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100周年专题:第一支云南人民武装主力部队在弥勒彝山诞生的过程
作者 ​杨学诗 2021-06-25
原出处:彝族人网

说起发生在滇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云南党史上之“第一”,很多人知道1928年10月13日中共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蒙自市的芷村镇查尼皮村召开,殊不知1948年3月中旬,中共云南省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省工委)在该州北部彝族支系阿细人聚居的弥勒西山第三镇的诺糯四头山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也是一个云南党史上之“第一”!
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铁证列举

中共弥勒县委党史研究室《弥勒县党史大事记》第16至17页云:1948年“3月上旬,朱家璧率部进至诺糯四头山一带密林中……3月中旬,朱家璧、张子斋、何现龙等根据省临委的决定……在诺糯四头山一带密林中组织主力部队。从此,省工委直接领导的云南人民第一支主力部队在西山诞生”。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cdd.jpg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政协弥勒市委员会《血火史诗丰碑永存》第228页云:1948年“3月中旬,朱家璧、张子斋、何现龙等根据省工委的决定,将从石屏等地带来的干部战士和弥勒的部分精干武装300余在西山诺糯四头山一带密林中组织主力部队,成立部队党委……”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共红河州委党史研究室《红河历史网》“遗址”栏目指出:“1948年3月初,国民党军队向弥勒西山发动围剿。根据省工委指示,西山游击队主力300多人在诺糯四头山组建为‘一支人民的军队’。” 该室的 《红河历史百年大事之二十九》又云:“3月中旬,西山游击队主力300余人在弥勒县诺糯村四头山组建为‘一支人民的军队’。”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朱家璧》第122页云:“朱家璧根据省工委的决定,将集中在诺糯四头山一带密林中整训的弥勒部分精干武装和从石屏等地带来的干部战士300余人组成主力部队。”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4年,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在诺糯建立纪念碑,上写:“这是中共云南省工委领导下的第一支云南人民武装主力部队!”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事件回望

弥勒西山,是一条由北向南走向的巨大山脉,横亘在弥勒城的西面,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其上地貌起伏,石峰嶙峋,林海茫茫。这里是彝族支系阿细人世代聚居的地方,现有西一、西二、西三3个镇。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不顾人民自由、和平的愿望,悍然发动内战,省工委决定在崇山峻岭的弥勒西山开展武装斗争,“配合正面战场,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见《弥勒县志》第513页)阿细人深明大义,集资买枪支持地下党于1947年10月在现西三镇的马龙组建起了西山游击大队,由阿细人杨治廷出任大队长。1948年2月10日,敌一个联防大队企图扑灭西山革命烈火,开到西山东麓的小芹田,杨治廷率队将其击溃,活捉敌军20多人,缴获一批武器弹药,从此揭开了武装斗争的序幕!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然而,2月15日游击大队在攻打敌驻地泸西的午街铺时受挫,杨治廷被俘(后杀害)——在这关键时刻,省工委立即指派我党高级将领朱家璧将军前来西山领导武装斗争。朱家璧2月29日来到西山,第一站是在现西一镇的勒克。他在此训练民兵。国民党26军师长石补天获息后感到弥勒西山已非“土共”活动,急令部下279团团长黄贤齐进剿。3月5日,黄部进犯西山,朱家璧率队出击,打死敌军40多人,打伤数十人。当敌军重新组织反扑时,朱家璧将军已率游击队员进入了现西三镇的诺糯四头山一带的深山老林里。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朱家璧率游击队进到诺糯四头山,是有目的的。1947年11月,中共云南省工委书记郑伯克到上海,向中共中央上海局汇报云南发动武装斗争的准备情况,上海局组织部长钱瑛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发动敌后游击战争的部署,布置了在云南发动武装斗争的任务,并指示游击队初建时,不要急于鲜明地打出旗帜,待报中央批准后,再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 见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云南历史》〈第一卷〉)于是,1948年初,省工委作出相应指示:“迅速抽调西山、圭山、东山、龙海山、罗平钟山乡的民兵骨干组建一支主力部队,部队番号暂称‘一支人民的军队’,由朱家璧任司令员,何现龙任副司令员,张子斋任政委,祁山任副政委。”(见《红河历史网》“遗址”栏目)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48年3月上旬,省工委特派员祁山来到诺糯四头山向朱家璧、张子斋等传达了省工委的这一指示……随即大家研究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决定先将西山和滇南来的武装游击队进行整编,编为主力部队三个中队和一个机枪班,一中队中队长李荣兴、指导员马仲明;二中队中队长李铣、指导员刘振江;三中队中队长宋文溥,副中队长张天祥,指导员杨固;机枪班长李伟。暂称“一支人民的军队”(此番号至3月下旬部队离开西山行进至石林圭山糯斗村和老庄科作短暂休整时才正式宣布)。(见《红河历史网》“遗址”栏目) 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时任朱家璧将军警卫员的毕文辉生前回忆,游击队在在诺糯四头山,一是学习了解当时的革命斗争发展形势,二是学习人民军队的纪律,三是教(学)唱革命歌曲,四是进行军事技能训练……朱将军开会说:“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人民的军队,必须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当时,游击队员个个面对巍然的大山作许愿:“奋斗,奋斗,让穷苦人能够吃饱饭!”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文辉还说当时的干群关系融洽,战友情谊很深,并举出一些细节:“有一天,朱司令‘试探我’:‘打仗是会死人的,你还是回家算了吧。’我说死人算什么?我就是给你提鞋子,也要跟着你!”“训练中,从竹园镇起义上来的宋文溥枪走火伤着大腿,我见着心疼,于是主动背送他徒步十几公里到三家治疗。”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问题追溯

