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约” 薪火相传——云南小凉山宁蒗与东海之滨海安32年“教育合作”记事
作者 严德本 顾晓东 2020-10-04
原出处:彝族人网

1988年,地处东海之滨的海安市着眼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携手云南小凉山宁蒗开启教育合作的序幕。32年来,一批又一批海安支教老师牢记“为海安人民争光,为宁蒗人民造福”的庄严承诺,在小凉山用青春和智慧播洒文明,开创了富有示范性和社会学价值的“宁海模式”,创造了宁蒗教育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生成了光耀民族团结进步历史的“宁海效应”。在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本报开设“山海结缘 桃李芬芳”专栏,报道我市在宁蒗支教工作方面的优秀做法、务实举措和支教老师的先进事迹,彰显新时代海安教育的使命担当。
h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h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1988年到2020年,从第一轮到第十轮,海安累计派出教师281人次,累计为宁蒗培养了2万多名合格的初、高中毕业生,输送了1万多名大、中专生。h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巍巍小凉山俯看金沙江河谷,滔滔江水在崇山峻岭中浩荡东流,绵延数千公里汇入黄海。奔流不息的江水犹如一条金色的纽带,将地处小凉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云南宁蒗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教育事业成果丰硕的江苏海安紧紧联系在一起。32年间,两地政府始终秉持“教育不分地域、换人不换合作”的思想,使得“山海之约”薪火相传。h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 木材”换教育人才h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1988年到2020年,海安已为宁蒗培养合格的初、高中毕业生2万多名,输送了1万多名大学生、中专生。今年高考,两地合作开办的云南省宁蒗宁海民族中学高三海安2班的本一达线率达98%,学生卢磊更是夺得丽江市理科状元。宁海教育结出的累累硕果,都源于当初的一纸协定。h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世纪80年代,海安与宁蒗因木材交易来往频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87年,时任宁蒗县委书记阿苏大岭慕名来到黄海之滨的海安进行考察,海安高质量的教育引起了阿苏大岭的注意,海安对教育的真知灼见更是让他深受启迪,“木材换人才”的构想油然而生,当即提出引进海安老师到宁蒗创办示范性新型学校。h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振兴责无旁贷,共同发展义不容辞。”海安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这个想法好,我们全力支持。”从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出发,1988年4月,海安县教育局和宁蒗县教育局签署了《海安县与宁蒗县教育合作协定书》,由海安县抽调教师到宁蒗县承担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h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同年8月,一个由33名老师组成的配备齐全而精干的海安办学团队踏上了远赴宁蒗的征程。初到宁蒗,摆在海安老师面前的不仅有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极其薄弱的教育基础,还有老百姓对海安老师振兴宁蒗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疑惑与排斥,这让支教老师们的肩上又多了一份沉重。但是,一个具有开创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决定决然实施:由宁蒗县投资、海安老师承担全部教学和管理、象征两县友谊的“宁海初级中学”在宁蒗土地上诞生。在首轮支教老师一年的辛勤付出下,第二年宁海中学中考成绩居全县第一,两年后,宁海中学夺得丽江市中考桂冠。h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2年风雨如歌,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两地政府共同缔造了堪称民族团结进步典范的“宁海模式。h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宁海合作”版本升级h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海安一直以来都将支援宁蒗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市教体局局长章晓丽表示,32年间,两地政府几经换届,但是宁海教育合作一直延续了下来,时至今日,已经有10轮的支教团队在宁蒗这片土地上教书育人,不断传承。h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事物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宁海教育模式也在32年间“内外兼修”,不断迭代升级。1993年,宁海合作模式由初中延伸到高中;2004年3月,宁蒗民族中学更名为宁蒗宁海民族中学;2006年,宁蒗宁海民族中学创办第一届职业高中班;2016年8月,创办“海安班”(理科),由海安遴选语、数、外、物等学科优秀教师任教,班级实行独立管理。h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高考,宁蒗宁海民族中学海安2班的学生卢磊以709分夺得丽江市理科第一名,“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走出大山,海安班给了我希望。”在卢磊看来,能够在“海安班”读书,是一种幸运,也是人生的一次转折。“32年间,我们已经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当地实际的教学方法,教育部门也会定期组织老师对现行的教学模式、教学制度进行讨论并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第十轮海安支教团领队、宁蒗宁海民族中学副校长陶长江告诉记者,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海安老师将新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引入宁蒗宁海民族中学,给宁蒗教育事业发展不断注入了新的力量。h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月17日,在宁蒗宁海民族中学的多媒体教室内,海安4班的老师谢友军正在和学校的其他老师进行高考试卷分析,2个小时的互动,当地教师获益匪浅,像这样的交流培训在学校内是习以为常的事。h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海安支教团队在办好学校的同时,自觉担当起宁蒗全县教育教学研究的示范指导工作,努力把海安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引入宁蒗,促进“输血式支教”向“造血式支教”转变,“宁海模式”内涵不断扩展,逐渐形成“宁海效应”,宁蒗由一个长期在低谷徘徊的教育弱县一跃成为丽江地区的教育强县。h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智富”带动“致富”h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携手助力脱贫攻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海安要继续强化对云南宁蒗县的支教工作。”市委书记顾国标在去年赴云南宁蒗慰问支教群体时表示,要将海安的教育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助力宁蒗发展,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h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海安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加大对宁蒗地区的教育扶持力度,32年来,海安老师在宁蒗“扶智、扶志”,培养人才,为建设小凉山地区最美彝乡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民族团结和繁荣贡献出了重要力量。h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宁海”早已突破地域的含义,成为沿海发达地区投身祖国西部大开发的先锋,成为东部地区支援西部地区的榜样,成为民族团结互助多种文化交流融合的楷模,闻名西南边陲、享誉大江南北。h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宁蒗教育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全县人口素质的整体提高,带动了贫困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县财政收入从1988年的696万元到2019年的3.1亿元,增长了45倍;人均纯收入从1988年的197元到2019年的19360元,增长了98倍。海安与宁蒗两地党委政府齐心协力,共同书写着教育扶贫的奋进篇章。通过宁海大力合作,2019年3月,宁蒗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认定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h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卷云舒,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潮起潮落,时代的华章总是在不懈奋斗中抒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海安也将高擎时代大旗,一代接着一代,一批接着一批,坚持不懈传承支教精神,矢志不渝继续“教育长征”,让宁海教育合作的成果越来越丰硕,让宁海两地人民的友谊之花越开越鲜艳,让支教扶贫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小凉山之巅。h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江苏省海安市教育工会:严德本 顾晓东)h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