雄丰碑[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8.8
​文图来源:微信公众号-南涧旅游;原出处:南涧彝族自治县博物馆。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