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家姐弟:让“海菜腔”飞起来
作者 范文清 2006-09-03
原出处:《光明日报》

  8月9日晚,当李怀秀、李怀福从颁奖者手中接过第12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唱法一等奖的奖杯时,这对来自云南石屏的彝家姐弟的心,就像他们参赛歌曲《吉祥鸟儿飞起来》中的吉祥鸟儿一样飞升云端。4s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s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29岁的李怀秀和23岁的李怀福,为了今天辉煌的这一刻,不知牺牲了多少同龄人应有的快乐时光。也正由于他们对民族艺术的不舍追求,全国观众才更加领略了云南“海菜腔”的独特魅力。4s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s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s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海菜腔”起源于云南省石屏县的彝族生活区,在那里,农民经常在田间地头唱起这种绵柔悠长的民间歌曲,这无疑为从小就在此地生活的李怀秀、李怀福姐弟俩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音乐成长环境。姐姐李怀秀12岁起便跟当地的民间艺人学习“海菜腔”。进入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后,李怀秀先后师从后宝云、施万恒、阿家文等著名的民间歌手,不仅使演唱技艺日臻完善,还掌握了山药腔、四腔、五山腔的唱法。除此之外,李怀秀还学习了石屏彝族民间烟盒舞,花腰彝支系的数十套歌舞,以及哈尼族、纳西族、佤族、怒族、藏族等民族的部分歌舞。凭借优秀的唱跳技能,李怀秀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演出活动及赛事活动并获得10多个奖项。4s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s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弟弟李怀福在家排行老四,他从小就勤奋好学,喜欢唱歌跳舞及民族乐器,2000年他也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姐姐所在的“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李怀福在馆里不仅学习了烟盒舞与以“海菜腔”为首的滇南四大腔,还跟李文艺老师学习了红河歌舞。在老师和姐姐的帮助下李怀福的唱跳技能也越来越好。几年之中,他曾多次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交流学习并与他们同台演出。4s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s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4年1月,李怀秀曾和她的老师施万恒一起,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西部民歌大赛中获得原生对唱组金奖;同年8月,李怀秀和李怀福一起参加了在山西省左权县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西北民歌擂台赛,一举摘得“中国民歌王”桂冠。接下来就是一次次地参加全国的大型文艺演出……从2004年起,全国的观众就开始认识了这对来自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的姐弟,开始认识了“海菜腔”。4s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s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而人们真正开始注意到“海菜腔”这种原生态民族唱法却是在2004年第11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当时李怀秀和李怀福姐弟俩曾以一曲原汁原味的演唱艺惊四座,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热烈的掌声,但是由于他们的演唱打破了音乐界传统的评价标准,没能进入决赛。这在当时引起了全国声乐界的一场大讨论,为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作用,也正因如此,今年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特别设立了原生态唱法组。4s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s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天,姐弟俩获得了本届青歌赛原生态唱法的金奖,不仅让观众记住了这对彝族姐弟,更记住了“海菜腔”。有的观众说,我们就像他们身边的树木花草,听他们在大山上自由地歌唱,那歌声天然而清澈,自由而开朗。有的观众说,他们的歌声穿越了历史的时空,让我们领略了一种有些陌生的民族风情,让都市里的人感受到一股久违的清新之风。4s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s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姐姐李怀秀在面对笔者采访时说:“希望通过媒体的传播,把民间歌曲传向世界,让人们了解我们的民族,让他们喜欢我们的歌。”人们有理由相信,这对来自云南的彝族姐弟会让“海菜腔”飞得更远飞得更高。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