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彝家的手足情
作者 beley工作室 2007-03-02
原出处:人民日报海外版

  现在在偏远山区见到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依旧是件稀罕事。C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地处峨眉山区的四川省昭觉县、峨边彝族自治县的彝族牧民们却早在11年前就结识了一位新西兰朋友――彼得·费克特。C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45年出生的彼得·费克特,曾在新西兰梅西大学教授畜牧专业,之后经营自己的农场,是饲养牛、羊、鹿的专家。  C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费克特夫妇于当年4月和8月两次来到四川省昭觉县,他们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这里的村民多数是彝族人,住在偏远且交通不便的山区,贫穷落后,需要帮助。于是他与昭觉、峨边两个县签下了联合开展“费克特畜牧改良”协议书。
C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此,彼得·费克特融入在牧民中。为了提高羊的免疫力,他带去药剂,教牧民如何在羊嘴里注射;为了让牛羊吃上营养价值更高的饲料,怎样贮存青草;小昆虫咬羊,建什么样的消毒池给羊消毒。C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区一户牧民因饮用水人畜不分中毒,他决定从山上的源头接水管,使人畜饮水分离。于是,他从昭觉开一天的车到西昌买塑料管。当地卖管子论斤称,彼得·费克特就一米一米地量出500米,引来一二百人围观;峨边县的一位彝族牧民跑来请他去教技术,他翻山越岭走了六七个小时。这位彝族牧民高兴地对大家说:“彼得来了,我们这里天就晴了!”C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彼得·费克特看到这里手工剪羊毛太费时间,就到新疆买了两套剪羊毛机,用先进的剪羊毛机一分多钟就能剪一只羊。但在回来的路上赶上暴风雨,路面塌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冷又饿,被困在车里整整一个昼夜。C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当他在那里的工作告一段落准备回国时,牧民舍不得离开他。彼得·费克特说:“在你们需要我来时,我就会出现在你们面前,如果我没来,那就是我死了或者我得了重病。”C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前年,新西兰的雨水异常多,彼得·费克特的家乡发大水,冲走了部分羊只,牧场也遭灾害,他没有再投资修建,而是继续在扶轮社讲中国牧民的需要。C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彼得·费克特的事迹在家乡传开,在扶轮社传开。他已经自费在各地的扶轮社讲过百余次。每当介绍完中国之后,当场就有人捐现金或写支票;新西兰国家电视网知道了他的事迹,要随他去中国拍片,但他没让去。他认为,中国已经是现代化的国家,只是他去的地方偏远,发展较慢,许多不了解中国的人会误解那就是现今的中国。他宁可自己不被拍片,也不让人们误解中国。C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1995年以来的11年间,彼得·费克特16次来到中国,现在他与彝族群众已是情同手足,凡他帮助过的村镇都已脱贫。1998年,为表彰彼得-费克特为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做出的贡献,中国政府授予他国家“友谊奖”。Ce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