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边彝族自治县城区出发,驱车22公里,来到袁家溪乡庄稼坝村庄稼组吉候布日的家里,看到他们一家住上了100多平米的新居,院坝已硬化,屋内电视、冰柜、孵化机、梨田机、收割机、碾米机,样样俱全,应有尽有,小日子过得殷实甜美。
吉候布日,男,彝族,生于1987年8月,现任村监委委员兼村民小组长,2009年结婚,家有妻子和3个儿子共5口,2014年被评为贫困户。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和自身努力之下,2017年退出贫困户。
“感谢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没有他们,我就不会脱贫致富,就没有我的幸福生活!”交谈中,吉候布日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贫困日子 苦不堪言
2002年正读初一的吉候布日,父亲因病去世,家中只有年迈多病的母亲和两个小妹妹,不得不回家承担起照顾家人的重担。吉候布日说,当时,家中劳力只有自己一个,日子过得相当艰苦。住房相当狭小,仅有70多平米;穿的仅能解决保暖,无力购买自己想买的衣物;饮水不能保证,更谈不上安全放心;吃肉只能等到过年,油也不够吃;吃菜多数时候是酸菜洋芋汤;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机,无任何家用电器和现代化的生产工具,看电视只能踏着泥泞去邻居家里看;白天干活,晴天被太阳晒脱一层皮,雨天被淋成落汤鸡,冬天办田天很冷,腿脚常常裂口;收工回来有时很晚,还得收拾晒在院子里的庄稼,有时还得急急忙忙去四处寻找时不时走失的母亲……
四处奔波 打工赚钱
人穷志不能短,富裕是等不来的。在家只刨一亩三分地,很难过上好生活。2009年起,吉候布日便依依不舍离开家人,随马边去外地打工的亲戚、朋友或熟人,四处漂泊奔波,打工赚钱。曾先后去过甘肃、辽宁、福建、安徽、广东等地务工,主要在隧道出喷浆料、架模、搭钢架。
吉候布日说,“外出打工,工作环境差,粉尘大,头上、鼻孔、嘴巴都是尘土。劳动强度大,稍有休息或动作慢了就被骂;经常加晚班,睡眠不足。那时的工资不高,每月只有2000多3000元,拿不到工资时,连饭钱都没有。远在他乡,想念家人,思亲心切。”
苦归苦,累归累。吉候布日还是咬紧牙巴,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从2009年到2013年5年间,每年赚回了1万多元。
心灵手巧 学会阉鸡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经过几年的打工经力后,吉候布日,决定立足家乡搞发展。搞什么,才有出路?思来想去,吉候布日从市面上阉鸡价格高达50元一斤,而一般土公鸡价格每斤只有20多元的行情,找到了一条商机,那就是学阉鸡,赚阉鸡的工钱和卖阉鸡。
2015年开始,吉候布日开始养鸡,并一边向别人学习阉鸡技术,一边自己探索和实验。他老表送了30只乌骨鸡让他饲养,他阉割了其中的19只公鸡,均被阉死,损失达800多元;自己家养的50只土鸡中,阉了其中的20只公鸡,也只成功了6只。
家人和周围邻居开始说他风凉话,说手粗、心不细,技术不过关,阉鸡这活不适合他干。
做事绝不成半途而废,不成功誓不罢休。后来,他又请
阉鸡技术高的师傅到家中手把手教后,成功率达到了50%以上。由于用师傅教的技术阉鸡伤口大,手术时间长,他便在手机上百度自学,并在网上订购了阉割工具,技术好越来越好,成功率也越来越高。随后,先后被邀请到袁家溪乡其它村组、苏坝镇、烟峰镇、高卓营乡等地阉鸡,每阉一只鸡收5元工钱,一年仅阉鸡一项的收入就有几千元。
在阉鸡的过程中,他还向愿意学习的群众传授自己的阉鸡技术。
自孵鸡苗 养殖土鸡
要养鸡、要阉鸡,必须扩大规模。只靠母鸡孵化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吉候布日想到了自己孵化鸡苗。2016年9月,花300元买了一台可孵50只左右的小型孵化机,第一次成功孵出20只,但因不懂得保温全被冻死;第二次因不懂公鸡母鸡的数量比例搭配,合格蛋不多,孵出率也不高。
后来,参加县、乡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到峨眉山、夹江、五通、仁寿等地参观学习,学会了公鸡母鸡比例搭配、孵化技术、饲料配方比例、疾病防治、消毒等技术。2017年利用县乡支持的6000元产业扶贫资金中的3000元购买了2台孵化机。2018年初,孵出200多只,成活100多只,卖掉出栏鸡,一年获纯收入达4000多5000元。
同时,他还为周边10多户群众免费提供孵小鸡服务。
改造茶园 发展茶叶
要稳定增加收入,不能只靠一种单一的产业。2018年,吉候布日积极响应县上出台的“6+X”产业发展政策,人工改造茶园5亩,已完成种茶5亩。据他说,到2020年投产后,丰产期一年可达几万元的收入。
吉候布日,既是村监委委员,又是村民小组长,除了自己要发家致富、脱贫奔康后,他还承担财务监督、质量监督、调解纠纷、收缴各类保险、动员群众实施“三改四革命”、带领群众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倡树文明新风等任务。他说,他将尽自己所能,带动所在村组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康,让大家都过好富裕幸福的生活。
(注: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单位: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