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一村一幼”设1289个幼教点 5万多彝族娃娃有学上了
作者
杨晨
2016-05-17
原出处:华西都市报
乌蒙山(四川)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探索
“阿喔,阿喔,去幼儿园上学了。”一大早,阿伍友洛就被自己的两个小孙儿闹醒。姐姐俄洛日伟今年5岁,弟弟俄洛日古今年3岁,他们每天最期待的事,莫过于到幼儿园,跟着老师唱歌,绘画和玩游戏。中午,老师们还会准备好荤素混搭的饭菜,营养又可口。
两姐弟就读于凉山州昭觉县四开乡幼教点。每天,阿伍友洛的任务就是负责他们早晚上下学的接送。
和俄洛日伟姐弟一样,共有46名彝族儿童正在这里度过他们的学前时光。
双语教学 上了小学不怕跟不上
“叔叔,阿姨,你们好。”5月11日,走进昭觉县四开乡幼教点,正在大班内上课的彝族小朋友,整齐地用普通话向外来客人们问好,声音稚嫩又清脆。每天,这些彝族娃娃们在老师和志愿者的带领下,学习基本的汉语会话、拼音以及算术等。
教室前方,除了黑板,还安放有一台彩色电视机和书柜。角落里,无烟取暖炉干净整洁。“老师们会播放一些有趣的视频,让小朋友们在快乐的氛围里学习。”四开乡副乡长蒋春秀介绍。
逐渐完善的教学设施,方便了附近彝族小朋友的学前教育。在以前,因为观念和相关设施的落后,这些三到六岁的娃娃,只能在家耍,每天漫山遍野地跑。“现在幼教点的开办,让这些娃娃有了着落。”蒋春秀告诉记者。
幼教点的开办,在蒋春秀看来,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以后上小学打下良好的汉语基础。据了解,昭觉县百分之九十八都是彝族,彝族娃娃接触到的语言环境非常单一。“在家的话,长辈们也不太懂汉语,一般只会教孩子们彝语。现在在幼教点,老师们从最简单的汉语单词,如‘鼻子’‘眼睛’开始教学,让孩子们提早接触到汉语学习。”
对于这一点,四开乡中心校校长阿呷日体深有体会。“以前小学一年级必须得有彝族老师,不然孩子们学习会很吃力。现在可以直接由汉族老师上课,汉语教学质量提高很多。”阿呷日体表示,学前教育的汉语培训,能让孩子们更快地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
在幼教点的老师和志愿者们,都是有着幼教相关背景的彝族大学生,懂双语的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这些彝族娃娃的学习。
一村一幼 凉山幼教点达1289个
昭觉县教育局局长吉色方森介绍,作为凉山教育精准扶贫战略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四开乡上游村,一个村须设立一个幼儿园。目前昭觉县已开办了205个,解决了21799位彝族娃娃的学前教育问题。2016年秋季学期还计划开办 30个,达到对全县的全覆盖。“自2013年起,我们就强制普及了一年学前教育,让彝族娃娃在小学前就接受到汉语的教学。”
放眼整个凉山州,截至2015年底,全州开办“一村一幼”幼教点已经达到1289个,开设教学班1676个,5.54万名彝族娃娃在小学前的教育有了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