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骨干培训,我又见到了云南大学云南文学研究所所长宋家宏教授,他主讲《文艺批评的路径和方法》。宋家宏是云南文艺评论界的大家,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就经常读宋家宏的文学评论,文风活泼,客观理性,看问题很准的。2016年夏天,他和夫人黄玲受州文联邀请来楚雄讲授文学写作,与我们南华作家在彝人古镇小普茶舍相聚,畅谈楚雄文学创作,他向文友们介绍了昭通诗人樊忠尉的成长经历,大家很受鼓舞。我加入云南省评论家协会之后,出任楚雄州评协副主席,经常参加省评协的文艺评论培训,这应该是我第四次聆听宋教授的文艺评论讲座了。宋家宏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艺理论”的教学和研究,这几年他主持《云大评刊》,关注全国文学前沿动态,及时发现各大刊物发表的优秀中短篇小说,指导中文系的那些研究生阅读小说文本,进行小说创作评论,有效推动读者阅读和小说创作,气氛很是活跃。这个《云大评刊》,我每期必读,还在微信群里推荐文友们阅读。
宋家宏教授讲座:《文艺批评的路径与方法》
这次宋家宏一上来就用对比的方法,向学员们讲清楚了文学评论与文学研究的对象和区别。
宋家宏说:文学批评偏重于“评”,即“批评”。文学研究偏重于“论”,即“评论”。文学批评是及时对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作出评价、阐释。文学研究是对既往的文学现象作学理分析、价值判断、归纳总结。从时间上看,前者讲究的是即时,后者面对的是既往;从对象上看,前者针对个别,后者探讨普遍。
我听懂了宋教授的大意,但在整理笔记时觉得他归纳的有些偏颇,按宋教授对两者定义的阐释,“文学批评偏重于‘评’”,即‘批评’”,应该是“文学批评偏重于现场‘评价’,评价包括‘批评或褒扬’”,而非仅有批评。“文学研究偏重于‘论’,即‘评论’”,应该为“文学研究偏重于对既往作品的‘论’,即‘理论构建’”,而非评论。
九十余名省评协会员在台下认真听讲
宋教授说,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是有区别的,两者的读者定位不同,呈现的文本也不同,前者“专注”于文学现场,披沙拣金,是文学批评的价值所在。后者则追求建构有体系的研究“专著”,建构研究体系,是文学研究的追求目标。
宋教授在课件上特意列出“即时”和“既往”进行讲解。他说现在每一分钟都有新的作品产生,好的作品要靠批评家们去发现。以我的理解,所谓即时,就是要敏锐地发现新人新作,捕捉新的文学现象,及时给予评介、分析,作出初步的审美判断。所谓既往,就是待文学作品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筛选后,再对作家、作品及其文学现象进行深度的归纳与总结。
宋教授讲解的另两个关键词是“中介”与“桥梁”。在创作与研究之间,文学批评起着“中介”作用,就是初步判断和总结,为文学研究提供基础和参照。在创作与读者之间,文学批评是一座桥梁,推荐优秀的作品供读者阅读。如果没有文学批评,一些优秀的作品可能会长期被淹没,没人去阅读。
7月12日晚省评协会员研讨文艺评论问题
对于文学批评中的感性与理性,宋教授也作了如此讲解:文学批评更多的是审美,具有感性色彩。文学研究更多的是理性思考和分析,具有理性色彩。批评家要提高自己的艺术感受力和审美能力,对作品中的形象、情感、语境、意象、风格、结构、语言等等有自己的发现和判断。
宋教授指正了文学批评中的两种不良现象,一是“化用”,就是一些评论家利用烂熟于心的文艺理论,进行现场评价文学现象。二是“套用”,就是借助名家理论、方法,生硬地去“解剖”作家作品,不顾及作品的整体风格和特殊个例,把文学现象当作证明某些理论观点正确性的材料。宋家宏说他最恨文学批论中的“解剖”一词,也讨厌学院派的评论风格,饱受诟病。除对评职称有用外,对文学推动无用。
宋家宏非常欣赏以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萧乾、梁宗岱为代表的京派审美文学批评,有强烈的审美意识,又有文学的趣味性。至于文学批评的主要路径和方法,宋教授讲了五条。一、伦理批评:以伦理道德为标准,“美善相乐”或“寓教于乐。二、社会历史批评:从社会根源与社会意义,“知人论世”“种族、环境、时代”“阶级、国家”等出发。三、审美批评:以情感体验与美感价值进行分析。四、心理批评:分析作家创作心理,典型人物心理。五、语言批评:论述作品的语言风格,语言结构、语言特色和语言艺术。方法有四步:一、题材分类,二、主题归纳,三、典型人物评价,四、艺术技巧分析,这样就完成了一篇完整的文学批评。
7月13日下午学员在楚雄唐塔书画院调研
文学批评的基本要求:一、把握全篇,顾及全人。就是要把握住作品整体的审美特征和印象,进行分析概括,引导读者去体会、理解。二、批评为本,追求美文。就是要始终保持批评特征,从批评进入研究,而不是从研究进入批评。文学批评都有“美文”的特征,要有散文、随笔一样的表达方式。三、有好说好,有坏说坏。宋教授说,这是鲁迅的名言。对一部作品要做到准确的审美判断,好在哪儿,坏在哪儿?还要说出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在授课结束与学员交流时,宋教授回答了学员的三个问题。
有学员问,现在的文学评论只能说好,不能批评,一批评就会遭到作者谩骂。答,这就是人性。缺乏修养,没有境界,境界越高的人承受批评越强。云南曾批评过李霁宇、蒋吉成等12位有写作成就的作家,鸡蛋里挑骨头,专挑他们作品中的毛病批评,言辞十分尖锐,但大家都坦然接受。二十多年前震动中国文学界的“马桥事件”,因评论而打官司,宋教授写了篇《向我开炮》的檄文,因此还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曾两次上中央电视台)。宋教授说,研讨作品时言词尖锐一些无所谓,但到发表时要处理一下,他主持的《云大评刊》就是这么做的,你不能在花园里踏碎花草!
有学员说到目前影视评论问题,宋教授说,第一波评论不看,炒作!烂片也要说成是好片,不会说人话!搞坏了胃口,市场化的结果。影视评论看不到正常,没有专业的影评,是没有批评的评论。一部影片投资上亿,酒香也怕巷子深,也不想去评论。
有学员问起宋教授是如何发现张爱玲的价值的?十多年的研究出版了《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一书令人感动!宋教授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开研究张爱玲,期间有中断。他十分坦诚地说,这本书迟迟没有写完,是因为当时在国内买不到张爱玲的《赤地之恋》和《秧歌》这两本书,没有读完她的作品,他的研究没法进行下去。
这是此次培训我记录整理的宋教授的只言片语:1、评论家是美食品尝者,美食家(指发现作者和作品)。2、不是只有写出好的小说、散文才有资格评你的作品,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有些作家常对评论家说,你也写一篇小说我瞧瞧!)。3、没有进入审美,就没有进入艺术。4、批评家要有人格、个性和光彩,一篇文艺评论要有评论家的影子在里面,5、评论是对话,不是宣传!6、评论家不应该成为教师爷!7、批评家不要试图指点江山!8、文艺评论也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9、一个地区长期没有文艺评论,这是不正常的。10、在文艺评论中,将转述代替论述,没有审美表现,这种做法是不严谨的。11、评论的本质是作家、批评家、读者的一场对话,对话的双方是平等的。