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弹指一挥间,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70多年了!按相对论说,罪恶的旧甘孜,暗无天日,度日如年;圣洁的新甘孜,阳光灿烂,度年如日!这是甘孜各族人民的感同深受,冷暧自知的真实写照。
甘孜彝族,根在云南,源于今凉山州的美姑、越西、喜德、冕宁等地区。自清康熙年间,先后迁入今甘孜州的九龙和泸定等县居住,现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与祖国川西甘孜藏区这片热土水乳交融,血脉相连,荣辱与共!
圣洁新甘孜70多年来,沐浴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中,中央的关怀,省里的支持,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大作用下,圣洁新甘孜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巨变!全州3万多彝族,在巨变中分享恩德福址!彝乡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扶贫和教育、科技、卫生、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得到了全面进步和发展!实现了今非昔比的变迁。彝族人民都深有感触的说:"过去在人间地狱,现今在人间天堂"!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又到强起来,真切的感受到了苍桑巨变的真谛,见证了唯有共产党和圣洁新甘孜才能创造出的辉煌!
从历史社会变迁福址说起!民主改革前,甘孜彝族处于惨无人道,衣食无着,苦难深重,暗无天日,充满绝望的奴隶社会。
民主改革,废除了奴隶社会制度,砸碎了套在身上的奴锁隶链,彝族人民得到了翻身解放,换了人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实现了一步跨千年!当家做了主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沐浴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春光奔小康!
昔日的彝族奴隶当上了民改积极分子,并培养出了一大批积极分子参加了革命工作,成为了甘孜党政干部,当家作了领导,这是中国历代历朝所没有的破天荒大事记,也是世界所注目的重大事记。
刚民主改革,就不仅解除彝区封闭自守,禁除雅片烟毒害,扫清盗匪横行,平息寃家械斗,调处20多起民族间长期未决的历史大案!实现耕者有其田,住者有其屋,穿者有其票,而且彝区县乡社区都破天荒,开始办起了医疗和学校,让彝区人民看病就医、读书学习都得到了保障!并免费看病入学!还建立起麻风病人村,让所有患麻风病人得到治疗逐渐康复!这是几千年的梦想得以实现的奇迹!这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都无法想象的事,只有毛主席,共产党,新中国,新甘孜才能办得到。
注重培养民族干部,按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提拨彝族优秀干部,担任州、县党政领导干部,发挥其执政能力和建设新甘孜的作用。先后培养提拔了100多名乡科局级领导干部;50多名副县级领导干部;20多名县级领导干部(其中有州级部门一把手、有县委书记、县政府县长、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县人武部部长等);5名副州级领导干部。同时省上提拔了一名甘孜九龙籍的干部担任凉山彝族自治州州长。体现了党的关怀和彝族在日新月异的新甘孜进程中致力点缀和喜悦!
关注彝族地区更好的进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省、州批准,九龙县彝族聚居的三垭、俄尔、小金、朵洛、踏卡、子耳、湾坝等七个乡,成立为彝族乡,然后每年倾斜资金和项目,予以特殊关照,增强输血和造血功能,促使彝乡政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教科卫建设,得到经济稳步发展,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得到旧貌换了新颜,今朝得以更美好”!
