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富,彝族,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列瓦乡碾水村扶贫,在援藏的日子里给当地的藏族、彝族、汉族等群众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帮助藏区群众脱贫,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随时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援藏扶贫干部无私奉献的时代凯歌,列瓦乡碾水村的大地留下他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无数身影。每天坚持动笔写日记,用日记记录在藏区的苦与乐。下面节选几篇日记让大家分享。
2018年6月30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从富裕的阳光米易来到偏远贫瘠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列瓦乡碾水村扶贫,一路的颠簸、一路高歌,心潮彭拜,因为能参与援藏是我的荣光。车停留在扶贫点,眼前正是碾水村村部和幼教点在攀枝花市的援助下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建设者们呼吸着高原稀薄缺氧的空气,把一块块砖、一桶桶水泥传递到师傅的手中,一栋栋高楼在慢慢“爬高”,慢慢变漂亮了。
村部只有几间破旧的办公室,没有厨房,也没有厕所,让我们五个驻村干部唏嘘不已。在一间办公室,五个人安置了五张简易的床,这既是办公室又是寝室,另外找一间办公室作厨房用。看看眼前简陋的办公室兼寝室让我想起学生时代8人一间的学生寝室,回忆起学生时代那难忘的美好时光,心里五谷杂陈,心酸加喜悦。五个驻村工作人员中四人是80后的独生子女,在家随时在父母百般关心下成长,不会做饭,不会料理生活。作为70后的我主动担起了“大哥”及“炊事员”的角色,每一天不厌其烦的为这些年轻人烧水、做饭。让他们踏踏实实的工作,不再为一杯热水、一口热饭而犯愁。每顿饭我都使出浑身的劲变着花样为援藏干部们做出色香味俱全的饭菜,让他们不再思念阿妈手里做出香喷喷的饭菜,不再思念阿爸亲手倒出的美酒。久而久之,在藏乡碾水村“吃饭找李哥”的口头禅在村干部中悄悄形成了。在异地藏乡能为驻村工作队的小弟们服务,能结识这么多能干能吃苦的小弟而高兴。
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 天气 小雨
2018年的深秋,正是藏乡多雨的季节,也是碾水村最美的季节。山间,秋色满园,绿水、青山,黄色是底色,红色、绿色在渲染大地,“啊!多美的大山,美极了”。这是我此生中看到的最美的景色。一早起来,我们用手机记录下了这美丽的藏乡景色,把它传递给攀枝花的亲朋好友,让攀枝花的好友们分享这藏乡美景,欣赏祖国的大美河山。
2018年11月3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今天,驻村工作队要完成一项建档立卡户住宅区卫星定位系统工作任务。距离村部最远的草坪子组和肖家沟组马道子点,陡峭而泥泞的土路让摩托车无法行驶,需靠徒步完成,没有走过山路的80后们心里都犯嘀咕,都怕没法完成这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主动申请“让我去吧”。从小在彝家山沟里长大的我有信心有决心完成这项任务。村第一书记如释重负的答应了:“好!”。第一书记的答应声响彻云霄,久久回荡在藏乡上空。拜领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踩着一条条泥泞的山路,趟过一深深的峡谷,爬过一座座陡峭的山峰,从早晨晨曦未露到傍晚夕阳余晖落尽,渴了喝山泉水,饿了吃自带的干粮,一步一蹒跚,一户接一户,用手机定位系统精确锁定了贫困建卡户宅基地的经度、纬度及海拔位置,并把它传给了国家大数据平台。就这样我开动了两只脚板用两天的时间完成了碾水村“五里不见人,十户不挨边”的30户建卡户定位系统任务。回到村部时大家都赞许“姜还是老的辣”。工作得到大家的认可,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 天气阴
扶贫干部一身兼几职。作为省综合帮扶队卫健系统的人员除了脱贫攻坚的工作外还兼顾“四治:治愈、治毒、治艾、治超”的任务。主要是宣传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宣传禁毒防艾、控辍保学、计划生育秩序的整治法律法规,宣传移风易俗、三建四洗五改、四好家庭的创建。
2018年的冬季,是我在藏乡过的第一个冬天。在攀枝花过惯了阳光明媚的日子,木里的冬天比想象中还冷。山上冬季全是白色的积雪,山下也时常在下雪。在一次走村入户过程中,发现碾水村茨菇地组拖脚点彝族村民陈你哈15岁的孩子—陈康辍学在家,已读初二的他因厌学不愿再进课堂,父母也拿他没办法。学校教师、乡政府工作人员也多次劝返,但不起作用,孩子厌学的心结始终打不开。“扶贫先扶智”,孩子没有知识,没有完成义务教育,那能走出大山,那能致富奔小康呢?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扶贫干部,我能无动于衷吗?这个任务只有我来完成,也必须由我来完成,我自己给自己下“任务”下死“命令”。经过我三次登门拜访,讲深讲透凉山州少数民族代际贫困的原因是缺少知识文化,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加之陈康父母的积极配合下,彝族小孩陈康阴沉沉的脸终于笑开了,我还送了三本励志的图书和一个崭新的书包给陈康,祝愿他发奋学习,将来有所作为,建设家乡。陈康终于走进了课堂。
