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一约日:彝寨“活鲁班”
作者
□果布柳作 文/图
2008-01-20
原出处:《中国民族报》2007-12-07
石一约日制作的彝族小笸箩小巧又耐用
虽然碗柜使用很久,但五颜六色的图案仍十分抢眼。
石一约日自制的石磨很好用
工匠们在各种生活用具上刻画色彩斑斓的民族图案,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派来、对坪、南瓦、基足、依莫合等地的彝家山寨涂抹上了一道亮色,依莫合乡郑木古体村寨的“活鲁班”石一约日就是制造这美丽的一大能人。
今年49岁的石一约日,生在金阳县大山深处的依莫合乡郑木古体村寨。由于家庭生活窘迫,他刚读完小学四年级便辍学在家,跟着因做工匠而远近闻名的叔叔学起了民间工匠活儿。
他从学做最简单的木水桶、木猪槽开始,从简单到复杂,做出来的东西逐渐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
石一约日逐渐爱上了这行,父母的劝告只当耳旁风。为了做到精益求精,每天从早到晚,他除了认真学习叔叔所教的技术外,还偷偷地学习绘画、构图、设计和竹编。
不到3年功夫,石一约日的木匠活计就超过了叔叔,做起任何家具或是建筑上的木工活儿,他都得心应手。衣柜、碗柜、粮柜、大床、马勺……只要见过的东西,他都能做,可以说是眼到手到心到,而且还可以画大小不一的老鹰、孔雀、天鹅等百种鸟类以及老虎、狼、野猪等百种兽类像。
最近,我受邀到石一约日家做客,他家到处都是漂亮的彝族家具。“这些都是你亲手做的?”笔者半信半疑。“呵呵,不是我做的,谁给我做啊?”石一约日倒是颇为自豪。
看到家具上栩栩如生的鸟画、兽画、植物画,我开口道:“这些画你是怎么画出来的?”他想了想说:“我一方面多看画册上的图画,另一方面多思考和练习图画的造型,然后用铅笔和尺子量着画,一次不行,画第二次,二次不行再画三次,翻来覆去地画,熟能生巧。”石一约日着实下了一番苦功。
石一约日既是木匠,又是竹匠。从小他就喜欢到山上放牛,看到村里人用竹子编制各式各样的家具,他一边虚心请教,一边亲手试着做。不到几年,他编制的彝族背兜、大小簸箕、筛子、斗笠 20 多种物品都极其精美,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人们都称他为“竹师”。
石一约日走过了从竹匠到石匠的历程。如今打石磨、打石条子等,对他来说也是得心应手。“‘石一鲁班’,我准备做个碗柜,明天跟我走一趟吧?”熟悉石一约日的人都叫他为“鲁班”,请他去做工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在这个村寨里,石一约日家可说是富裕户了。许多村民看到石一约日做民间工匠生意一年比一年“火”,家里一年比一年富,便纷纷前来学技术、学经验。石一约日不但不收一切费用,还毫无保留地把所有的经验和技术传给村民,村里人对此交口称赞。“‘石一鲁班’是个善良的人,我们跟他学了不少技能和技巧,看,我画的这些图标就是从他那里学到的。”一提到石一约日,家住基足乡布瓦子村塔普组的学徒阿克日格十分高兴,他说,“石一鲁班”制作的家具和建筑造型雕饰很华丽,也很豪放。如今,石一约日的学徒已达百余人,他成了当地彝家致富的“领头雁”。
石一约日因做民间工匠艺术而出了名,被昭觉、普格、布拖的人请去做过许多家具和建筑活儿。目前,他修筑设计了 500 多套房子,做过衣柜、碗柜等几万套家具。同时他还在边制作边自学,根据村民的各种需要,凭着自己的想象和感觉,尝试着采用各种材料和工艺技术,“发明”出了不少的工具、家具和建筑上的雕饰。
石一约日凭着一双充满灵性的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财富。他把他的思想和对彝族文化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石一约日的生活在继续,彝寨人的生活在继续。关于传承技艺,我能从石一约日的笑容中读出淡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