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心声|您不辞而别是给我们上的最后一堂课——告别西南民族大学彝学院
作者 吉古布哈 2020-06-21
原出处:彝族人网

当一个想法被写出来时,一定会有万千个思绪的碰撞。对于西南民族大学彝学院合并这件事情,我知道会碰触到很多人的想法与观点,因此我就以一个彝学院末班学生的身份、一个彝族人的身份,谈一些可能真实存在的感受。倘若这些不太成熟的文字有幸被你看到,你就且当是在属于你的茶余饭后的一点谈资和话题,我也乐于和你共度这炽热又稍感酸楚的夏日。
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3.jpg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语言文学学科方向作为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它的前半生是1952年开办的彝语文专修科。1977年,语文系下设彝语言文学本科专业;1984年,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继续设彝语文学本科专业;1992年成立了彝语言文学系,2003年更名为彝学学院,开设彝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在西南民族大学彝语言文学办学之后,成就了一批批在彝语言文学领域成就卓越的专家学者,其中有那么几个必须举例的代表:沙马拉毅教授:主持完成了“彝文计算机输入法”,被国际上命名为“沙马拉毅输入法”,曾荣获“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蔡富莲教授: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的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云贵川百部〈毕摩经典译注〉研究》,对彝族传统文化与文学研究有着重大理论意义和历史价值。罗庆春(阿库乌雾)教授:罗教授的彝、汉双语文学创作与研究,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先后应邀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访问讲学,2019年3月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访问讲学。除他们外,在这办学几十年来,还有诸多专家、教授、作家等各方面的人才。但是,这样一个教学优质、成绩卓越的学院,经历了60余载岁月之后,还是迎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被合并。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3.jpg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原本就够烦闷与焦灼的夏季里,在一个无风无雨的黄昏,我翻开手机刷微信朋友圈,我看见了个"噩耗",再具体点儿便是:"兄弟们,你们被分到哪个学院啊,一个疫情回去,学院都没得了哈"。我这人有个不太好的毛病,就是对于听到更甚至看到的事情必须进行明查,因此,我又去学校官网查了查,知道事情已经实锤了;我记得当时除了震惊外,并没有为此事情而伤心难过,因为我始终相信“彝学院”肩负的是社会使命,肯定还有要完成伟大的事业,我怎能哭啼难过,怎舍得让它为难。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4.jpg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jpg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于彝学院的合并,朋友圈的很多人都在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简介,有不少人显得心情复杂沉重。作为一名学生,我首先在情感上是舍不得的。但转念一想,还有那么多几十年为彝学院发展呕心沥血的老师们,他们才是最值得我们去关心的。这么大的一台事情,肯定是党和政府经过千思万虑的结果,彝学院只是西南民族大学的一份子,这是民大对学院的优化与整合的过程,这何尝不是换个纬度来促进彝学的发展呢,这是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加强中国个民族“三交”凝聚学科优势,有效推动“双一流”大学进程;为国家战略发展服务的“二为”办学宗旨,不断为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作出新时代民族高等教育更大的贡献等。这么多年来党和政府对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支持与帮助,我们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在政策上还是其他支持上。比如,近两年凉山州对于彝文加试公务员在逐渐落实;小学初中以及高中对于彝文科目课程安排的问题,基本上呈现一个从课程设从无到有、置少到多,使彝族文字被少数“德古”“毕摩”和少数老者手里到逐渐大众化,以及在逐渐走出去的一个趋势,也就是彝学院的“中国彝学,世界彝学”。彝学正在被广泛传承的同时,也正在广泛的传播,与其他文化与语言的碰撞下积极的发展,这是党和国家引导与支持的结果,是彝学院以及所有热心人士努力后的必然结果,党和政府在做任何决定的同时,一定是先经过重大讨论与研究过后才会表决通过的,这是大目标下的改革,这是民族共同体下的学院整合,这是这是两个100年奋斗目标下的社会铸造。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相信,倘若这个事情真的是沉重与为难,党和国家又怎会实行这样一个政策,倘若在实践的过程中有任何难以弥补的缺陷与不足,任何一双不曾蒙尘的眼睛都不会视而不见,任何一颗炙热的红心都不能为此平静。因此,我们的彝学不会丢,我们的彝学学者更不会断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jpg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话说回来,说说我们的彝学院的学子吧!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在2017年有幸进入了彝学院,从此一直幸运着;在这么几年来的彝学生涯中,我奋斗过,蹉跎过,迷茫过,憧憬过,在彝学院经历了思想的纠结与成长后,我更想精通彝文,让自己不仅能丰富自己,同时能更好的去发展彝族文化和彝文,去传承,去传播!我想这是大多数同学的共同想法吧,我们的理想已经逐步成型,但突然发现彝学院这个架构理想的基础突然不存在了。虽然我们不止一次在心中告诉自己,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一直会与我们的心同在,与世界同在,但心中难免失落和对彝学院的眷恋,感觉她是一位被改嫁的慈祥的母亲,一向都很沉默,不会向外界吐露她的烦恼,她的默默付出!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4.jpg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再见了!我的彝学院;再见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母亲。您不辞而别,更像是给我们上的最后一堂课!盛世中华,我们有更多理由相信一切会更加美好!彝学院的变化,是时代的需要;我们的付出,是为了未来更加美好,为了中国的彝学更加美好。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简介:吉古布哈,乐山马边人士,就读于西南民族大学17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日双语班,热爱文学、诗歌等,茶余饭后之余,喜欢写点儿生活所予。人生箴言:山高路远,脚踏实地。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作者吉古布哈
ci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