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前,一对彝族夫妇走进“云端”小学支教,如今怎么样了?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2009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佳林和陆建芬的颁奖词。
我们走进大山,是为了让你们走出大山!
四川省甘洛县乌史大桥乡有个村子处在“云端”。村子东面一座高山拔地而起,西、南、北三面又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峭壁,峭壁下,是翻腾咆哮不止的大渡河,这就是二坪村所处的环境。
看到环境描写,可能有人会觉得诧异,东边是大山,西南北方向又是悬崖,村子莫不是在空中?进出村子怎么实现?
是的,二坪村就是处在空中,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称之为云端的原因。二坪村就处在这么一个环境下的有限平台上。进出都要靠悬崖上搭建的梯子来爬,以前,进出一次,需要爬五架架设在悬崖之中的木制梯子。所以,二坪村很多村民一年也不会出村一次。
太难了!
如此一个孤立在悬崖之上的村子,尽管村里建设了小学,但在1990年以前,这所小学已经停课十几年。条件太艰苦了,没有老师能在这里坚持下去。村里如同与世隔绝,仅有的小学又长期停课,村民文盲率很高。
孩子们怎么办?让其接着成为文盲吗?
1990年,25岁的彝族青年李桂林决定到二坪村执教,次年说服妻子陆建芬同自己一同上山执教。从1990年到2021年,31年过去了,李桂林夫妇怎么样了?
云端村庄,空无一人的云端小学。
一次决定,一生坚守。
我们有时候并不能理解一些人的选择,更不能理解有的男人一旦做出选择后的那种坚持和决心。
李桂林初到二坪村时是什么状况?他需要爬五架架设在悬崖峭壁上的木梯才能到达二坪村,而这五架木梯,被村里人叫成“外人爬不上来的天梯”。
李桂林爬上去了,他用了十个小时。我们无法知道这个年轻的彝族青年,看着被白雾缭绕但却空无一人的二坪村小学,当时的心理想法。
但当时一位村里老人的话使他下定了决心,老人说:
全村四百多人,差不多全是文盲。不识字,不会算账。很少下山,下了山,因为不识字上个厕所都难。
是什么让你眼含泪水?是强烈的同情心以及人民教师的使命感。老人的话如同针一样刺痛着年轻李桂林的心。也就是在那一刻,这个25岁的彝族青年教师决定留下来,把村里停了十几年的小学给重新收拾后,让其产生原本应有的作用。
(2007年,背着孩子在悬崖行走的李桂林)
25岁,是很多人尚在迷茫的年龄,但李桂林已经为自己做出了一生的规划,这个规划就是坚守贫困大山,帮助大山里的村民学习文化。这个规划是甘于清贫和困难。
李桂林想不到吗?他不清楚吗?
并不是!他明白二坪村太需要一个能让孩子们识字,并且引导孩子们明白学习重要性的老师了。怎么样才能使孩子们长大后不再过如此清贫又目不识丁的生活?
留下来,教他们。
教的是孩子,炼的是自己的心。
如此环境下,做出如此决定。不止是教学那么简单,还是个炼心的过程。
二坪村为什么叫二枰村?是因为还有下面有田坪,上面有三坪,二坪处在悬崖正中间。而山上和山下的孩子们,则要爬着天梯到达。
李桂林能放心吗?一个被如此环境刺激到落泪并且决定一生坚守的人,他的初心在孩子们身上,他是为了让孩子们脱离文盲行列。如此看重孩子们的一个男人,怎么能放心孩子们爬来爬去?
所以,他得护送孩子们。来要护送,去要护送。李桂林仅仅是一个人,他顾不过来。找别人吗?如此环境,别人能上来吗?在二坪村一年后,李桂林决定说服妻子陆建芬也进入二坪村。
大丈夫一岁的陆建芬同意了,从此以后。天梯上出现了护送孩子们上学的夫妇,从寒冬到酷暑,从春天青草发芽,到秋天树叶飘落,天梯上的夫妇二人从来不曾间断。
文盲村成过去,应有的荣誉接踵而至。
1990年上山,1996年,夫妇两个带的第一届二坪村小学学生毕业了。成绩喜人,在当地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孩子们开始走出大山,告别天梯。但天梯上的夫妇二人的身影从来不曾改变。
不仅仅是二坪村里人,当地人都震惊了。
生活在如此环境下,当地人很清楚这样的生活意味着什么。因为二坪村在当地本来就很有名。当然并不是富裕的名声,而是因为天梯进村而出名。谁都知道上面的生活有多艰难。
当地人清楚,所以才会震惊和感动李桂林和陆建芬的坚守以及付出。
李桂林也是彝族人,但他家乡在汉源县,条件比二坪村要好很多。
一个人,从条件不好的地方向条件好的地方迈进很难,这被称之为奋斗。
一个人,从条件好的地方向条件不好的地方进入更难,因为这意味着奉献!
