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张冲1901年出生在云南省沪西县的一个彝族人家。青少年的时候,他率领不甘受压迫的农民兄弟打富济贫;台儿庄战役,他身先士卒,英勇善战;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毅然带领全家奔赴延安。
他的这些故事,我很早就听说过,但我第一次见到张冲同志是1951年11月,那时他是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后为主任)、云南省政协第一届副主席。我是峨山彝族自治县的副县长,根据省委的安排,由张冲副主席率领我们4个民族干部和6位民族上层进步人士去北京参加政务院召开的中央民委第二次扩大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讨论拟定《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草案)》。
早在新政协筹备工作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张冲同志就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过中肯而又积极的建议和意见。他说,在《纲领》中,只提反对狭隘民族主义,不提反对大汉族主义是不全面的。最后他的意见被中央采纳了。这次政务院召开的中央民委第二次扩大会议,主要是为了总结各地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经验,解决实践中碰到的问题,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健康发展。峨山县是全国实行区域自治的9个试点县之一,是云南省的第一个自治县,作为副县长,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张冲同志结合云南的实际在会上作了《加强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发言,并对《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草案)》提出了积极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为了培养我,他动员我在大会上发言,介绍峨山成立自治县的情况和体会,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在大会上发了言。在这样高规格会上的发言,对于当时只有二十多岁的我来说,促进是很大的,对我的人生也是很有影响的。这次会议形成了《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草案)》。政务院在广泛征求各大行政区和有关省的意见后,1952年8月 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了这个实施纲要,由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公布实施。
会议中的一天,我记得是12月30日上午,张冲向我们传达了一个特大喜讯:毛主席、周总理、少奇同志、朱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要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我们参加会议的全体代表,毛主席还要请我们吃饭并观看文艺演出。这个消息让我们高兴得跳起来。见毛主席是我们盼望已久的愿望,今天就要实现了,我们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接着张冲又告诉我,会上要安排一个由6位少数民族代表向毛主席敬献“各族人民大团结”锦旗的仪式,他推荐我为6个民族代表之一。献锦旗的代表要求身着民族服装,可我恰巧没带,张冲一边责怪我没带服装,一边派人到中央民族学院借了一套彝族服装给我,那天晚上我激动得一夜没睡。
1952年元旦,那是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日子。下午6点我们乘车来到中南海,首先是毛主席请我们吃饭,向大家祝酒。在文艺晚会开始之前,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再次会见了与会的全体同志,接着就由我们6位民族代表向毛主席敬献锦旗。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抬着锦旗向主席走去,我们向主席献旗、致敬、问好,主席和我们—一握手。当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回到座位时,张冲紧紧握住我的手说:“要牢记今天,加倍努力,做好民族工作,以实际行动报答党中央、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几十年来,他的这几句话一直鼓励和鞭策着我。
