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群体与彝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
作者 ​初丽媛 2020-04-26
原出处:​《神州·中旬刊》2017.No11

摘要做好高校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关注和研究工作可以促进我国民族教育的开展以及教育的公平。四川某高校在校的彝族学生自发行成了非正式群体,并且这个非正式群体具有巨大的文化适应潜能。因此需要做好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工作,通过这项工作的实施,使彝族学生能够尽快适应新的文化,成为民族文化有力的传播者和建设者。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键词非正式群体;彝族;文化;对策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一些民族教育政策出台后,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在对西部地区的高校的少数民族数量进行统计后,发现在西部地区的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数量比其它校区的少数民族数量是比较多的。在这个背景下,少数民族学生产生了文化不适应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质量。因此,西部地区的高校把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当成了教学的重点,为少数民族教学工作注入了活力。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彝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现状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 文化认同问题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对四川某高校的学生做了调查后发现,其中有13%左右的彝族学生能够熟練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90%以上的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比较强的。一些学生虽然以自己民族的文化为荣,但是这些学生却不能做民族文化的传播工作。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校园中其它民族对彝族的民族文化缺乏客观的了解,甚至有一些民族矛盾,这些因素成为影响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例如,在对其它民族的学生进行调查后,其它民族的学生普遍认为彝族民族的经济发展是落后的。在对一些彝族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一些彝族学生曾经因为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发生了冲突。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 生活适应问题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对四川某高校的学生做了调查后发现,彝族学生中在学习中遇到文化价值冲突的学生有82%,79%的学生缺乏文化归属感。这是因为少数民族和汉族的生活习俗等有着极大的区别。首先,彝族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汉族是不同的,彝族人的性格是淳朴、率真的,喜欢喝酒,但是对汉族人来说,喝酒是一个坏习惯,应该解决。其次,彝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价值观念等问题上也有极大的区别。彝族学生在成长中形了分享意识,而汉族学生在成长中大部分形成了个人意识。所以当这两种价值观念碰撞到一起后,是会产生巨大的矛盾的。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3 学习适应问题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学生在入学之前会有民族教育经历,但是在进入大学后,就不再接受民族教育经历。这样一来,很多彝族学生的学业压力是比较大的。甚至一些彝族学生在就业中也是缺乏优势的。彝族学生在进入大学生后需要慢慢适应学习过程。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从彝族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看文化适应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1 彝族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产生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川的某高校,从2002年开始,一些彝族大学生通过自发链联络的方式形成了非正式群体。这个非正式群体会定期举办学生聚会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每年6月的彝族学生毕业欢送会,每年9月的新生入学迎新聚会以及11月的彝族新年系列活动。彝族学生通过参加这些非正式群体活动可以增加对彼此的认识,拓宽自己的朋友圈,形成文化归属感。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 彝族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1 自发形成,普遍存在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由彝族学生自发形成的,这些学生通过和其它学校成员进行自发联系,建立了非正式群体。同时这个非正式群体没有正式的名称,也没有接受学校部门的领导,所以这样的非正式群体的数量是比较多的,在高校普遍存在。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2 地位平等,决策民主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中,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并且在进行一些重大决策时,群体中的成员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如果非正式群体需要组织一个大型的活动,是需要经过全体成员的商议的。在全体成员的意见达成一致后,再给群体成员分配任务。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3 凝聚力强,纪律性强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虽然彝族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没有一个正式的名称,也没有学校部门进行管理,但是这个非正式群体的凝聚力是比较强的,纪律性也是比较强的。成员都是主动遵守全群体的纪律,并且成员都是比较团结的。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彝族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文化适应功能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1 彝族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文化适应的正向功能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很彝族大学生在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中都会存在不适应的问题,所以如果彝族大学生参加了非正式群体可以和自己本民族的同学一起交流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说每位彝族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都会得到帮助和关怀,这对一些彝族学生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着极大的帮助。在同学的关怀和帮助下,一些彝族学生可以快乐地学习,轻松地度过大学生活。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2 彝族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文化适应功能的局限性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很多彝族大学生对非正式群体组织的聚会活动是存在一些反对意见的,他们认为参加这些聚会活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影响学业的发展;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参加自己本民族的聚会活动,是会影响学习其它优秀的文化交流的。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 彝族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对策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1 加强彝族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学业引导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学校应该让具有彝族历史文化知识的辅导员对彝族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指导,重点解决彝族大学生的学习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在遇到了问题后,可以及时向辅导员反映问题。同时辅导员可以给彝族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地指导,让彝族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规划。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2 丰富彝族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活动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迎新活动,让彝族学生在活动中可以交流生活和学习经验。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生发展交流会,让学生通过交流,促进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彝族学生的交流,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结语: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校应该做好彝族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工作,探究彝族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对策,使彝族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这样才能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实现文化的大繁荣。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秦波.高校导师制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和谐教育刍议[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20.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王济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J].教育职业,2006,2:35.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谈红.宋秉斌.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探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3:34.endprint6N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