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1949年4月16日,经中共云南省工委批准,滇西人民自卫团在祥云下庄街玉峰寺宣告成立,李鉴洲任自卫团军政委员会主任,陈家震任副主任,金重任参谋处长,普之宝任政治部主任,何以中任副主任,普兆三任后勤处长,马超任副官长。自卫团下辖第一支队的6个大队和1个政工大队,人数近千余人。1949年7—8月,边区党委决定,将滇西人民自卫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八支队,李鉴洲为支队司令员,张天祥为副司令员,陈家震为政治委员,参谋处长为左蕴章,政治部主任为金重,后勤处长为普兆三。1949年12月中旬,滇西人民自卫团集中在祥云下庄街整编为36、37、38三个团、一个警卫员、一个侦察连、一个政工队,共三千人。36团团长为张灼生、副团长环克昌、政委徐冰。37团团长为张天祥(兼任)、副团长尹民志、副政委杨希孟。38团团长丁锡功、副政委姚勋。警卫营营长刘茂恒、副教导员肖何。12月26日,部队召开万人大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八支队成立。1950年3月8日,边纵第八支队与14军先遣部队在楚雄胜利会师。1950年4月,楚雄军分区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八支队及其策动起义而改编的暂编总队改编为军分区主力团,同时抽调730余名干部战士,充实专区公安大队和各县公安大队。编余人员,有些转入地方政府工作,多数复原还乡。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八支队,在滇西地区战斗了一年零3个月。从创建时仅有40余人的武功队,发展成为拥有3个团共3000余人的“边纵”第八支队。活动遍及滇西16个县。在60多次战斗中曾攻克县城5座,击毙和俘虏敌官兵(包括地霸土匪武装)1000余人,缴获机枪12挺,冲锋枪、卡柄枪及各色步枪900余支,子弹近万发。对策应滇东南的武装斗争,发展云南革命形势,与“边纵”七支队和西进部队配合,截断敌人西逃之路,最后配合野战军全歼云南残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边纵第八支队活动于楚雄、南华、双柏、景东、牟定、姚安、大姚、祥云、弥渡、巍山、南涧等县。部队组建之初,兵源主要来自争取改编了的楚雄哨区和镇南山区等地的“抗产队”,以及农抗会员和贫苦农民为基础的踊跃参军人员。
说起这支部队,不得不提到这样一个事实,这是一支非常特殊的,具有过半彝族人参加的部队,是一支让彝族人骄傲不已的部队。
从云南彝族分布区来看,楚雄、南华、双柏、牟定、姚安、大姚、祥云、弥渡、巍山、南涧等县是主要的彝族聚居区(1948年,仅83887人的南华县,彝族人口就达3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7%,南山区的彝族占全区总人口的60%左右),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彝民起义,都被当朝政府派军队镇压了。长期以来,彝族人民深受地主和官僚的压迫,具有悠久的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的光荣传统。历史和现实原因,造成这一地区彝汉矛盾突出,民族隔阂很深。也是当时国民政府以“铲烟”为名,大肆勒索,搜刮民脂民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迫使当地彝汉群众自发团结起来搞“抗铲”。因此,在早期各地抗铲队员中,以及后来参加自卫团的农抗会员和贫苦农民中,彝族人数才会不断增多。
据史料记载,1949年2月,中共滇西工委祥云分委负责人陈家震带领总部领导何以中、李鉴洲及政工队、武工队百余人到南山,开辟南山区革命根据地。根据英武“抗铲队”的情况。2月下旬,陈家震、李鉴洲决定,将英武大队集中五街大田整训,组织部队学习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学习贯彻了人民解放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进行了政策纪律教育,提高了干部战士的政治觉悟。整训结束时,李鉴洲带领部队宣誓,正式改编为总部直属二大队,任命罗宗荣(彝族)为大队长,起贤亲为大队副,下辖四个中队,建立了南山区的第一支彝族人民武装。4月16日,滇西人民自卫团在祥云下庄街玉峰寺成立,直属二大队奉命参加整编,改编为滇西人民自卫团一支队二大队,下设四个中队共300多人,其中60%以上为彝族战士。1949年4月16日,镇南山区玉屏张开宇大队、弥渡普华大队、凤羽李郁荃大队奉命开往祥云下庄街玉峰寺整编。张开宇大队编为滇西人民自卫团一支队三大队,张开宇任大队长,周丕瑶(周四海)任副大队长,下设三个中队,共196人,其中有一个彝族中队;弥渡普华大队编为滇西人民自卫团一支队四大队,普华任大队长;凤羽李郁荃大队编为滇西人民自卫团一支队五大队,李郁荃任大队长,许耀云任副大队长,下设三个中队,其中弥渡牛街参加了一个中队,共180余人,彝族战士占三分之一以上。