(二)
乌兰夫曾在张冲的悼词中说:“解放初期,张冲同志深入边疆和大小凉山少数民族地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调解民族纠纷,疏通民族关系,团结教育少数民族爱国上层人士和国民党起义人员,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对于促进当时全省安定和民族团结,胜利完成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发挥了特殊重要的作用。”这段话一般人也许不很在意,但对我们亲历了当时血与火考验的人来说,心情是难外平静的。
那是我第二次见到张冲,并在他的率领下参与解放、开辟凉山南部瓦岗地区的工作。那可真是难忘的战斗啊!凉山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横断山脉北段,境内高山耸峙,峡谷深邃。北起大渡河,南到金沙江,是西南彝族聚居区之一。解放初期凉山彝族人口约有六十多万,还保留着古老、落后、残酷的奴隶制度,千百年来由于反动派的民族压迫,使他们与外界形成了隔绝的“独立王国”。大西南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匪徒制造了震惊川滇康交界处的黄坪事件。
党中央十分重视黄坪事件,中共西南局、西南军区发出了《关于加强大小凉山地区工作的指示》,1953年3月5日在成都召开了川、滇、康3省委、军区的凉山工作会议,决定建立中共凉山工作委员会。鲁瑞林、张冲、王维训、唐兴盛为委员会成员,下设云南昭通、四川乐山、西康昭觉3个分工委。中共云南省委从昆明、昭通等地调配干部115人,在永善县黄葛树建立中共云南省昭通分工委,同时建立凉山工作队。为了加速开展凉山地区的工作,省委决定再抽调干部,其中大部分是彝族干部组成云南省访问视察团(后访问团的大部分成员留下成为凉山工作队队员,有的队员就一直留在了凉山)赴凉山彝族地区访问视察。访问视察团由彝族副省长张冲率领,我是访问团的成员之一,彝族作家李乔也是访问团成员。
4月上旬,访问团的二十多名干部在张冲副省长的率领下,乘坐一辆吉普车和一辆大卡车从昆明出发先到昭通,再从昭通到永善的黄葛树。现在一说起昭通,大家都知道山高路难走,交通不便。解放初期去昭通就更困难了,公路是很差的等外毛石路,而且还山大坡陡。我只记得当时不但路况不好,就是车也是很差的,一出昆明,卡车就多次抛锚,需要不断加水才能启动,去山中找水成为常事。一路上可谓艰苦跋涉,没有村寨,就在车上过夜,好多天我们才到达昭通。从昭通到黄葛树就没有公路可走了,我们只好在当地租了7匹马,用6匹马驮着准备赠送给彝族同胞的土布、披毡、针线、盐巴等物资,另一匹马让张冲骑。我们走出昭通才一个多小时就进入了地势险要的山间小路。这里山路崎岖,山崖陡峭,每天的行程都极其辛苦,在途中村寨住下时,大家都抓紧时间休息,可张冲却不顾旅途劳累到老百姓家中去走访,他既访贫问苦又了解敌情,同时精心安排第二天的行程。路途遥远、艰难,情况复杂、危险,张冲不但始终坚持和我们一起行军,还带领我们与躲藏在暗处沿途向我们打黑枪,企图阻止我们前进的国民党残匪进行周旋。经过十几天的长途跋涉,我们胜利地赶到了云南凉山分工委所在地——黄葛树。
张冲一到目的地就立即召集分工委、工作团的同志,详细听取了有关凉山工作情况的汇报。当时的凉山彝区还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内部等级森严,家支林立,各家支互不隶属,各自拥有大量的枪支弹药。由于历代反动统治者一贯推行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政策,造成了民族之间的极端仇恨和严重对立。再加上逃窜到凉山的国民党残匪的造谣、挑拨,情况十分复杂。张冲对解放凉山的战略战术和进入凉山、开辟凉山的工作策略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他强调要坚持西南局关于“慎重稳进,长期工作,以达到民族团结”的方针,提出了:慎重稳进,以争取民族上层为突破口,以政治攻势为主,团结教育民族上层,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最大限度地孤立敌人的工作策略。决定先派工作队的彝族干部龙兴林等过江,进入瓦岗部落做部落头人安八耳的工作,争取他过江到黄葛树,由工作团与他进行谈判。