特别是对彝区生态恶化方面的治理,予以了扭转改善。彝族聚居的三垭地区,历史上是森林茂盛,气候优良,土地肥沃,物华天宝,生态环境绝佳,地名为“史乐纳达”(淌金流银之沟)!山上有老虎经过,山下有挖不尽的金!居住在这里的彝族富得流油!可好景不长,自万恶的英帝国用雅片毒害中国后,三垭地区彝族为了获取雅片大烟,肆无忌弹的连年大片毁林砍火山种罂粟,到民改革前,山上的森林几乎砍光,呈现裸体,生态年比年恶化,到上世纪80年代,恶化到了极点,大自然怒不可挡,连年轩泄狂风、暴雨、冰包、山洪,泥石流等灾害袭击报复,成为灾难之地。为了解决这一生态恶化问题,州、县林业部门,启动重大举措,在三垭地区实施工程造林,分30个小班,连片栽植云南松,兼栽北京杨和华山松等7000亩,圆了绿色的梦!加之后来实施的停伐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政策,使三垭地区生态得以恢复,而今又过上了无灾无害的美好生产生活!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达到谁也离不开谁的情怀。实现了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的目的。婚姻互通自愿,生产、生活、语言、习俗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如在藏、汉、彝各占三分之一的九龙县,藏族的酥油茶,彝族的坨坨肉,汉族的炒菜炖肉,大家都喜爱不已,青睐有加!迎接上级领导,接待外宾,聚会,过年过节等场景,少不了藏族的沽白哈达,彝族的猪头敬献和香喷坨坨肉!汉族的美食,都举杯互祝:扎喜得乐!吉祥如意!祝蒙耿礼!
充满了民族团结的文化氛围!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九龙县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时任县委书记邀请到北京天安门城楼观礼!
说起经济变迁,好生激荡人心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声雷响,把党的重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千里雷声万里闪,改革春风吹拂中国大地,吹拂彝家山寨,农村实行以户营生产责任制,极大的调动了彝族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市场经济政策调动了彝族群众的经营积极性!在多种生产经营积极性下,彝族群众一步一重天,改善了过去那种贫困落后的生活状态!谱写了彝乡历史新篇章。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将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作为党的重要使命来对待,纵横广深,全面安排部署,用绣花功夫做精准脱贫!
古老的彝区焕发了蓬勃的生产活力,家家户户都获得了喜上眉梢的增产增收!同时,党和国家针对彝区深度贫困的问题,一直致力实施"改革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劳输扶贫、水利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危房改造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医卫扶贫"、"生态扶贫","文旅扶贫"、"交通扶贫"、"项目扶贫"、"精准扶贫"、"新寨扶贫"、"专职扶贫"等一系列扶贫开发工程攻坚综合战,打出了政策组合拳,做到了绣花功夫!
而今彝区处处旧貌换新颜,家家户户不愁过日子!按彝族群众的话说:"党和国家扶贫攻坚政策瓦吉瓦(好啊)!贫困户都住上了新房、孤儿进了孤儿院、孤独老人进了敬老院、残疾人享有残疾人的补贴、贫困户还有政策兜底、老人有养老金,看病有医保、健康有保障、孩子上学是免费、村村通了公路,户与户间通了水泥路,户户通了自来水、家家通了水电、家家有了广电、人人几乎有了手机、通信网络全覆盖了、店铺百货随时买,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
实实在在地实现了"五不愁":一是实现了"吃不愁"。彝区人家自主科学种地、科学养畜,都获得粮食、畜产双丰收!加之实施25度以上坡地退耕还林补助政策,户均获得一两千斤白白花花的大米,家里粮食满仓,猪肉满架,庭院鸡来鸭往,畜圈牛羊进出!过去只有每年火把节、彝历年、春节,才得吃三次大米猪肉,现在天天有大米畜肉吃。就等于天天过火把节、天天过彝历年、天天过春节了!告别了过去,对彝区来说,吃米饭和肉是一件奢侈的事的穹愁情境。
二是实现了"穿不愁"。现在彝区人家,每年都通过种植、养殖、打工等获得人均几千上万的收入,每人买几套自己喜欢的时尚服装穿,那是很平常的事了!过去没钱买穿的,几年才买一套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的穿,讲究的是暖和!现在告别了旧补衣装,讲究的是时尚、美新,连彝家老妈子都操穿健美裤了!这是彝家山寨千百年来所没有的趣闻轶事呀!也是幸福美好世代的点缀!
三是实现了"住不愁"。新屋落成福临人间,农房重建春回大地。彝区贫困户都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建设,住进了有客厅、有寝室、有厨房、有卫生间、有硬化院坝,环境优美的窗明几净砖瓦房,告别了穷光蛋时住的上不避雨,下不避风的竹笆房与阴暗潮湿的土坯房。现在大家都享受了成百千梦想的现代文明新房!家里用上了电视机、电饭锅,生活条件今非昔比。那些彝家老人无不淌热泪,都异口同声说:"我们见证了,共产党了不起!新中国不起!圣洁新甘孜了不起!活着多好啊!"