1.朱家璧何许人也?他在诺糯四头山多长时间?

朱家璧,云南龙陵人,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先后任云南省公安厅厅长、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云南省第五届政协主席,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64年晋为少将。2009年,由红河州委书记、州长策划编辑出版的《话说红河·弥勒》第264页云:1948年3月5日狙击战“随后20余天,朱家璧集中300余人在诺糯四头山一带休整,编3个中队和1个机枪班、1个政工队”。 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诺糯是什么样的寨子?四头山是什么样的山?

诺糯,彝族阿细人寨子,位于西山中部,距弥勒20公里,现有190多户人家,750余人。四头山,在诺糯村西头,是一座扁形的大山,因其顶端一排地隆起着4个山头而得名,它高不过150米,底部围长3000余米,但坐落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而显得傲然挺拔,昂首苍穹,雄奇神秘。蹬上其顶,放眼四方,所有的山峦土岭尽收眼底。天底下,谷壑全被云雾填平,恰似茫茫无垠的大海,山峦土岭恰似海中的仙岛,若隐若现,仙境一般,会让人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唐代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年,游击队就是以它为核心搞活动的。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知名记者杨燕曾说:“从弥勒县城出发一路向北,10多分钟就到了有红河州‘北大门’之称的西三镇,离开镇政府所在地花口龙潭,车驶上了乡村公路……半小时后,就抵达了距诺糯村2公里的‘一支人民军队’的组建地……”(见2011年11月25云南日报《山花烂漫应有时》)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将军为什么会把部队的整训地点选择在诺糯?

诺糯村当时就有地下党员普开略、李德兴、姜跃廷……据他们生前回忆,这,一是诺糯在1946年就有张黎、刘巨洪等汉族地下党人来活动,而群众的革命基础较好——只有群众基础好,部队整训期间的后勤才有保障;二是诺糯四头山地势较高,站在其上四周都可以看出一二十公里,便于发现敌情。况且,山上不仅风光秀丽,而且全是乳白色的石块,无数的石块人可以抱起来,这在当年游击部队枪弹不多的情况下,显然是一种抗敌的武器;三是诺糯四头山地理位置在西山的中部,便于在发现敌情时容易与西山各个村寨的民兵组织联系,避免部队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四是这个地方森林茂盛,便于隐藏部队…… 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部队整训期间诺糯人做了些什么? 