龙兴林等进入瓦岗部落后,反动透顶的安八耳听信了国民党残匪的造谣和蛊惑,不听劝说,反而穷凶极恶地下毒手杀害了龙兴林等同志。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张冲同志及时调整了工作策略,要我们采取做好事交朋友的办法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工作队的同志每逢街子天,就很早下到江边,帮助过江来黄葛树赶街的彝族同胞背小猪、鸡蛋、羊皮等农副产品,一路走一路和他们交谈,向他们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调查了解敌情。在这期间,我们交了许多彝族朋友,并了解到敌人没有住在西古溪。张冲决定再次派彝族干部去西古溪部落,做部落首领沙马耶戛(安月戛)的工作,并带口信给他,请他过江来,张冲副省长要接见他,沙马耶戛一听到张冲的名字,非常高兴。虽然国民党残匪的造谣和挑拨使沙马耶戛心存疑虑,但张冲的威望还是使他带着几个彝族同胞下山过江来了。沙马耶戛的到来,受到了张冲副省长的亲切接见,我们杀牛宰羊款待沙马耶戛一行。张冲副省长和沙马耶戛进行了亲切、坦诚的谈话。谈话中,张冲向他讲述了我们党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告诉他,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凉山的发展才会有希望;我们派民族工作队和解放军进凉山的目的是真心实意地帮助彝族人民发展生产,建设凉山;现在我们首先要消灭逃窜到凉山的国民党残匪、特务,才能使彝族同胞过上好日子等等。这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谈话,深深地打动了沙马耶戛的心。张冲以彝家神圣的方式和沙马耶戛举行了钻牛皮、喝鸡血酒的仪式。随后,张冲副省长亲手把一件察尔瓦(大披毡,凉山彝族喜欢穿着的服饰)作为见面礼披到了沙马耶戛的身上。沙马耶戛激动得热泪满面,表示坚决拥护共产党、拥护毛主席,一定听张冲副省长的安排,欢迎解放军,欢迎工作队到西古溪开展工作,并愿意配合解放军和工作队,肃清逃窜到凉山的国民党残匪。他还表示由他出面去做西古溪周围部落头人的工作。沙马耶戛的进步受到了张冲副省长的赞扬和鼓励,并让他担任了工作团的副团长。
当时,西古溪附近部落的山头都被国民党残匪控制着。解放军和工作队在张冲副省长的直接领导下,对如何过江,如何进入西古溪部落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沙马耶戛提出,解放军和工作队只要在天亮前能够过江,就可以进入原始森林,林子里树木茂密,毛草长得比人还高,进去谁也看不见。张冲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决定派解放军和工作队进驻西古溪。1953年6月初的一天拂晓,我们抢渡金沙江,在沙马耶戛的带领下进入了原始森林,经过艰难的跋涉,我们终于在深夜11点到达西古溪部落,并占领了制高点。在西古溪,解放军和工作队深入彝族百姓家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戳穿国民党残匪特务的谣言,帮助彝族群众发展生产,为开辟凉山南部地区的工作,肃清国民党残匪,解放凉山打下了基础。
(三)
张冲同志十分关心金沙江的水利资源开发,为了将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变为富水宝山;干旱的西北高原,新疆、内蒙古的戈壁、草原和华北、华中平原成为巨大的绿洲;大江两岸、四川盆地和华南广阔地区更加郁郁葱葱。他曾经9次穿越虎跳峡。他说:几十年来,我一直生活在这些高峡深谷江河的怀抱之中。我确实是被祖国这些深谷江河的极为丰富的资源迷住了。他的秘书兼警卫员张星辉跟我讲起当年与张冲考察水利资源的情景时说:张冲去考察的地方多数是不通公路的,骑马、步行是家常便饭。他们经常是身背干粮跋涉在高山峡谷之中,有时吃住在老百姓家,有时到天黑还找不到人家,就用毯子一裹睡在山沟峡谷之中。多数考察要请当地老百姓带路,误工费经常是张冲自己负责开支,他的工资很少用在家里,多数用于水利资源的考察。
1978年2月,张冲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不久全家迁往北京居住,但他的心却仍然留在金沙江。1978年4月,张冲第九次,也是最后一次去虎跳峡考察。虎跳峡在云南北部的金沙江上,位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衔接部及滇西北横断山脉和滇东高原区两个地貌形态组合区域的交界地带,是由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强烈抬升和金沙江水下切侵蚀而成,有巨大的水利资源,可建立一座装机容量相当于三个半葛洲坝的巨型电站。正是因为虎跳峡蕴藏着如此巨大的财富,张冲才为此倾注了后半生的全部心血,他要让这些财富为家乡、为祖国服务。他在这次考察中写成了《有关金沙江水利资源问题的汇报》。
张冲生前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他留下遗嘱要把骨灰撒在他倾注心血的虎跳峡,他要在这里看着虎跳峡的发展变化,他要与这里的山水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