在走村入户肖家沟马道子点时发现建档立卡户邱铁加的大儿子已成家立业,但刚起锅灶的他一家三口人修了三间木摞子房屋,土地稀少,没有牲口,日子过得非常拮据。我向他讲明国家鼓励山里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特别凉山州有特殊奖励政策,他茅塞顿开,愿意带着妻子出去闯一闯外面的世界。2018回家过彝族年时挣了6万元人民币回来,眼里充满感激的目光。回家是还买来一瓶白酒看望我,内心激动地用彝语说:“卡莎莎”(谢谢您)。我给他规划了发展前景,指明了致富的方向,让他不等不靠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看着他过上幸福的日子,我也感到非常幸福。
2018年9月21日 星期六 天气 大雨
脱贫攻坚党的政策把健康扶贫作为重点项目,它关系到千家万户因病致贫的家庭。碾水村鲁米洛组张青友(汉族)一家四口就有两个残疾(妻子杨加甲肢体残疾,女儿张彩梅听力残疾),被评为因病因残致贫的建档立卡户。幸福的日子是一样的甜蜜,可苦难的日子各有千秋。2018年9月,杨加甲因发热、头痛、颈部不适住进了县级医院,经三天治疗发烧未退,张青友焦急的打电话询问我怎么办。凭我二十多年行医经验告诉他:可能是患了脑部疾病,赶快转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进一步治疗。杨加甲次日转到了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经两周的治疗好转出院回家。而我问起憨厚朴实的张青友医疗费报了多少时,张青友说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花了15000左右,基本医疗报了6000多块钱。我告诉他贫困户出了报基本医疗外,还可以到县卫生健康局报卫生健康扶贫资金,张青友去了木里县卫生健康局又报了7000多块钱,自己只花了1000多元,激动地说:“李医生,谢谢你,你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藏乡的藏族与彝族村民一般是小病拖成大病,等到大病没法治疗时,只能等待死亡。而且有些彝族村民不相信科学、不相信医学,有疾病一般请“毕摩”、“苏聂”花得少时至少几百元,多至上千元的资金做迷信,导致家庭越来越贫困。这种落后的思想必须铲除,只有相信科学、相信医学藏乡群众才能健康长寿。我在藏乡多了一项扶贫任务,就是在彝族村民中普及科学与医学。我与村干部的交流中,提倡彝族干部带头不搞封建迷信活动,学科学用科学,用科学灌输彝族群众的思想,用医学整治彝族群众的身体。经过无数次的宣传科学及医学,藏乡群众有了先进的思想与健康的体魄。
碾水村茨菇地组彝族村民朱尔落长期出现反复腹痛,在当地医院按“胃炎”治疗未断病根。2018年7月份又发作一次,到村医务室来就诊,我经过反复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发现他患的是胆道疾病,建议他到大医院作腹部彩超检查进一步确诊治疗。他到了盐源县医院肝胆外科检查发现患的是“胆道结石”,结石已超过1厘米,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痊愈回家。亲自跑来村部答谢,称自己遇上了好医生。“好人、好医生李子富”又在碾水村变成村民们的口头禅。
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 天气阴
驻村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是计算建档立卡户的收入与支出。2019年3月在计算碾水村茨菇地组藏族村民杨呷绒一家的收入与支出时发现杨呷绒一家有两个孩子在读书(大儿子在读大学,小儿子在读技工校),支出太大,收入达不到当年脱贫的标准。我立即向村第一书记报告此情况,第一书记与我用笔一笔一笔地算了他家的每笔收入与支出,算了又一次又一次,杨呷绒一家始终没有达到脱贫标准。第一书记立即向乡党委、政府报告。乡、村、组经过反复多次调查核实,最终政府给予公益性岗位和社会最低生活保障解决。得到党的好政策光辉照耀下的杨呷绒激动得含泪说:“阿拉索,共产党的扶贫政策真好,共产党的扶贫干部扎西德勒”。
李子富简历:
李子富,男,彝族,1972年5月16日出生,1992年在攀枝花市卫生学校毕业后分配到米易县普威镇中心卫生院工作至今。 1999年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2008年取得主治医师资格证书。2016年取得副主任医师资格证书。2018年6月30接受组织的派遣到木里县列瓦乡碾水村驻村工作,任省综合帮扶队“四治专员”,至今援藏经历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