当地人知道,所有人都知道,李桂林和陆建芬是在奉献。
当地人拥护,当地部门重视,荣誉也接踵而至。相比荣誉加身,李桂林更看重当自己被报道出去后,给村里带来了什么切实的改变。
人们不会忽视和忘记这样一个有着奉献精神的人,李桂林两度荣获县优秀老师。当荣誉加身后,他有机会离开二坪村吗?机会有的是。但他并没有离开。什么叫使命感和奉献精神?有着如此奉献精神的夫妇二人,国家又怎么会看不见?
2007年,李桂林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次年,也就是2008年,经过农网改造后的二坪村通上了电,村里人结束了用煤油灯照明的生活。同年,李桂林被评选为200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2009年,社会捐资近百万元用在了二坪村学校的建设上,过去破旧的学校换了面貌。同年九月十号,李桂林和陆建芬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推选委员中有人说:
乡村教育是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乡村教师是伟大的,却不应该被遗忘。
从意气风发的青年李桂林,到人到中年的李桂林,他的付出被二坪村人看见,被当地人看见,被全中国人看见。他们培育出了250多个孩子,使这些孩子走出深山,进入社会。
二十年艰辛付出,终等来沉甸甸的回报。对于荣誉,李桂林很骄傲,但他更加关心的是给村里带来了什么。
被报道出去后,过去危险重重的木制天梯被换成了铁梯。农网改造背景下,村里通了电,村村通公路实施下,村里通了公路。曾经难如登天的进村路,如今变了模样。
当初听着村里老人话而落泪的彝族青年,决定了要留在这个山村,并且为之付出自己一生的激情和努力。人手不够,他就动员自己的妻子一起上山。夫妇两个扎根在这个山村而奋斗。
这样的奋斗是缓慢而艰苦的,但同时也是硕果累累的。近三百孩子在他们的教育下走出大山。2019年9月25日,李桂林陆建芬夫妇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众多荣誉加身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有机会走出大山吗?当然是有的。他们走了吗?如今他们怎么样了?
我们走了,有人愿意来吗?我们走了,孩子们怎么办?
当一个人被众多荣誉加身后,常常会迷失自我。当一个人被众多荣誉加身后,常常会被别人质疑初心以及未来。
所以,多少年来,有太多人问过夫妇二人:
你们会离开吗?
陆建芬的回答是:我们走了,有人愿意来吗?我们走了,孩子和这些淳朴的村民们怎么办?
一时的坚守并不难,难的是一生的坚守。
李桂林和陆建芬正用他们的一生来坚守当初的承诺和初心。
三十年多年了,曾经的山村通上了电,公路直接通向了学校。第一批被他们教的二坪村学生已经将近四十岁了,这些人中有些走出了大山在社会上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有些回到村里靠山开始养殖,在当地的扶持下,成为了当地脱贫的主力。
三十多年过去了,夫妇二人仍然还在学校,为保证孩子们上学安全,当地教育部门和李桂林他们决定让孩子习惯寄宿。李桂林的家就在学校北侧,他每天都是最晚离开学校的。
每一天晚上,他都要检查一遍学校四周的山体,因为曾经发生过泥石流。当检查完毕后,他才会回到学校北侧的家中休息。
而晚他一年上山的妻子陆建芬已经差不多到了退休年龄。所以,夫妻两个面对着很多质疑的声音,这些声音都集中在一点,那就是你们会离开吗?
会离开吗?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问题,但它并不难回答。
夫妇两个正用行动回答着这些质疑。他们没有离开,他们不会离开,他们不曾离开。
2021年,当地教育部门作出了重要调整。二坪村将被调整为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的课程。其它年级的学生则进入乌史大桥乡中心小学就读。同时也为二坪小学配备了幼教区。
我们从图中能看到二坪村小学正变得越来越好,这得益于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和近些年来我国的飞速发展。但发展和教育重视下,需要实实在在的人去一线奋斗和贡献。
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就是奋斗在一线的勇士。在时代的背景下,在发展的速度下,他们是那么平凡,但在孩子们心中,在所有人心中,他们又是那么的不凡。
坚守深山三十年,平凡之人最不凡。
李桂林陆建芬,这对戴着眼镜、似乎羸弱不堪的夫妇身躯里,藏着钢铁般的意志;燃烧着奉献的熊熊火焰。
壮哉!李桂林和陆建芬是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的缩影,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自己不凡的贡献。前赴后继,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