四是实现了"行不愁"。彝区通过实施交通扶贫攻坚战,党和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不惜一切代价,把公路修到了家门口,解决了要得富先修路,要脱贫先有路的条件,破解了彝道更比蜀道难于上青天的难题。告别了寸步难行隔绝外界的历史!封锁了几千年的彝区,迎来了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现今祖国各地,想去那就去那!家里都有了摩托车,大多数人家有小货车,出行做生意,无所不便,毫无忧愁。
五是实现了"娱不愁"。彝区物质生活上穿不愁,吃不愁,住不愁,行不愁了,精神生活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在家休闲唱卡拉0k歌,早晚跳广场舞,节庆观尝选美、摔跤、斗牛、赛马等节目!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官方快手网络平台,传播彝族古今文化,参与人之多,男女老少齐上阵,内容之丰富多彩,大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投桃报李,热闹非凡,娱乐之至!告别了过去天亮出工,天黑睡觉,毫无娱乐的枯燥年月!而今物质食粮,精神食粮,随你饕餮。真是享不尽盛世之福呀!
社会事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今非昔比,实现了五突显:一是教育成就突显。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助下,彝区不仅通过农村夜校学习,扫除文盲,达到脱冒的同时,学龄儿童,青少年教育成果,举世瞩目!村有耕小,乡有完校,区有戴帽初中,县有高完中,并设立职业中学,还办有高级中学。彝家子女都得以入校读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一批批,一代代,在各级各类学校毕业,培养和造就出了上百近千的行政、教育、医卫、新闻、文化、农牧等各类人才,在全州各县和州级机关工作。
如今教育人才济济,小学有小教高级老师、中学有中教副高老师、大专院校有教授、博士、有研究生导师;医卫部门,有主治医师,有内、外、儿、妇科等专家;新闻宣传,有中级记者,中级编辑;文化上,有翻译教授专家、有彝学专家、歌舞行家;文学上,有诗人,有作家;农牧部门,有农技、兽医专家,还有世界最大牦牛-中国九龙牦牛专研人才;军事上,有成百上千青年,应征入伍当兵,并有优秀飞行教员!地方有团级将领等。
二是科技成效突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的精典至理名言。彝区彝族群众对农牧科技的认识、学习、应用、普级、推广,成效卓著,而今科学种地、科学养蓄,成为广大彝民的习常,增产增收,无不利用科学技术。
科学种植经济林木,又是彝乡彝村群众的一大进步。对种植桃、李、梨、桑、核桃、苹果等果树,都采用了科学预防病虫害,科学管理生长!科学采摘果实和科学保护出售!
特别是彝族聚居的九龙,花椒收入是重头戏,可过去种植花椒只要一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现在他们很会利用科技办法,解决问题,使种植花椒得心应手,得到质的飞跃!种植出的花椒粒大肉厚,油润色鲜,香醇可口,久负盛名,并保证花椒纯正的品味达到绿色食品AA级标准。
三是文化成果突显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可过去长期处于奴隶制社会,彝民族缺泛文化交流传播根基,文化文献凋萎,圣洁新甘孜这70多年来,给彝族文化注入了莫大的生机,得到了极大的保护、挖掘、收集,整理、继承、丰富和发扬光大,出版了各类书籍文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80年代,九龙县“三套集成”办,专门抽调业内人士,到全县七个彝族乡,收集整理,彝族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克智等200多万珍贵资料,精选资料出版的《九龙县民间歌谣集》获得省评二等奖。
21世纪10年代未,承蒙州委、州政府的关怀,专门发文,要求彝族聚居的九龙、泸定县,收集整理,甘孜彝族谱系历史文化资料,求要县上拨收集资料所需的预算专款,州上拨资料出版所需的预算专款,赓即州上成立了编著“甘孜彝族谱系历史文化”编委会,并聘请彝族谱系专家和彝汉翻译专家,担任执行主编和副主编,负责指导县上收集资料工作;泸定、九龙二县,分别成立了强有力的“收集彝族谱系历史文化资料”工作领导小组,挑选指定行家,担任资料审查和主编,并负责业务统筹指导。立即调动了两县50余个彝族家族,150多个家支,1400多人参与此项重大的谱系和历史文化资料收集项目工作。经过一年时间的奋战,按时按质按量收集审查整理和主编成400余万字的第一手资料,送交州编著委,州编著委先后精心编著出版了《康巴彝族谱系历史文化》丛书〈古候卷、曲涅卷、历史文化卷)。州县两级财政按实际预算,先后拔出近2百万的专款,解决经费开支。使此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族文化项目,得以如愿以偿,功德圆满!不仅实现了彝族千百年来谱系无文献,只有口传的历史,而且为康巴民族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康巴民族文化园里,开起了一朵鲜艳的文化奇芭!康巴彝人无不为之动容,感恩之心不言而愈!
