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之约|海安:夫妻携手支教 共育教育之花
作者 海安市教体局 海安市档案馆 2023-02-24
原出处:彝族人网

我叫丁爱军,和妻子蒋蓉都是海安市西场初级中学的英语老师。2001年至2016年,我们连续五轮到宁蒗县宁海民族中学支教,共支教15年。
rT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刚到宁蒗时,我们生活上遇到了许多困难:饮用水要到数百米外,一桶一桶地抬;宁蒗地区海拔高,饭煮不熟,有时只能以土豆为主食;蒋蓉不适应当地既辣且咸的饮食,上火牙痛;和当地人交流不畅,互相听不懂……面对这些难题,我们夫妻二人以苦为乐,笑对生活。蒋蓉将黄梅戏改编成“夫妻双双把水挑”,于是,在挑水的山路上,经常会响起我的歌声和妻子的欢笑声。rT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教学上的拦路虎也接踵而至,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观念陈旧、学生行为习惯差等不一而足。困难越多,我们干劲越大。我们结合宁蒗的实情,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细心呵护每一位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培养他们成才。rT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4年的一个晚上,我从男生宿舍查夜回来时不小心摔倒,左腿肌肉拉伤。接下来的一个月,我拖着疼痛难忍的腿,拄着双拐坚持给学生上课,没拉下学生一节课。走路一歪一歪的我,竟然成了民中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但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我自己知道。rT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支教不久,我们便觉得,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生,还要在教研教学方面给当地老师一些示范和指导,带动他们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我们指导当地老师对新教材新课程进行详细解读,教他们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并给全县的高中英语老师上示范课,为宁蒗高考英语提供了教学范例。通过一系列努力,宁蒗的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我们也得到了宁蒗县教育局的肯定和褒奖。rT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ollow me”是妻子蒋蓉上课时的一句口头禅。这句“Follow me”,把无数学生带到英语学习的神圣殿堂,后来竟成了宁海中学师生中的一句流行语。摩梭人阿玉婷是我妻子的学生,她说,蒋老师丰富的知识和一口流利的英语让她很是羡慕,她下决心要做一名像蒋老师一样的英语教师。2010年,她英语专业毕业后,如愿回到母校成为一名英语老师。师“生”同在一个英语组,一起教学,一起工作。这“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故事,一时在宁蒗县传为佳话。rT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和妻子在宁蒗整整支教15年,与女儿在一起的时间,只有短短两三年。一天,千里之外的女儿打电话说,家里的桃花开了,我把花瓣晒干,存起来,给妈妈做枕头。那一晚,一向爱笑的妻子红肿了眼。但第二天,只要我们一走进教室,看到那几十双炙热的眼睛,就忘记了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支教事业中。“我也很想我的小家,但我还有一个更大的‘家’,因为我是一名支教老师!”rT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心中的“大爱”感染了学生们,赢得了当地师生的尊敬。2003年,小凉山地区连续几个月滴雨未下,气候干燥,我上课时常流鼻血。几天后,一大包草药静静地躺在我的桌上。原来是班上的孩子看到我鼻子出血,爬上他家后山采了治流鼻血的草药。后来听孩子们说,我一边擦鼻血一边上课的镜头,成为他们永远也忘不了的珍贵回忆。我妻子当年救助过的一位贫困学生,在多年后写信道:老师,是当年您送的一副眼镜让我感到了母亲般的温暖,让我有了前行的动力,改变了我的人生。真的谢谢您!rT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年的支教历程,是我们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夫妻带着海安人民的期望,用爱心和努力,为推动宁蒗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份贡献。rT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根据海安市宁蒗支教老师丁爱军、蒋蓉口述史录音整理。供稿:海安市教体局 海安市档案馆。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