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达32年的苏中革命老区海安与云南小凉山宁蒗彝族自治县的教育合作中,286名海安支教教师是一个特殊的、可爱的群体,被宁蒗人民亲切地称为“海安舅舅”。扎根宁蒗10年、度过四轮支教时光的年富力强的王拥军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最可亲的“海安舅舅”式老师。
王拥军在为学生讲课
立德树人当“良师”
“宁蒗是生命中的第二故乡,我的使命在这里闪闪发光。”王拥军 2010年8月来到宁蒗县民族中学任教高中化学至今,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忠诚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学工作一丝不苟,始终坚持教学“五认真”,坚持上好每一节课,用心用力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刻苦钻研教材教法,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复习巩固时精心筛选和设计试题,努力提高解题技巧和化学思维能力,为宁蒗化学教育教学贡献一己之力。
宁蒗基础教育落后,尤其是来民族中学就读的山里娃普遍化学基础差,王拥军注重教学原理,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努力培优补差,在课堂上,要一遍又一遍讲解,付出十倍乃至百倍的汗水,直到学生听清搞懂为止。有些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怕苦畏难,王老师就与他们同吃同住,同甘共苦,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改变命运。“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往往老师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亲切手势都会给学生带来无限温暖,点燃他们进取的火花,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需要无限的爱心、耐心,更需要细心,才能创造出让学生茁壮成长的良好环境。”在班级管理方面,王拥军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管理中来,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新机制。他引入分层管理,实施“耐心教育”,坚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认为,爱心温暖和师生情感交流,在学生教育转化过程中,也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劳动结出累累硕果。来民族中学支教10年,王拥军多次担任特尖班和二尖班的化学教学,无论是校内统考还是学期末县统测,所教班级化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任教海安班以来,化学学科成绩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海安一班参加高三3次市统测和2次省统测,其中有3次化学成绩名列全市第一、2次名列全市第二,在最后的高考成绩分析中化学成绩仍然名列全市第一,为海安一班今年高考取得辉煌成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踏实工作,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在海安,多次被县政府嘉奖,并被共青团海安县委评为“海安县青年岗位能手”;在宁蒗县多次被评为校级、县级骨干教师。
爱岗敬业为“匠师”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做一个好老师,不如带出一帮好老师。王拥军说,初来宁蒗,看到这里的学校学科建设各项事业都比较落后,体系教学教研更谈不上。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他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开设研究课、示范课,与全组同仁共同努力,在多次县统测和市统测中,民中各年级的化学成绩大多处于领先地位。他积极策划、组织、开发符合本教研组学科的备课课程,组织同组教师编写校本课程,有计划、有目的、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为新老师讲教案,分析教学重点难点,积极投身“青蓝工程”,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支教10年来,学校安排他负责指导的卢志强、杨斌等几批青年教师进步都很快,基本都能胜任高中化学循环教学,真正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化学教研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加快,教学效果和实力明显增强;在教学之余,王拥军还结合每学期的公开课、示范课,开设教育教学研讨和讲座,认真负责当好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职,认真制定并组织实施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计划。同时积极参加科研课题研究,认真撰写教学论文。“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一个学生的幸运,但是能带出一帮好老师是学校的福气。”海安籍副校长蒋柏森说。
王拥军从教20多年来,不断学习与进取,努力更新知识研究教法,扎实工作与总结,在教书、育人和班级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王拥军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作为一名支教的老同志,将作好各项表率,继续铭记陶行知先生的教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海安人民赋予的责任、为宁蒗人民造福的誓言,做好支教活动,为宁蒗的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海安市南莫镇教育工会 严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