其一,村人灰跃武、何国富、杨培宗、陈家富、普文经、石韩珍、潘正安、李跃辉、李光宗、李光祥、李文成、普绍忠等多人去参加整训(其中李跃辉、石韩珍后来战场牺牲);毕文辉被选中担任朱将军的警卫员;杨开兴老人去当医生,他不怕病毒感染,用嘴巴救治伤员(见《弥勒县志》第759页)。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二,村里建了一个保障游击部队有饭吃的粮库,由地下党员李德兴亲自掌管粮库的钥匙;地下党员姜跃廷和堂兄姜再廷负责筹粮;地下党员普开略负责组织群众运送粮草给整训部队。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三,组织起了一个由李德兴任队长的有70多人的民兵大队,为整训部队站岗放哨,因为当时相距7公里的东面马龙村驻扎着国民党部队——“只相距7公里,国民党部队居然不知道共产党的部队在整训,可谓奇迹!”(诺糯村现健在老游击队员李光明之语)   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这支部队后来怎样?

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在诺糯所立的纪念碑碑文指出,“一支人民的军队”建立后,转战到弥勒、陆良、师宗、罗平、丘北等地,沿中集聚扩大部队。1948年6月,发展到3个支队9个大队1500多人。中共弥勒县委党史研究室《西山——自救军的摇篮》第24页云:1948年,“7月1日,在文山富宁县理达镇(当时属广南县)正式打出‘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的旗号,朱家璧担任‘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司令员”。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王元辅写《边 纵》一文云:“1949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广西左右江地区、黔西南地区和滇东南的弥泸、罗盘、开广地区的游击部队,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纵队,简称‘边纵’。‘边纵’在滇、桂、黔三省建立起12个成块的游击根据地,钳制了国民党军队近20万人的兵力,解放了61座县城,最后配合进举华南、西南的野战军部队,解放了滇桂黔三省,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树了历史功勋!”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一支人民的军队”中彝族指战员,《弥勒县志》第516页云:“1949年4月编入‘边纵’二支队第12团”。12团团长是阿细人李荣兴。《中国人民解放军边纵十二团斗争史》第206页云:十二团“转战于滇东北、滇东南、昆明附近和滇中、滇南等广大地区……单独或配合兄弟部队作战52次战斗,解放和接县城7座,摧毁敌区、乡政府30余处,歼敌正规军和地方武装3800多人,缴获八二炮28门,六0炮70门,轻重机枪289挺,长短枪2900多支,电台1部,滇南部分地区军用地图1张,骡马85匹”,为解放云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49年7月17日,毛泽东主席高兴地说:“云南还有我们强大的游击部队……”(《毛泽东文集》第五卷) 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31号文件,指出:“云南地下党和‘边纵’在远离中央的边疆多民族地区,艰苦奋斗,作了许多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绩,为解放云南作了贡献。”  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诺糯四头山现今是否还有当年的革命遗迹?

由于年代久远,在自然和农业生产等人为因素的作用下,诺糯四头山当年与游击队亲肤关系的,除了山石、操场、树林以外,其他革命遗迹已经荡然无存。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是,这里毕竟是上演过云南党史大戏的地方,诺糯人为此骄傲而没有视而不见——多年前就已经出工出力修了一条两米多宽的毛路到那里。但一直没有能力铺成水泥路,车子开不到那儿,而很多人还是无法到这里接受红色教育和旅游观光。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WC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
①此文曾于2021年4月22日送中共弥勒市委党研究室盖章(示同意对外宣传,如所附末参考图片),并于当日将其发传真给了《红河日报》副刊编辑部的王老师(她要求)。   
②本文正式配图10张,其中第2张(西山区行政图)、第3张(朱家璧)、第4张(将军回山看望老战友)非作者拍摄,即分别选自《西山风云》,网络和《弥勒县志》。
③ 作者杨学诗,系地道的弥勒彝族人,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1980年参加工作,曾任学校副校长、党总支书记,市教研室主任等职。1981年开始业余走笔,曾在《文艺报》《中国教育报》《云南日报》《彝族文学报》《人民教育》《云南教育》等报刊刊发过散文《彝山捡喜》、小说《稿费》、报告文学《大山的女儿》等各类形式作品700余篇。2003年被云南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2004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特级教师”。现退休任政协弥勒市第一届委员会文史资料文史员,弥勒作家协会副主席,《弥勒彝学》杂志责任编辑。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