编著的《康巴彝族谱系历史》丛书(古候卷、曲涅卷、历史文化卷)先后荣获“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届文化艺术特别贡献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市、县院所第八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已列入了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彝村建立的“农家书屋”,成了彝民学文化、学科技、了解致富信息的俱乐部,成为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移风易俗和倡树新风的阵地场所,极大地丰富了彝村彝寨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彝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
四是医卫效果突显医疗卫生得到了保障。现今彝区有医有药,不愁看病,不愁看不起病,也不愁当地看不好病,因党和国家的农村医疗保险,新农合医疗制度,体现一人生病千家助,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给人不愁治病的安全感!保障了农民身体健康的后顾之忧!同时改善家庭内外环境卫生脏、乱、差,提高卫生质量,强化预防疾病,保障以利健康!
五是广电网络覆盖突显广播电视,从无到有,广播从收音站为前奏到有线广播,到创家立业;电视从差转起步,到建成卫星地面接收站立业,到实施“千乡广电”工程、广电进万家、光伏扶贫、光缆通讯网络全覆盖,彝区人们通过广播电视,新闻联播,听党的声音,看国家的大好形势,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关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之美,凝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磅礴力量。
听看各种广播电视栏目,实现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千里眼,顺风耳的理想。享受了天下好看节目尽收眼底的喜悦;成为了解天下重大事情于耳的灵通者,全面畅享了影视娱乐新生活。
在实现“五不愁”和“五突显”的前提下,更有巩固提升的战略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彝乡彝村立足自身实际,抢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机遇,瞄准“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目标,加快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幸福美丽宜居新村画卷。打造集彝族民俗文化体验、乡村风情体验、特色餐饮购物、田园风光观光于一体的特色村庄。着力培育特色农牧产业,全力革除陈规陋习,狠抓移风易俗,破旧立新,乡风文明建设,广大彝族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甘孜彝族的幸福感是变迁福址中获得的真情写照!
世上有一种情怀,有一种意境叫感恩,感恩就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致恩者!甘孜彝族是个知恩,识恩,感恩的民族!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丰登;没有热土,就没有幸福安身!共产党是阳光,新中国是雨露!圣洁甘孜是热土!
圣洁新甘孜70多年,彝族深怀感恩70多年,祝圣洁新甘孜明天更美好!甘孜彝族分享更美好!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祝蒙耿礼!
(2023-10-15)
作者简介:阿期的确男彝族,汉名白云向,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四川九龙人。知名学者型县级干部,著名新闻记者,德高文化名人,资深望重作者,康巴彝族文化首席专家,九龙藏彝文化走廊权威研究者。20世纪80年代开始写作,先后在各级报刋杂志和电台发表3300余篇外宣作品!其中散文、纪实文学等300多篇!先后编著出版民族文化等书籍16部,当选中华传统文化杰出传承人。先后入选《世界华人文化名人》、《世界人物辞海》、《世界名人录》、《人类主流人物辞库》等70多部名典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