南山区南部是楚雄哨区,因有八乡镇,也称为八哨区。1948年11月,中共滇西工委委员陈家震、总部领导李鉴洲在哨区蚂蚁堆主持召开了八哨联防会议,以反“三征”作为党总的斗争口号,将抗铲队改称为“三抗队”,并成立了八哨联防总队,由丁锡功任总队长,李文仕任副总队长。会议期间,经李鉴洲介绍,陈家震批准丁锡功、李再民(三街小学校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2月,党组织派陈海到三街担任八哨联防总队政治代表,接着又派严实等一批干部到哨区,深入农村领导反“三征”斗争,在斗争中发展建立了农抗会,创建了革命根据地。1949年5月,自卫团总部将哨区联防总队调到祥云下庄街整训,正式改编为滇西人民自卫团第二支队(团),任命丁锡功为支队长,赵明为教导员,王连英为政工队长,下辖两个大队和一个直属中队,共二百五十余人,其中彝族占三分之一以上,仅在三街多依树一带彝族聚居地,就有20多人参加了整训。
从1948年冬至1949年春的半年多时间里,中共滇西工委在南山彝族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建立了滇西人民自卫团一支队的二、三、四、五共四个大队和二支队,共计1300多人,由彝、汉、白、回等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武装部队,其中,彝族人数占到了一半以上。
在南山区的“三抗”斗争中,党培养了一批各民族的地方干部,成为军政工作中的骨干,为创建南山区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1948年底,党组织发展罗宗荣、起贤亲两名彝族干部加入了共产党,建立了第一个彝族山区的工作据点。1949年2月下旬,五街大田整训后,陈家震、李鉴洲就在大田举办了干部训练班,把反“三征”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一批骨干集中学习训练,4月,又在永宁一街举办了政工干部训练班,培养了一批彝族干部,干部的培养为建立南山区各级人民政权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1949年4月,中共滇西工委祥云分委在永宁一街建立了南山区第一个人民政权——英永玉政治裁定处,7月改建为南山区人民政府。到10 月止,党先后在凤羽力苴地母庙建立了凤文永区人民政府,在楚雄三街建立了哨区人民政府,设立了二十多个分区人民政府,遍及镇南九个乡,姚安两个乡,弥渡三个乡,南涧一个乡,楚雄八个乡镇,创建了一块数千平方公里的南山区革命游击根据地。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党先后在楚雄三街建立了中共哨区区委,在镇南一街建立了中共南山区委,加强了党对彝族地区工作的领导。彝族干部的培养,对南山区根据地的军政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在镇南山区,仅彝族党员干部就有罗宗荣、罗宗富等六名,非党员干部数十名。如李文聪,从一个国民党镇南县常备队的士兵,成长为一个彝族武装部队中党的优秀干部,军事上是神枪手,做党的政治工作也是骨干,每当遇到艰苦工作或战场上冲锋陷阵时,他总是用彝话高喊着“哦搭衣,脚斯!” (“跟我来,快!”之意),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如罗宗华、罗宗富在总部军政干部培训班培训后,从南山区派到弥渡三支队工作,为其它地区输送了少数民族干部。党派到南山的政工干部不仅是军政工作的骨干,而且还是民族工作的模范,他们团结各族干部,事事做出表率,如李吉昆等人,积极宣传发动群众,和少数民族打成一片。部队一休息,他们就教唱《金凤子开红花》、《解放区好地方》、《共产党象太阳》、《翻身歌》等革命歌曲。白族干部李文宝还收集整理彝族歌舞,教大家一起跳。每到战斗结束后的夜晚,战士们点起一堆堆大火,吹起竹笛,弹起三弦,手拍羊皮,政工队员和彝族人民手拉手,肩并肩,跳起了彝族人民喜爱的三跺脚,越跳越起劲,越跳干部与彝族群众的心越连在一起。彝族战士高兴地说:“哦搭特尔政工”(“政工和我们一家人”之意)。这些工作的开展,既锻炼了干部,培养了骨干,创建了南山区革命游击根据地,又使党在彝族山区的工作更加深入。
从以上史料不难看出,到1949年12月中旬,滇西人民自卫团集中在祥云下庄街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八支队36、37、38三个团、一个警卫员、一个侦察连、一个政工队,共三千人为止,彝族参军人数估计发展到了一半以上。边纵八支队中的彝族人英勇善战,如三街花西郎村彝人自卫团二支队战士罗万发在解放弥渡县城的战斗中英勇杀敌,在弥渡一座小山头上宣誓入党。1949年10月初,自卫团二支队在南山区英武(果)山与敌保5团1个营遭遇,三街上新房大丫口村彝人罗从义受重伤,后回家养伤,一个月后不幸牺牲。
彝族人为滇西的解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史料来源:楚雄地方党史研究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