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头版头条褒扬“海安舅舅”支教小凉山事迹
作者 严德本 2020-11-24
原出处:彝族人网

这是一件看似很平凡的事情。L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2年前,一群江苏海安人来到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创办一所学校,当上了成千上万少数民族儿女的“舅舅”,由此开启东西部教育合作的先河。L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宁蒗海安支教纪念碑

32年前,一群海安人来到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创办学校,由此开启东西部教育合作的先河。L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2年间,10批次、281名海安支教老师不仅为当地培养了许多大学生,更带动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富有示范性的“宁海效应”。今天出版的《光明日报》在头版以《大山深处奏响教育合作凯歌——江苏海安和云南宁蒗的32年教育结对之路》为题,聚焦赴云南宁蒗支教的海安优秀教师群体。L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L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俗称小凉山,地处云南、四川交界的莽莽群山之中,是一个集老少边穷为一身的国家级贫困县。宁蒗的教育更是起步晚、质量低,中高考成绩长年在丽江地区各县垫底。L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海安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海安市教育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吉清海:L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初是1987年宁蒗县的教育局长到海安来,然后他发现海安的教育非常好。他就突然有一个想法,说能不能我们两地搞一个合作。L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治穷先治愚。1988年8月,35名海安骨干教师来到小凉山,开启了宁海之约的先河。同年9月1日,以两地地名命名的“宁海中学”在宁蒗县建成开学。之后,宁海教育模式不断迭代升级。1993年,宁海合作模式由初中延伸到高中;2004年3月,宁蒗民族中学更名为宁蒗宁海民族中学;2006年,宁蒗宁海民族中学创办第一届职业高中班;2016年8月,创办“海安班”(理科),由海安遴选语、数、外、物等学科优秀教师任教,班级实行独立管理。L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L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海安支教老师 丁爱军真情地说:L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能够坚持这么多年,其实最大的动力就是在那边,培养少数民族的孩子。他一个人出去了其实就改变了,他本人的命运、他一家、甚至他整个村子的命运。”L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支教群体扎根宁蒗32年,缔造的“海安班”成绩斐然,培养了2万多名初高中生,输送了1万多名大中专学生。今年高考,宁蒗中学海安班高分段人数再创新高、班级总均分616.6分提高11.2分、本一达线率达98%,其中学生卢磊以709分的成绩夺得丽江市理科第一名,顺利考入清华大学。L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L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宁蒗海安(2)班考入清华大学的彝家学生 卢磊深情地说:L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时候就觉得自己可能一直待在大山,最远也就想过丽江那边。等老师他们来了以后就是,把我的眼界给打开了。让我就是看到外面原来还有那么大的世界,可以让我去闯那样的感觉。” L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卢磊的妈妈 陈贵玉说:  L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华这种学校我们只是听说过,想都没想,这次娃能考上这种学校。我们真的很高兴,很感激海安老师。所以我们这边都是把海安老师,叫做‘舅舅’这种来喊的。’舅舅’是我们彝族家最好的称呼。”L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教育质量的提升,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宁蒗全县财政收入从1988年的696万元到2019年的3.1亿元,增长了45倍;人均纯收入从1988年的197元到2019年的19360元,增长了98倍。通过宁海大力合作,去年,宁蒗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认定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L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江苏省海安市教育工会 严德本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