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教学办法也比不了老师的一颗爱心。
第一轮支教宁蒗期间,海安支教宁蒗的青年教师赵曙凌当班主任的班上有个学生,其母聋哑,父亲上山砍柴摔死了,该生得到噩耗,大哭离校。赵曙凌召开“伸出友谊之手”主题班会,同学们一元两元地从牙缝里往外挤。赵曙凌和任课教师也都纷纷捐款。赵曙凌利用星期天,步行4公里,前往该学生家中。学生的哑母接过捐款呀呀叫,眼泪止不住直往下流。学生的叔叔跑过来握着赵曙凌的手使劲摇着,说:“明天一定让孩子去学校,不好好读书,对不起老师。”
赵曙凌任教的班上有个女生,刚从外校转过来,不能安心学习、上课。一了解,是因为跟社会上一些青年泡舞厅谈恋爱。赵曙凌找她谈话,并充分发挥她能歌善舞的特点,让该生进班委会担任文艺委员。女生好了一段时间旧毛病又犯了,原来“哥们儿”又缠上了她。赵曙凌跟女生的父亲商量,放学后由老师负责送出校门,让其父在半路上接女儿。小青年不甘罢休,晚自习后猫在树底下朝赵曙凌扔石头。赵曙凌火了,大声吼道:“是好汉的出来,我赵曙凌怕死不来宁蒗!”有人责备赵曙凌胆也忒大了,激怒了小混混,动起刀子来如何是好?赵曙凌笑笑说:“老母鸡护崽,都是为了学生呀。”
该出事的没出事,不该出事的倒出了事。
还是赵曙凌。课上有两个学生斗嘴,赵曙凌走过去,说:“有事情下课再谈。”顺手就抚摸在前座就座的学生的头顶上,轻轻一转,让学生朝前坐好。岂料那学生如被蛇咬似的一跳,好像受了天大的侮辱,一脸怒气,夺门而去。赵曙凌满腹狐疑,问学生,学生们七嘴八舌,有说是受了委屈,有说是老师犯了忌,碰了人家的“天菩萨”。
什么是“天菩萨”?
天菩萨就是头顶。头顶摸不得,除非你是活佛。
活佛?活佛才能摸头顶,不是活佛,摸了头顶会怎样?
犯忌。
犯了忌会怎样?
不知道。
第二天早上,一个中年汉子怒气冲冲闯进校园,腰间挂着藏刀,在朝阳的辉映下闪着刺眼的光亮。男人大吵大嚷,说他独生儿子在学校受了侮辱,如果他此行还不能给儿子讨回公道,明天他要约齐整个家族来学校讨一个公道。
副校长刘效宁将山里汉子引进办公室,让坐,不坐!请喝水,不喝!好不容易问清楚原委,刘效宁心中咯噔一跳。
禁忌。
宁蒗这块土地上一共生活着12个民族,12个民族都有孩子在宁海中学读书,12个民族各有各的禁忌。其实,即便是在海安,民间也是有禁忌的。海边渔民禁忌尤多,平时说话,忌说“翻”“沉”及其谐音字,连晒衣服、缝棉被也不翻过来。在海安,办支教教师学习班时就强调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少数民族都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如何才是尊重?刚开学,见很多学生抽烟,要刹。有人说刹不得,彝族谚语说,“烟为子孙烟,吸烟子孙旺”,你要戒烟,不是有断人家香火之嫌么?为这事,校长梅德润专门请示宁蒗县教育局局长金克鲁史。金克局长正是彝族人,斩钉截铁地说,禁,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守则有这一条,中学生不准吸烟,你在校园里禁,别人不好说三道四。
摸头摸出麻烦来,对海安老师来说真是亘古未闻的稀罕事。佛教有摩顶之说,原指释迦牟尼授法时用手抚摩受法子弟之项,后世僧尼在收受徒弟或受人供养时,用手抚摩其人之顶以示降福。在学校里,教师抚摸学生头顶应该是常有之事,家长值得找到学校兴师问罪吗?
有人建议赶快向公安局报案,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刘效宁找赵曙凌问清情况,心中有了底,跟梅德润请缨,要和赵曙凌两人一起去那学生家中走一趟。梅德润说,好主意,又说,你不能去,你腹部的伤疤好不容易好了些。刘效宁说,不碍事,生命在于运动,几里地,权当散步。
赵曙凌请班上一个学生带路,与刘效宁一起去登中年汉子的门,心中难免忐忑。出了校门,刘效宁又折回头,从宿舍里拿出两瓶酒,与赵曙凌一起进行一次特殊的“家访”。
上坡,下坡;再上坡,再下坡。步行一个多小时,到得半山路一处小村落,狗警觉地咬成一团。有孩子的身影一闪,领路的学生怯怯地说,到了。
一座带小院的木楞房,进得院门,但见正房的屋檐下,公牛硕大的头骨白瘆瘆晃眼。
木楞房内,烟气呛鼻,只见四五个男人围坐在火塘旁边,面色冷峻。
见有人来,一个汉子爬起身,冷冷地问:“什么事?”
刘效宁一眼认出正是早上来校的中年汉子,连声叫“大哥”。
汉子一愣,僵在那里直搓双手。刘效宁推推赵曙凌,赵曙凌醒悟过来,赶紧递上苦荞酒,说:“两瓶酒,是我们刘校长的一点心意,请大哥收下。”
“呼”一声,火塘边的人一下子站了起来,说,坐,坐,老师请坐。
刘效宁和赵曙凌在火塘边坐下,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刘效宁笑问主人,你们是开会吧,我们打扰你们了? 一圈人全嘿嘿地笑。
赵曙凌说:“大哥,昨天是我失礼了,今天我专程登门向你和孩子赔不是,我们刘校长刚开过刀,刀疤还没有愈合,一定要陪我一起来。”
他让刘效宁撩起衣襟,向人们展示腹部茶碗口大的疮疤,看得人们抽凉气。
刘效宁笑道:“我不怕受累,我就怕你们有误会。赵老师你犯的错,你向大哥三鞠躬,赔礼。”
赵曙凌站起身,恭恭敬敬朝汉子鞠躬,才弯下腰,便让汉子拖住了。汉子满脸通红,粗声大气地说,使不得使不得,你们登了我的门,我们就是兄弟,来,喝酒!
赵曙凌和那汉子连干三盅白酒。刘效宁没有喝,兄弟民族通情达理,知道刘效宁刚开过刀,并无一点勉强之意。
喝了酒方才知道,一屋人哪是开会,是在商量明天到宁海中学讨公道的事呢。
真可谓干戈化为玉帛,相逢一笑泯恩仇。
赵曙凌的手似乎有点灵气,让赵曙凌摸过头的孩子后来考入丽江师范,成为山寨的骄傲。不过打那以后赵曙凌是再也不敢去碰谁的头了,哪怕是自己的孩子。
笔者感言: 一颗爱心,让贫苦的孩子感受到温情,重拾起信心;一颗责任心,让叛逆的女学生迷途知返,安心学习;一颗同理心,让文明和风俗共生,化干戈为玉帛。
海安支教老师赵曙凌不经意抚摸了彝族学生的头,犯了兄弟民族“摸头”的禁忌,引起误会。这场误会最终能够在三盅白酒下肚后一笑泯恩仇,一来是因为学生家长对支教老师发自内心的尊重,二来是赵曙凌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师德打动了他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赵曙凌以爱心、责任心、同理心,打开了孩子们封闭的心门,也获得了兄弟民族的理解和支持。相信支教老师那一双双“有灵气的手”,将会感染、带领更多的宁蒗学子,突破大山的限制,成就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